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時間:2025-06-26 14:11:37 晶敏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隨后的試一試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下來的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做活動角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含義。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題,意在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3、4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它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一些常見多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在第二學段繼續認識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繼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積累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初步比較角的大。

      3、學會用尺子畫角.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角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師問:平常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就先請大家看一個動畫片(課件播放幾何王國動畫片)

      2、師:動畫片看完了,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這些圖形分別叫什么?這幾個圖形中有一個新朋友角,它也是幾何圖形的一種.那到底什么是角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3、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們先來明確本節課的目標,請大家一起來讀學法指導。

      二、小組探究合作

      請大家以學法指導為方向,以你們的提前預習為基礎。三人為一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完成你們手中的小組探究合作卡。

      三、小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認一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展2:

      探究二:畫一畫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種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數一數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紅角的藍角相等嗎?

      四、談談收獲

      1、每一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獲也不少,接下來誰來談一談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根據大家的收獲,在幾何王國中還有這樣一首兒歌,請你們看一看。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體驗知識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做到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1、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了內容多但有結構、有層次。

      本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來說較大。要教會學生指角、認角、找角、比較角、分辯角等許多知識。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亂,并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余地,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于是,我在課堂中始終貫穿認一認,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加強學生動手操作以及培養初步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能力培養納入課堂中。

      3、在練習的設計上注重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首先,練習的設計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增強形象感,直觀感。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當然,任何課堂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學生整體照顧的不夠,尤其是在學生展示環節。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在練習的反饋上也不是很透徹和全面。另外教師的語言也有不恰當之處。教師在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性還有所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提高。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罢J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探索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ㄒ唬┱医恰庇^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能找出它們上面的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紅領巾圖)你在紅領巾的什么地方發現角?(學生上前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鐘面圖)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課件紅線標示)

      師:下面,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出來.(課件顯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ǘ┱J識角

      1.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角長什么樣子?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以外,還有什么?

      師生共同觀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2、摸角并感知角.

      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角的兩條邊。(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器。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ㄈ┊嫿恰⒔榻B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師:為了便于區別很多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ㄋ模⒕氁痪殻ㄕn件)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

      展示學生作業,集體交流。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ㄒ唬┩嬉煌妫斫饨堑拇笮∨c什么有關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游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里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起來,角就變小。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個角大?(展示兩組角,第一組可直接判斷大小,第二組是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

      師:第二組無法直接判斷大小,要怎么比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我這兒還有兩個角(張口一樣大,一個邊長,一個邊短),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邊長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兩個重合。

      比兩個角。課件演示

      師:哪個大?這說明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角的大小只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總結評價內化延伸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五、聯系實際,了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記作:∠1

      讀作:角11

      教學反思:

      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能很快將圖形分成兩類,一類有角,一類沒有角,這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后面的探索知識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數學層面,教學讓學生在剪刀、紅領巾、鐘面等實物上找角,并利用課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抓住角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摸角、畫角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累操作活動經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概念,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再次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

      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不足:

      1、讓學生畫出不同的角,學生的思維受先前老師示范性的影響,有的學生畫出的角張口方向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可以將問題的指向性再明確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探索眼睛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的比較方法時,先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方法,再讓一個學生上臺比給其它學生看,學生操作的全員參與面小,可以讓同桌合作,用活動角做出一樣大的角,使學生不得不思考怎樣操作才能做一個一樣大的角,從而進一步體驗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3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64-66頁的內容。本課是第1課時,主要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感悟角是有大小的,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活動角、多媒體課件、白紙等。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一個圖釘、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角

      談話:數學王國里住著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們要來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大家歡迎嗎?(……)瞧。ǘ嗝襟w課件動態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邊唱邊跳走過來的情形。)他們來了。(課件動畫:一個三角娃娃得意地跳著舞……甩掉了一條邊。)……咦?這個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條邊呢……原來調皮的三角形把一條邊給弄丟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并與“角”交朋友,好嗎?

      二、探索新知,認識角

      1、抽象角,認識角。

      (1)從實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幫我們請來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愿意嗎?(出示多媒體畫面:長方形紙、三角板、鐘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這些小客人嗎?看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結: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些物體中,小朋友真聰明。

      師(驚喜狀):這會兒,角娃娃藏到教室里來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嗎?

      生:……

     。2)折角,體會角的特征。

      出示一張白紙。

      師:角跑到老師這張紙上了,你能幫老師找出來嗎?

