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7 14:56:0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課基于《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生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一性,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容在編排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為背景,生成相同加數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整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沿著“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再創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及區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學活動,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中發現問題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二、分類中提出問題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明快而簡潔的節奏點明學習任務,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通過分類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嘗試中分析問題

      1、嘗試創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決問題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一:通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學符號統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本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造,努力讓學生經歷“×”這一符號產生的過程,體驗符號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符號表達的簡潔性與統一性,進而發展符號意識。】

      五、溝通中整體建構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數學模型”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

      六、總結中拓展延伸

      1、總結:今天這節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書設計:

      乘法

      6+6=122×6=122個6相加8+8+8+8=324×8=324個8相加??×3=6020個3相加20

      【設計思路】

      一、關注設計的理念,引領教學的思路。

      在課標2011年版倡導“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本課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首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驅動學生學習乘法的需求。而后“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地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認識乘法的產生的必要性,進而在具體情境中,嘗試解釋與應用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學情,把準教學的起點。

      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狀況,才能溝通教與學的聯系,明白教師要教什么,學生需要學什么。

      1、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

      三種版本教材分別創設了不同主題情境圖

      我們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學情境圖雖不同,但設計意圖一致: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中挖掘學習新知的動力。這就說明本課學習情境的創設應立足于這一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新課標所倡導的“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設計貼近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為低年級的學生架設生活與乘法學習的橋梁,進而認識乘法。

      2、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師認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課標中指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調整中幫助其完成正確的認識。

      三、關注經驗的積累,溝通數學的“形與式”。

      提出“基本活動經驗”是《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最大的創新之一。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習主體通過親身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所獲得的具有個性特征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數學內涵和數學目的,體現數學本質的“數學活動”。本課的教學中,師生一起經歷了“看圖列算式”“創造算式”“看算式寫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數學味十足的活動,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數學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更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同時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學生不斷積累著各樣的“經驗”,有活動當時的經驗,還有延時反思的經驗,有學生自己摸索出的經驗,也有受別人啟發得出的經驗。這些經驗不斷地轉化和建構為屬于學生本人的東西,從中獲得并積累可貴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關注思想的感悟,傳遞教學的力量。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數學課程固然應該教會學生許多必要的數學知識,但是絕不僅僅以教會數學知識為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思想。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據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其中,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數學模型,初步感悟數學建模的思想;在解決生活問題時引導學生將加數相同的算式轉化為乘法算式,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抽象思想。而貫穿本課始終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形與式的對應、比較與分類,“以形助數”!讓學生對乘法學習達到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語)。也許每一位數學教師對“一堂數學課對于學生的數學發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應當忽視,因為,不就是這一堂又一堂的數學課匯成學生整體的數學教育的嗎?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去過游樂園嗎?去游樂園干什么?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逛逛游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2)根據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么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結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符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2”表示相同加數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里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匯報,評價學生的匯報結果。

      2、玩游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么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發現上面算式的加數有什么特點?(一邊加數相同,一邊加數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為什么?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這兩個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表示()

      5×4讀作(),表示()

      2×7讀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4×3=12讀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么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有什么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后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x”。

      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后面寫3。強調:這個"3"是怎么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并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么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著寫,并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寫的?

      (4)師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復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游戲。

      2×5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3×4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上冊P47-48

      備課時間

      10、11

      授課時間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的加減法和幾個數連加之后安排的。本節課從生活出發,從生活問題引入,讓學生觀察實際情景,并且其中暗示著一組組數量相同的數,可以用相同的數相加來解決。相同數相加中的加數是幾和幾個相同的加數是認識乘法的基礎,即算式表示幾個幾,通過幾個幾的橋梁作用,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材第46頁的一幅主題圖,呈現了小火車、小飛機等情境圖。圖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加數”的因素,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加深了印象,這就為引入乘法做了準備。例1是通過學生計算主題圖中各項娛樂設施里面的人數,引出了加法計算,為引出乘法的意義做了鋪墊。通過觀察加法算式,使學生明白像這樣的加數,加數必須相同,積累了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礎,滲透了乘法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認識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學生親自動手把其它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并讀一讀,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乘數、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3、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能夠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號意識模型思想

      數學思想

      符號化思想模型思想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流程

      環節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環節一:情境導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一起玩耍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愛玩什么項目?

      (游樂場。小火車、小飛機等)

      那么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樣的數學信息,能根據圖中信息提一些數學問題嗎?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飛機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車的有多少人?

      3、過山車上有多少人?

      其他學生解答,教師板書計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師:那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師: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乘法

      創設情景,借助學生們喜歡的游樂設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幾個幾相加”是學習乘法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學生對“幾個幾相加”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學習乘法做鋪墊。

      環節二:探究新知

      師:大家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幾連加?

      (這幾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和)

      師: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紹: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做乘號,乘號的寫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5+5+5=15

      5×3=15

      3×5=15

      乘數乘數積

      師:怎樣寫乘法算式呢?我們以

      3+3+3+3+3=15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

      相同加數是3,就寫在乘號的前面。

      再數一數,是幾個3連加?

      把相同加數的個數5寫在乘號的后面

      3×5表示5個3連加,5個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讀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寫成5×3=15,讀作5乘3等于15。你們能把另外兩個加法寫成乘法算式嗎?誰可以讀一讀?

      生:6×4=244×6=24

      2×7=147×2=14

      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幾,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訂正。

      2、判斷對錯,錯的更正,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數,乘法計算)

      第一題,讓學生在習題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由幾個幾,引出加法,再變為乘法。

      第二題,強調只有相同加數,才可以用乘法計算。

      環節四:

      課堂小結

      師: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生: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學習本小節后,對后面學習較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且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推導能力有進一步的幫助。學生能夠背誦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掌握“讀作”“寫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夠理解每個乘式的含義。本節的內容在教材中起著主導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而在此后,又要學習更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所以這節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啟后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三三()

      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復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都是4,積是多少?

      e、一個因數是4,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23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23

    小學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課件設計05-09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3篇11-09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篇11-09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篇12-25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0篇)02-09

    蘇教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12-2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13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集合15篇)01-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综合在线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