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時間:2025-09-12 16:56:0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有兩個內容,即學習畫五角星和學習制作五角星,兩部分相比較而言,學制作比較難,因為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動手能力比動筆能力明顯要差,所以本節內容既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個載體,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剪紙藝術)教育的極好素材,除此之外,它還是今后學習比例線段(黃金分割)、正多邊形和圓等知識的基礎,其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學生學會畫五角星,會制作五角星。

      2、難點

      五角星制作的探究過程。

      二、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會畫一個五角星,會用一張紙制作一個五角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二)數學思考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感知、觀察、試驗、操作等活動充分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在學習探討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創造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能夠尊重理解他人的意見,并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電腦演示

      升國旗儀式,把圖案定格在國徽上的五角星。

      2、繼續演示

      閃閃發光的五角星在引導學生感知五角星的和諧、完美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

      首先讓學生再次體驗升國旗時莊嚴肅穆的氛圍,看到冉冉升起的國旗上,閃閃發光的五角星,心中便升騰起一種美好的希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創造、聯想的積極性。

      (二)感知體驗

      1、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五角星,讓學生用各種方法畫出形態各異的五角星。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2、提出問題,對比于演示的五角星,如何畫出完美、和諧的五角星?(學生討論3~5分鐘)

      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3、啟發學生

      電腦演示(1):規則的五角星圍繞它的中心旋轉。

      學生發現規則的五角星的五個頂點在以五角星的中心為圓心的圓上。

      提出探究問題:五點在同一圓上的五角星是否一定是規則的五角星?

      電腦演示(2):五點在同一圓上的不規則五角星。

      學生動手實踐得出結論:五點均勻分布。

      電腦演示(3):規則的五角星五個頂點均勻地分布在圓上。

      學生討論:計算出的周角被五等分,每個角。即五等分圓周。

      學生雖然不知道其中的數學道理,但可以通過圖像演示來感知。

      4、師生共同小結畫五角星的步驟

      (l)任意畫一個圓;

      (2)以圓心為頂點,連續(即)的角,與圓相交于5點;

      (3)連接每隔一點的兩個點;

      (4)擦去多余的線,就得到五角星。

      5、繼續啟發學生

      (l)你能說出這種畫法(等分圓周的方法)的道理嗎?

      (2)類似的,你能畫一個六角星、七角星、……、n角星嗎?

      6、教師歸納

      用較簡單的幾何知識說明。

      (三)體驗探究

      1、小競賽

      學生動手,看誰能以最好的方法和最快的速度將所畫的五角星剪下來?

      2、師生共同探究

      電腦演示(l):利用畫好的五角星直接剪

      (競賽過程中啟發學生)

      電腦演示(2):民間藝人以很快的速度用各種彩紙剪出各種栩栩如生且具有對稱性的.各種圖形……

      學生動手實踐:將五角星對折一次。

      在學生感知、體驗的過程中滲透幾何知識。

      電腦演示(3):演示該過程

      啟發學生將其余四個角對折,發現五角星被折痕分成十個相同的三角形。

      學生動手實踐:如何將相同的十個三角形折疊到一起,找出最簡捷、最快速的折疊方法。(書本的方法)

      電腦演示(4):五角星帶路法。

      3、學生歸納出折疊法剪五角星的方法

      提示學生:折疊時注意角度,下剪時如何選擇角度剪出的五角星才完美、和諧?才更接近于國旗上的五角星?

      將五角星畫法的原理推廣,讓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思維得到創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熱情

      (四)放飛聯想的翅膀

      1、小游戲

      展開想象的翅膀,將所畫的五角星、六角星涂上最漂亮最豐富的色彩,貼在黑板上,將黑板變成一條美麗的星星河……。

      2、啟發小結

      五角星、六角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很簡捷很完美的幾何圖案。

      3、舉例

      天上的星星,折的幸運星,飄飛的雪花,……。

      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是美的,是有用的。

      四、設計說明

      如果在教學中采用教師先畫、先折再剪,學生跟著模仿的教學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師獨斷專行,變成教師的表演,那么學生學會的只是“照葫蘆畫瓢”,別無他獲。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通過升國旗創設情境(滲透人文教育),借助CAI課件和教師的適時點撥,讓學生發現五角星的畫法;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發現,將畫五角星的原理進行推廣;在學習折疊法剪五角星時,我們也沒有像課本那樣撇開先畫后剪法,而是以先畫后剪法得到的五角星為模型,試著將五角星“返璞歸真”,返回到剪后還沒展開時的狀態,讓學生在不斷地折疊和嘗試中探究和感悟,力求恢復當初發明者創造折疊法時的火熱思考。