      這張紙還能變出很多角呢,誰會變出一個角來?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折一折。

      請學生將紙對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師:小朋友,用你折出來的角對著自己的手心或臉,戳一戳,試一試有什么感覺。”(師邊說邊示范)

      為什么會有痛的感覺呢?(……)對,因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兩邊還戳人嗎?有什么感覺?(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樣子。

      小朋友,角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藏在物體的身上,還能從物體身上走下來呢。(學生睜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課件動態演示角從剪刀、三角尺、鐘表上移下來的情景)學生發出驚嘆聲。

      2、演示畫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小朋友找到了許多角,老師也找到了一個,并把它畫在電腦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課件動畫演示“手握鉛筆”畫角的過程。)

      誰來說說你看到老師剛才是怎么畫角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有意識讓學生畫開口方向不一樣的角。)

      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第64頁里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學生交流后,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一練,鞏固角。

      a.數學王國的圖形娃娃聽說我們在學習角,都爭著說自己是角。誰說得對呢?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b.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想想做做”第2題。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

      1.圖形王國里兩個角在爭吵,都說自己大。到底誰大呢?請看屏幕。

      學生爭議后,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其中的一條邊對齊。)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們學得這么認真,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看。▌赢嬔菔绝B銜“活動角”的一邊不斷活動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老師也有一個這樣的角,因為它的兩邊可以活動,所以我們叫它——活動角。

      拿出你們的活動角(老師和學生的活動角兩邊同樣長),誰能上來拉一個和老師同樣大的角。

      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師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個同學再過來拉出一個比老師拉的角大一點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師小的角嗎?小結: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師生比活動角的大小:邊一樣長的活動角相比,邊不一樣長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2)讓學生拉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提問:如果老師把你的活動角的兩邊給剪掉一段,你還敢和老師的角比大小嗎?

      討論: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活動角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像這種大小會變化的角嗎?說給同學聽聽。

      你知道剪刀、扇子設計成活動角有什么作用嗎?

      四、鞏固拓展,應用角

      1、拿出兩支鉛筆擺角

     、艛[出1個角⑵擺出2個角⑶擺出4個角

      學生擺,師指導。

      2、數一數有多少個角?

      3.最后“角娃娃”送給我們一把金剪子,讓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看還剩幾個角?我們動手做一做吧。

      五、總結評價,延深角。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快樂嗎?你能用角說一句話嗎?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l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征。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著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范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趯W生收集、交流信息。

     、鄯答。(引導學生邊說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偌饧獾。

      A.示范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么嗎?想給它叫什么?(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谄狡降、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發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說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制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制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勵看書)

      2.延伸:關于角,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了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個活動的角。

      【學具準備】

      活動角、球、圓柱、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

      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鑒于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借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為本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兩棵樹圖片(樹干由一些竹竿支撐著),提出疑問:你知道為什

      么這兩棵樹要用竹竿支撐著嗎?有什么作用?

      2、課件演示竹竿與樹干、地面之間形成了夾角,引出“角”。

     。ㄔO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感覺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角的興趣。)

      3、出示剪刀、扇子、鐘面圖,引導學生知道身邊的物體就有角,引出課題。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ㄒ唬┱J識角

      1、摸角:

      讓學生分別摸一摸,仔細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長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圖形上有角?

      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角是什么樣的。

     。ㄔO計意圖:從熟悉的圖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從而感受到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3、出示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再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小結角的特點。

      4、學生用小棒擺角,再展示。

      5、找角:學生與同桌討論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ㄔO計意圖: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的動態過程,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ǘ水嫿

      1、質疑,引出標畫角。

      2、示范標畫角。

      3、學生在兩個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標畫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體驗中反思,準確、科學地掌握標畫角的方法,深化對角的認識。)

     。ㄈ┍容^角的大小

      1、引導學生玩一玩活動的角,感受角是怎樣變大、變小的。

      2、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3、讓學生把剛才在兩個三角形中所標畫出的兩個不同的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4、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找一個角,再和課桌上的一個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引導學生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ㄔO計意圖: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缺乏感性的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特設計實際操作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三、鞏固知識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

      2、比較每組中兩個角的大小。

      3、拓展練習:找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得到升華,檢測學生的認知效果。)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總結過程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自覺地將知識系統化,并在自我評價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五、欣賞角

      給學生欣賞一組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

     。ㄔO計意圖:用美麗的圖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角為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再一次體會角無處不在,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經歷角的大小變化的過程,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景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新課,看老師板書:角,齊讀課題。

      師:生活中,你們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到過角?

      生:桌角。

      師:能指一指嗎?大家也來指指。

      (生指桌角時,僅會指某個點,并不是數學概念中規范的角)

      生:書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特征。

      (1)直觀對比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并逐步形成表象。

      師:老師也帶來了兩個圖形(貼剪刀、鬧鐘圖樣),能在剪刀上再來找找角嗎?

      師:剛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角。(師邊說邊示范)舉起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好,我先把它畫下來。剪刀上還有這樣的角嗎?

      師:誰來指鐘面上的角?

      生指鐘表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指的動作非常規范)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指角的過程非常規范。

      師畫出鐘面上的角。

      師:認識老師剛才畫角的工具嗎?(三角尺)對,誰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學舉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動作也很規范)

      師:現在老師選擇其中一個角畫出來。(畫一個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征。

      師:比一比這3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能來指一指嗎?(生指)

      師:同意嗎?(同意)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這個尖尖的地方,有一個點(師描),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生:都有兩條線。

      師:對,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邊)

      師:誰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生邊指邊說(師引導規范指認)。

      師:現在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齊說: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多樣練習,強化角的認識。

      師:現在來辨一辨,哪些圖形是角?(課件出示:教材第65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自己思考)

      師:想好的同學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師:這道題目做得不錯,再來一道(課件出示第65頁,想想做做第2題)。能自己讀懂題 意嗎?想好后,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來,藏到身后,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來。

      2.感受角有大有小,并且角的大小只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制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能把你的角變得大一點嗎?再變大一點,再大一點。(生操作)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生:我把角打開,角就變大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師:說得真好,(師演示)確實是這樣的,F在你們能把角變得小一點嗎?再小一點。(生操作)這次又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生:把兩條邊合回來,角就變小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演示)非常正確。

      師:看,我現在撥了一個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撥一個比我大的角。撥好的同學舉起來,同學們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確)能不能撥一個比它小的角?同學們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確)

      師:哦,(師邊演示邊說)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第65頁的鐘面圖)一起說吧。

      生齊: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看著老師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兩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沒有?

      生:變小了。

      生:沒有變。

      師:我剛才聽到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角變小了,一種是沒有變。認為角變小的.先來說說理由。

      生:角的邊短了,角就沒有剛才大了。

      師:認為角的大小沒有變的同學也來說說。

      生:沒有變。(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剛才它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

      師: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角的兩條邊僅僅是變短了,但是角叉開的大小沒有變化,角的大小不變。

      師:現在大家回想我們剛才的操作過程,(演示角變大變小的過程)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現在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嗎?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小嗎?

      生:我知道了,現在角的兩條邊沒有再叉開,也沒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對,說得真好。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越多,也沒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演示)咔嚓,咔嚓,角的兩條邊又短了,角大小變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演示:只剪短一條邊)再剪,角的大小這次變了嗎?(沒有)角的邊都這么短了,還沒變啊?

      生: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更多,也沒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很好,能聽出來同學們對于角的變大、變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們!

      (3)繼續感受角的大小,為下節課鋪墊。

      師:(指三角板上的直角)還記得這個角嗎?能從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個和它一樣大的

      角嗎?找到的同學小組內互相指一指。(生活動,師巡視)

      三、總結收獲(略)

      四、延續探究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又有了新的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師:同學們,你們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張長方形紙,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角?

      師:現在試著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生:4個。

      生:5個。

      師: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下課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實踐、研究。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7

      一、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已經認識了線段,初步認識角和體會角有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學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認識射線和直線。這是因為射線是認識角的基礎。例題先以城市夜景為背景,說明燈射出的線可以看作射線,讓學生聯系生活體會射線的特點。接著,把線段的一端和兩端分別無限延長,讓學生通過詩句體驗建立“無限長”的觀念。并比較射線、直線和線段的不同,認識射線和直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畫一畫,體驗和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并通過生活實例加深理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毕胍幌搿爸刈寣W生體會兩點間所有的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就是兩點間的距離。接著讓學生認識角,教材引導學生畫射線組成一個角,并認識角的符號、角的記法和相應的讀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交流和畫圖活動,認識射線、直線及相互間的聯系,能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2、利用射線與角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認識角的特征、角的符號、角的記法和相應的讀法。

      3、學生在認識射線、直線和線段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兩點間的距離概念

      四、教具準備:

      教師用的尺子、課件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準備一只畫圖鉛筆及一把尺子、一張畫圖的白紙。

      五、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

      六、預設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今天我帶來了我們一個熟悉的老朋友,看看是誰?——線段,你能說出線段的特點嗎?

      ——①直的;②有兩個端點;③有限長(可測量出長度)。請同學們畫出一條3厘米的線段。

     。ㄔO計意圖:復習舊知,為新知識做準備,讓學生通過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的復習為新知識提供一個學習的模板,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ǘ┨骄啃轮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進步,我們城市的夜景也越來越漂亮,老師拍了一幅夜景圖想請你們去看看。(出示夜景圖)看到了些什么?

      1、五顏六色的光線。這些射向天空的光線有什么特點?(我們把光源看成一個點,把發出的線看成是直線,這樣的光線叫做射線)——射線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射線?(汽車的燈、手電筒的光、激光發出的光等等)

      3、用一點表示汽車或手電筒,一條線表示燈光,你能把它畫下來嗎?老師先示范。

     。ㄔO計意圖:有關射線的生活知識在我們身邊比較多,學生能夠容易找到對比然后歸納總結。通過圖片的欣賞、討論、舉例、動手畫一畫基本在孩子們的心理對射線有一定的認識。)

      4、一直都知道你們是很聰明動手能力又很強的孩子,現在我們一起來變一變:你能將前面畫的3厘米的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變成一條射線嗎?

      5、誰來總結一下:射線有什么特點?——直的、有一個端點、無限長。

      6、把一端無限延長變成了一條射線,老師現在給出一條線段,把它的兩端都無限延長,看看得到什么圖形。——直線

     。ㄔO計意圖:通過變一變比較形象地讓學生既能找到線段、射線、直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也可以對比線段的特點水到渠成的把射線和直線總結出來。)

      7、與線段、射線比一比,直線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直的、沒有端點、無限長。

      8、線段、射線、直線之間有什么異同呢?一起去議一議

      9、總結三種線的異同點。

     。ㄔO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討論、探究,把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不同點和共同點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表達上面來。)

      10、游戲:30秒畫直線比賽

      游戲規則:經過同一個固定的點畫直線,比比誰在30秒內畫的直線最多。(師先示范畫一條)

      數一數你畫了多少條?估一估老師再給你2分鐘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算一算小明剛才畫了10條直線,那他畫了多少條射線呢?(設計意圖:游戲的環節鞏固直線是沒有端點的,射線是由一點發出的直的線。)

      11、都是一些愛動腦筋的孩子。很快就知道了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猜一猜:你能猜猜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嗎?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ㄔO計意圖:線段有兩個端點就確定了它的位置,只能畫出一條來。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且線段的兩端延長就可以得到一條直線,這樣學生很快就確定了只能畫一條直線。)

      12助人為樂也是我們的好美德,笨笨小兔想請我們幫它選一條最短的路:小兔子在天黑時正往家走,在他面前卻有三條路,它會選擇那一條好呢?

      得出: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ㄔO計意圖:連點間的距離就是線段的長度且長度最短的。在這里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們知道選路的理由是最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選擇“最短的路”去做事。)

     。ㄈ╈柟叹毩

      1、練一練

     、倥袛嘞铝袌D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直線

      ②文字型的判斷題

     、鄄乱徊抡谧〉膱D形是什么?

      2、(學生)動動手:由一點畫出兩條射線看看組成的是什么圖形?

      學生能畫出上面三種角(并說一說角的類型和各部分名稱)

      3、角是由什么組成的?

      4、角的符號、角的記法‘角的相應讀法

      小結:過一點起畫兩條射線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圖形?

     。ㄔO計意圖:動手時學生就一般能感悟出角的概念。并引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再認識角的各部分組成、角的符號、角的記法、角的讀法。沒有讓學生突兀地覺得很突然,也不會去死記硬背去背誦,只會感覺自然流暢感悟至心田。)

      5、①角的兩邊可以畫多長?為什么?角的大小改變了嗎?

     、跀狄粩担旅鎴D形中共有幾個角,是銳角、直角還是鈍角

     。ㄋ模┤n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還覺得有困難?

      在這堂課上你還可以向誰學習?

     。ㄔO計意圖:一方面整理本節課所學內容,疏理講課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通過自評、互評,培養學生誠實做人的道德品質,并通過實事求是的自己評價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階段學習方向。)

      七、板書設計:

      角的認識

      相同點不同點

      線段直的有兩個端點有限長

      射線直的有一個端點無限長

      直線直的沒有端點無限長

      端點(頂點)

      角兩條射線(兩條邊)

      角的表示法:∠

      角的記法:∠1讀作:角一

      ∠a讀作:角a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71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袋子(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紙、扇子、大三角板、四個鐘面圖等。

      2、學具準備:三角板、紙、小棒、橡皮筋、活動角、扇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孫悟空圖。

      引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孫悟空也來到了我們的教

      室,喜歡他嗎?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的小朋友還能得到孫悟空圖片。瞧,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袋,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請4個小朋友來摸一摸

      2、指名摸東西并介紹(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

      3、揭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就藏在這里面,這個新朋

      友的名字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通過摸一摸更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里進入新知的探究!

      二、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ㄒ唬┏醪秸J識角

      1、找一找:誰來找一找我們的新朋友藏在哪兒?(學生指師用尺畫出角)

      2、移一移:看把這些東西移走,留下的圖形就是角。

      3、戳一戳:拿出三角板像老師這樣戳一戳自己的手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疼?對,這個尖尖的點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師邊說邊演示)再看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線就是角的邊(板書:邊)

      4、摸一摸:用手摸一摸(三角板)這兩條邊怎樣?

      5、指一指:誰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設計意圖:把角的概念放到實踐操作中感知,讓學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說說觸摸后的感覺,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角有頂點和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6、小結:你知道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嗎?

      7、找生活中的角: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角?(同桌交流)

      8、判斷:火眼金睛辨真假

      (1)實物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2)集體判斷,并說明第二個圖形為什么不是角?

     。3)出示用小棒擺的角(兩根小棒分開):這是角嗎?誰能把它變成角?

      (4)出示用毛線擺的角(彎彎曲曲):這個圖形呢?誰來教教我把它變成角?

      9、數一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2)學生獨立做

     。3)集體評講(第一個圖形指一指角在哪兒)

      10、填一填: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2)學生自己完成

     。3)集體評講:大聲的說出你的答案老師來填。問:接下去想?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設計意圖:通過辨真假、擺小棒、拉毛線、數一數、填一填,多種練習形式,鞏固前面建立起來的角的概念,使學生對角的特點,角的構成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通過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覺到了頂點與邊的特征,思維得到了升華,頭腦中已深刻地留下了角的形象!

     。ǘ┳鼋,感悟角有大小

      1、引入:孫悟空還想看一看小朋友會不會做角?老師給你們準備一些材料,四人小組想想辦法,方法最多的小組會得到孫悟空送的合作星。

      2、四人小組交流做角

      3、匯報:請組長匯報你們小組做了幾種?

      4、展示:請方法最多的小組到前面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1)用兩根小棒做成的角;(2)用紙折出的角;(3)在釘子

      板上拉出的角;(4)用塑料棒做成的活動角(學生介紹時師標出角);(5)用扇子做的角;(6)用兩本數學書做成的角……。

      5、表揚:很好,送你們小組一顆合作星。

      〖設計意圖:做角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合作學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交流過程中,生生互補,集思廣益,使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拓寬了知識,發展了數學思維!

      6、初步感受角有大。赫埿∨笥颜J真看,在拉開紙扇的過程中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合攏扇子的過程中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請大家拿出你的扇子做一做

      7、小結:隨著角的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越大,叉開得越小角越小。(邊說邊再演示)

     。ㄈ┍容^角的大小

      1、引入:在生活中也有大小不同的角,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分別可以看成是角的兩條邊,轉動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角,(再轉)看一看這個角有什么變化?(轉過180度的角)再看,這邊的角有什么變化?

      2、出示四個鐘面圖:這有四個鐘面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

      3、指名說

      4、拿走第1個和第3個鐘面:現在這兩個鐘面上的兩個角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你認為第1個角大就伸“1”,認為第二個角大就伸“2”,想好了,伸(可能有的說第一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一樣大)

      5、質疑:誰說得對呢?我們桌上有這兩個鐘面上的角,請小組里合作,想想怎樣來比較?(兩個鐘面上的角事先用習題紙印好發給學生)

      6、小組討論交流(師了解情況)

      7、匯報:哪個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8、比一比誰的手巧:

     。1)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角

      (2)同桌比一比角的大小

     。3)指名演示

      9、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請看最后一道搶答題(出示第5題)

      〖設計意圖:比較角的大小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先從拉開扇子、合攏扇子引入,再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同桌折角比較,看圖搶答比較,還有下面的游戲中比較,使學生學而不厭,樂此不彼,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知識!

      三、拓展延伸,游戲猜猜猜:

     。1)引入:孫悟空會72變,老師也向他學了一招,看,(出示第一組,在信封里裝有用紙折的兩種顏色的角,一眼就能看出一個角大,一個角小,但邊露出一樣多)問,猜一猜哪種顏色的角大?我們來比一下。

      (2)出示第二組:再看,(出示,兩種顏色一樣大小的角,一個角的邊露出多點,一個角的邊露出少點)哪種顏色的角大?(比較)

     。3)出示第三組:還想猜嗎?(出示,兩種顏色大小不同的角,但大點的角的邊露出少點,小點的角的邊露出多點)哪種顏色的角大?(讓學生認為哪邊角大就站在哪邊)

      四、課堂結語:這節課開心嗎?熱情的孫悟空還邀請小朋友課后到他的數學王國里去玩!

      反思:本節課,在教學時由實物抽象出圖形————角,再認識角。通過找角、做角、比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從而得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教學思路清晰,有條理,根據知識由淺入深,尾尾道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教者把學生喜愛的孫悟空引進課堂,把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擴大了視野。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準備三角板。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你真聰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它們上面有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

      師: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三角板上的角呢?(課件展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ǘ┱J識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從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鬧鐘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

     。、摸角并感知角.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3、認識角的頂點和邊。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生1:角有個尖,它刺手。

      師:同學們,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

      生:是

      師: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角的.頂點。(課件展示)

      師:你還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兩邊是平平的、直直的。

      師:我們把這兩條平平的、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顯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ㄈ┊嫿、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這兩個角中,你更喜歡誰呢?

      生:答。

      師:為了便于區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 )”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課件)

      師:好了,孩子們,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學生自己先在書上指出,教師出示淘氣的作業,集體講評)。你們和淘氣找得一樣嗎?為什么?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ㄒ唬┩嬉煌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游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里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生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

      (二)、比一比

      師: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較呢?下面,請同學們將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學比一比,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指兩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同位用這種方法比。 師:我這兒有兩個角(一個邊長但張口小,一個邊短但張口大),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1:邊長的角大。

      生2:開口大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比。 比兩個角。

      師:哪個大?這說明白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只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總結評價 內化延伸

      1、數一數(出示課件)

      2、如果我是角。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六、聯系實際,了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并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再動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摹稀牛京啊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于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現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么共同點。

      觀察、發現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F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現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么?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后,頂點那角度并沒變。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和什么沒有關系。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尺、活動角和習題卡。學生準備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一、導學: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看!它是誰?(教師出示課件)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些圖形它們一樣嗎?為什么?

      生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你說的有道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王國里去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為后面的探索知識創設好的學習氛圍。】

      二、研學: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ㄒ唬┱医

      1、找角。

      (1)師:到底什么是角呢?角國王在城門口設了三道關口,有沒有信心闖過去?請看第一關:認角。(課件出示)看米老鼠將軍給我們提出什么問題了?(課件出示問題:“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請和同桌說一說。(同桌活動說,課件播放輕音樂)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3)指3個實物圖的角

      師:老師這也找了三個角,你們想不想看?請看!(課件展示)你們知道角在哪里嗎?給老師指一指,并把它請出來,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2、認識角。

      師:這三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同桌討論

      (2)匯報。師點拔

      生1:都有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們就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展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

      3、闖關練習一:下列圖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角認識嗎?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闖關練習,你們就能順利地進入第二關了,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一練習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ǘ┊嫿

      1、試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闖關成功,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關,請看要求(課件出示)你能在這張紙上畫一個角嗎?

      2、指名畫角,讓學生評價。

      3、示范畫角(課件展示)

      師:想不想聽正確的畫法?請看:先畫一個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線,這是它的另一條邊。

      4、再畫角。和老師比賽

      5、介紹名稱及讀寫法。

      師:為了便于區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6、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畫角、給角取名字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7、闖關練習二: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弧線標出來,并數一數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匯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加深對圖形特征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了小學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并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ㄈ┩娼

      1、玩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故意藏起來)想不想看老師是怎么玩的?

      生:想!

      (課件展示)師:看老師玩,說發現什么?

      生:角會變大、變小。

      師:怎樣使得角變大、變。

      生:角的邊拉開,角就變大,角的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指名說,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給予肯定)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看老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角有大小并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的能力,在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張口有關!

      3、闖關練習三:小小裁判長,對錯我會判。對就在()里畫,不對就在( )畫。

      三、固學:走進智慧島、鞏固提升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有多少個角?

      四、延學:聯系實際、內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學生介紹角)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2、聯系實際,欣賞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展示)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設計意圖: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最后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組里想一想,怎樣比較哪個角大?看哪個組的辦法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也可以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板書設計: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時通過讓學生找角—指角—辯角—畫角—標角和數角—玩角這樣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具體反思如下:

      (一)聯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圖形。《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密切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讓數學走進孩子的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學時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找起,通過指一指的過程,讓學生在張開的剪刀、每天帶的紅領巾、時針分針成角的鐘面上找角,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實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狀,讓學生建立角的表象。這時及時組織學生觀察、對比、討論:“這三個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稱--頂點、邊。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后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辨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本節課的最后,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賞我們生活周圍物體上的角,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動手畫角,探究、體驗和感悟方法。低年級的孩子要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個角,全班同學進行點評后,再聽一聽、看一看正確的畫法,最后根據正確的畫法再次畫出一個角。這個過程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在兩次畫角的動手操作中親身體驗知識(畫角的方法)的形成,這也正是《標準》中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

      (三)觀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與邊的開口有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課件展示角的打開和合攏的過程兩次,體會角有大小并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系。

      (四)因材施教,調整教學設計。由于我校地處城鄉結合,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而本節課內容多、任務重,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小小的調整,把“比較角的大小”放在課外延伸拓展上,既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又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雖然本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多,但在小組合作交流匯報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組合作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序進行,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培養和活動前的一些明確的要求,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讓學生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合作中培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程度有關,探索比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一些實物或圖形,課件。

      學具:活動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紙條,圖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么叫做三角板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

      識角。(預設:因為它有三個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嗎?)

      (板題:認識角)讓學生試著畫一個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課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教案《認識角教學設計》。

      (2)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兩條邊

      (3)找出教室里物體表面的角。

      同桌協作:摸一摸角的頂點與邊,進一步明確角的組成。

      (4)讓學生利用小棒來擺一個角,加深對角的認識。

      A、學生擺角后交流。

      B、教師用兩根小棒擺一個不是角的情況學生判斷,并請學生說出為會么不是角。

      師總結:看來,要擺出一個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們把他們叫做角的邊,這兩條邊相交的點叫做角的頂點。

      (5)判斷角:正確讓學生標出角的頂點和角的邊,錯誤說明原因。

      (6)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A、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B、學生標出圖形中的角,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明確角的記法、讀法。

      2、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三個鐘面,觀察它們的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學們,你覺得:哪個角大?為什么呢?

      (角的兩邊*開得大角就大。)

      課件顯示:把最小角的鐘面變大。你覺得:哪個角大?為什么呢?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2)大小嘴巴的游戲,讓學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師:下面我們要來動腦筋了?蠢蠋煹倪@個角,你能調整手中的角,使它比這個角大嗎?你能調整手中的角,使它比這個角小嗎?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變大變小的?

      (把兩條邊向外拉,張口大,角就大:向里推,張口小,角就小。)

      (3)與老師比賽:

      你能夠制作一個角,比老師這個角大嗎?

      學生做角。

      學生上臺演示:為什么說你的角比老師的大嗎?小結比較的方法。

      同桌兩人比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斷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測:哪個角最小?師生合作比較角的大小。

      三、鞏固拓展

      1.第65頁想想做做

      2.拓展一:給你兩張紙頭,最多可以擺成幾個角?三張呢?

      3.拓展二:一張長方形紙頭,有幾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師:角的用處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小秘密。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發現角、知道角、初步認識角

      2.動手畫角、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并能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片、三角尺、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這時大雁飛行所形成的圖案是什么圖形?

      生:角

      導入:對,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二、新授

     。ㄒ唬└兄

      1.出示插圖:剪刀、鐘表、紅領巾

      告訴學生:剪刀上有角。學生模仿說除鐘表、紅領巾上的角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1)請各小組同學拿出用紙做的角,摸摸這里,有什么感覺?(刺人、很尖)對了,也就是說,尖尖的,這里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作頂點。

      (2)再摸摸這里,又有什么感覺?(很光滑,很平)對,也就是直直的,我們也給它們取個名字,叫邊。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4

      課標要求:

      結合生活實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經歷從實物抽象出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什么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關于角的知識,在生活中,許多物體中存在著“角”,學生對它也是相當熟悉,我在課前也了解過,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物體的邊沿,或是有轉角的地方,就是角!倍@些就是學生已有的經驗,也是本課的學習起點,正確選擇學生的學習起點,對于知識的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呵: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以交流與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

      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直觀操作活動,了解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評價任務:

      1.交流式評價:通過自主探究、提問操作、交流分享完成學習環節一、二、三;交流對角的認識,完成目標1。

      2.結合試一試環節,利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反應,檢測目標2。

      3.小結性評價:學生通過個人探究及小組內分享對角的認識以及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交流討論完成學習環節四,檢測目標1。

      資源與建議:

      1.在本節內容中,學生將第一次接觸角的概念。角作為一個抽象的圖形,與學生頭腦中想象的生活中的.墻角、桌角不盡相同,本節內容學習的是平面上的角。教科書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現了三個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鐘表、紅領巾。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鐘面上的兩根指針及紅領巾的兩邊都可以組成“角”,教科書特意在三個物品上用紅線描出了角的圖形,并向學生介紹這些都是角”,這個過程是讓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是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之一。之后,教科書又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嘗試“自由”畫角,第二個問題認識角的頂點和邊,第三個問題在圖形中辨認角,從多角度幫助學生加強對角的認識!霸囈辉嚒眲t借助操作活動,直觀體會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的特征。

      2.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個組成部分,并能辨認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習難點是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建立起角的概念?梢酝ㄟ^學習環節二、三讓學生直觀感受什么是角,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探究、合作等方式,去發現、再創造新知識,從而啟發思考,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3.本節課教學需要準備:課件(帶有各種角的物品)、教具三角尺一套。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么叫做三角板嗎?

     。ㄉ阂驗樗腥齻角。)

      師: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課題:認識角)

      師:我們先來摸一摸角,說說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樣的?

     。ㄉ航鞘侵钡,是尖尖的。)

      師: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嗎?(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ㄒ唬┱J識角

      1.找角

      師:看看這幅圖上的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嗎?

     。ǔ鍪炯舻丁⑷切、鐘面三個圖片)。

      學生指一指。

      將其中的角從圖上描出來,你發現角有什么特點?

     。ㄕn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

      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

      師: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角?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就成了下面的圖形角。

     。ㄕn件出示抽象出角)

      師:像這樣的一些圖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個角嗎?同桌互相評一評對不對。

      (師巡回指導)

      3.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老師畫了一個角,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

     。1)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板書)

      直直的,我們叫它“邊”(板書)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頂點,兩條邊)

     。2)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師:在角的兩條邊中畫一條弧線,寫上“1”,這個角就是角1,寫作:∠1,讀作:角1。(板書)

      練習

      判斷下面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ǘ┊嫿

      1.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畫一個角?把你畫的角標上頂點和邊,并且給它改個名字,看看它應該記作什么。

     。◣熯吙催呏笇В

      2.畫角時應該注意:先畫頂點,再畫邊

     。ㄈ┍容^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師:老師今天還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

      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布置游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要使角變大,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要怎樣?

     。ǔ橥瑢W來演示)

      2.我們怎么讓角變大變小的呢?

      合攏角的兩邊,角就變;拉開角的兩邊,角就變大。

      師: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呢?

     。▌赢嬔菔窘堑膬蓷l邊變長)

      師:角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生:沒有。

     。▌赢嬔菔窘堑膹埧谧兓

      師:角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生:角的張口變大,角變大;角的張口變小,角變小。

      總結: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角的開口大。┯嘘P。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么?

     。2)比較兩個三角板的大小

      三、課堂練習

      1.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

      2.一張正方形紙有4個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邮植僮,小組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作業設計

      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知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5

      教學內容: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展創新思維。

      2、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學具準備:學生準備三角板。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說說你的理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因為①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②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3.導入新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探 究

      1、找角——直觀感知角。自主發現

      課件出示幾個物體,讓生仔細觀察,找它們上面有角嗎?(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鐘面上的角又藏哪兒啦?(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紅領巾上的角呢?(課件展示)

      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下來。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2.認識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從屏幕中的鬧鐘、折扇、剪刀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

      2)摸角并感知角。A師示范指出三角板上的一個角,并用手摸一摸。我要把它請到黑板上。B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并說說你的發現。是不是和老師的發現一樣呢?

      3)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角有個尖尖,很刺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板書)兩邊是平平的、直直的。我們把它們叫做邊。(板書)

      你們再看看一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呢?(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換一個角摸摸、看看。也是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嗎?

      4、找生活中的角。

      三、指導畫角及讀寫法

      1、畫角

      師:我們要怎樣把角畫在我們的本子上呢?

      教師點撥 課件出示(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2、讓學生畫角,老師巡視指導

      3、介紹角的讀寫法

      為了便于區別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你能在紙上畫出兩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①實物②課件

      2)找生活中的角。

      3)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課本63頁“練一練”中的第二題,你能從中找出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學生自己先在書上指出,請一名學生板演 集體講評)。

      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如果我是角。

      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新課改指出,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生活化,實用化。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改變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為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的學習,同時關注到情感體驗,知識的獲得、以及能力的鍛煉。現將本節課教學中的一些設計思路分享給大家。

      一、通過閃爍的角的圖片入手,把學生帶到他們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中去,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從而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通過初步認識角、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摸一摸角、畫一畫角、等一系列活動,目的是使學生把角的認識,從感性認識抽象成數學模型,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我在教學活動更關注的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信息反饋,使師生在雙邊的交流中,不斷解決矛盾,使認識得到升華。同時在習題的設計上兼顧不同的難度,照顧到不同的層次學生,盡可能體現課堂中的以人為本。

      三、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角像嘴巴一樣,張得越大,角就越大。進而得出角的大小與角邊得長短無關,與角的張口有關,迅速的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同時在習題實踐中,通過重疊的方法比較的角大小,淺顯易懂學生易于掌握。

      本節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學效果良好。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評價性語言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變通能力,使課上得更輕松有趣。學生回答問題語言不夠完整,應在以后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完整地回答問題等等。,今后我將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客觀的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以便更及時地改正,同時多進行教學研修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課更具有趣味性和彈性。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和無關,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朋友,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生自由回答。

      師: 最后一個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

      生擺三角形

      師:現在請你拿掉一個小棒,現在你還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師將領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它。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處處都存在的。你能從你身邊找到角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師示范指角

      師:看大家這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看的(師示范指角)。

      指名學生指角,有錯及時糾正。

      師:剛才大家都在身邊找到了角,老師這里有些漂亮的圖片,你能從中找到角嗎?(課件出示,從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師:看完這些角,同學們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學生拿出三角板,

      老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感受角,讓學生說感受。

      三、學角

      1、師示范畫角,

      師:下面同學們說著,老師畫一個角好嗎?

      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在看看這個點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記法

      師:角的各部分還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那么怎樣來標記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再寫上數字1

      記作: 讀作:角1

      師:這里只有一個角,我呢用數字1來標記,同學們還可以給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數字2、3等,還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小結: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四、 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練習,判斷是不是角

      師:現在我們對角的了解越來越多了,下面請大家當一次孫悟空,練一練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廠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投影出示,讓學生到前面指出頂點和邊)

      2、練習,在圖形中數角

      師:剛才大家可真厲害,從造角工廠出來,好客的小猴子要請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卻忘記了門的密碼,你能幫它嗎?

      課件出示習題,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學生拿自己練習題到前面展示。最終揭示密碼是圖中角的個數。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師:進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從抽屜里拿出活動角

      師:它的名字叫活動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2、游戲變角,比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游戲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一名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生生活動,分工:左邊學生出示角,右邊同學變一個和他一樣大的角。

      3、探究與角大小的相關因素

      師:我們玩的這么高興,有兩個伙伴也來了,瞧,是誰呀?

      課件出示: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1、2)。

      師:你認為哪個角大?

      生可能會說邊較長的角大。

      師: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呀。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比一比。

      課件演示比角,最終結果一樣大。

      師:那為什么剛才會有人認為1大呢?

      生:因為它的角邊很長

      師:那么現在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沒?是不是邊長了角就大,邊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師:事實已經證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那和什么有關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關,和 無關。

      六: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呢?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17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隨后的試一試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下來的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做活動角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含義。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題,意在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3、4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它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一些常見多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在第二學段繼續認識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繼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積累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初步比較角的大。

      3、學會用尺子畫角.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角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師問:平常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就先請大家看一個動畫片(課件播放幾何王國動畫片)

      2、師:動畫片看完了,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這些圖形分別叫什么?這幾個圖形中有一個新朋友角,它也是幾何圖形的一種.那到底什么是角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3、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們先來明確本節課的目標,請大家一起來讀學法指導。

      二、小組探究合作

      請大家以學法指導為方向,以你們的提前預習為基礎。三人為一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完成你們手中的小組探究合作卡。

      三、小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認一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展2:

      探究二:畫一畫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種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數一數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紅角的藍角相等嗎?

      四、談談收獲

      1、每一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獲也不少,接下來誰來談一談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根據大家的收獲,在幾何王國中還有這樣一首兒歌,請你們看一看。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體驗知識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做到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1、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了內容多但有結構、有層次。

      本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來說較大。要教會學生指角、認角、找角、比較角、分辯角等許多知識。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亂,并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余地,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于是,我在課堂中始終貫穿認一認,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加強學生動手操作以及培養初步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能力培養納入課堂中。

      3、在練習的設計上注重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首先,練習的設計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增強形象感,直觀感。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當然,任何課堂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對學生整體照顧的不夠,尤其是在學生展示環節。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在練習的反饋上也不是很透徹和全面。另外教師的語言也有不恰當之處。教師在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性還有所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提高。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的教學設計10-20

    認識角教學設計08-10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08-21

    認識角教學設計10-07

    《認識角》教學設計10-30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08-28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08-0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4

    教學設計:角的初步認識06-1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9-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