      數學活動課到底該怎么上?活動課要不要探究?要不要創新?這節課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和回答: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不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畫五角星時,筆者也沒有因為畫法的原理超出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采用教師先行,學生尾隨的作法,而是通過一個動畫讓學生來體驗和感知,最后又通過“如何畫n角星?”這樣一個富有探究性的問題來內化認知結構;如何教用折紙法制作一個五角星?這個過程又進行了再設計:(多媒體)提示:類比觀察、發現返璞歸真實驗探究發現、創新。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用尺規作圓及五等分圓的基本步驟,理解五角星與正五邊形的關系,能計算五角星內角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培養觀察、分析和空間想象能力,體會數學與圖形設計的聯系。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五角星的對稱美,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作圖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尺規五等分圓的步驟,從正五邊形畫出五角星。

      2. 難點:準確五等分圓,理解五角星內角計算原理。

      三、教學準備

      教師:直尺、圓規、白板、正五邊形與五角星模型;學生:直尺、圓規、草稿紙、彩筆。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1. 展示國旗、隊徽中的五角星,提問:“大家熟悉的五角星,如何用數學工具準確畫出?它和我們學過的正多邊形有什么關系?”

      2. 引出課題:用尺規作圖制作五角星,明確本節課目標。

      (二)探究新知(20分鐘)

      1. 回顧舊知:復習尺規作圓、作等長線段的方法,強調作圖規范(保留作圖痕跡)。

      2. 五等分圓步驟:

      第一步:用圓規畫一個圓O,確定圓心和半徑R。

      第二步:作圓O的一條直徑AB,過圓心O作AB的垂線CD,交于圓O于C、D兩點。

      第三步:找到OA的中點M,以M為圓心,MC為半徑畫弧,交AB于點N。

      第四步:以C為圓心,CN為半徑畫弧,交圓O于點E、F;依次以E、F為圓心,CN為半徑畫弧,得到圓上五個等分點(C、E、G、F、H)。

      3. 連接等分點:依次連接隔一個等分點(C→G→E→H→F→C),得到五角星。

      4. 數學原理:引導學生觀察五角星與正五邊形的關系(五角星是正五邊形的對角線組成),計算五角星每個尖角的度數(180°÷5=36°)。

      (三)動手實踐(15分鐘)

      1. 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掌握五等分圓的步驟。

      2. 完成作圖后,用彩筆描出五角星,標注各等分點和關鍵線段。

      3. 小組內展示作品,互相檢查作圖痕跡是否完整、五角星是否對稱。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 回顧尺規制作五角星的步驟,強調五等分圓的關鍵環節。

      2. 總結五角星中的數學知識(圓的性質、角的計算、軸對稱)。

      (五)作業布置(2分鐘)

      1. 獨立完成一個標準五角星,保留作圖痕跡。

      2. 思考:如何用尺規作圖調整五角星的大小?

      五、板書設計

      制作一個五角星(尺規作圖)

      1. 作圓O → 2. 作直徑AB、垂線CD → 3. 找OA中點M,畫弧得N → 4. 五等分圓 → 5. 連接等分點

      五角星內角:36°(正五邊形對角線性質)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折紙制作五角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能說出折紙過程中角的變化。

      2. 過程與方法:經歷“折紙→裁剪→展開”的過程,培養動手能力和空間思維。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折紙中的數學規律,體驗制作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折紙五等分紙張的方法,剪出對稱的五角星。

      2. 難點:準確折疊出五等分的角,確保展開后五角星對稱。

      三、教學準備

      教師:正方形彩紙(若干)、剪刀、折紙步驟PPT;學生:正方形彩紙(3張)、剪刀、鉛筆。

      四、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5分鐘)

      1. 教師展示提前折好的五角星,提問:“不用圓規和直尺,只用一張紙和剪刀,能剪出五角星嗎?”

      2. 演示簡單的折紙剪五角星過程(快速剪出一個不標準的五角星),引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二)折紙步驟講解(15分鐘)

      1. 第一步:將正方形彩紙對折,得到長方形(確保兩邊完全重合,壓出折痕)。

      2. 第二步:將長方形的一端(非開口端)向上翻折,使底邊與長邊重合,形成一個30°的角(教師示范:將底邊的一個端點對準長邊的'中點,壓出折痕)。

      3. 第三步:重復翻折兩次,每次都將底邊與長邊重合,最終形成一個有5層的銳角(確保每層的角大小相等,即五等分)。

      4. 第四步:用鉛筆在折疊后的銳角邊上畫出五角星的一半輪廓(從銳角頂點開始,畫一條弧線連接底邊)。

      5. 第五步:用剪刀沿輪廓線裁剪,展開紙張,得到五角星。

      (三)學生實踐(18分鐘)

      1. 學生跟隨教師步驟逐步折紙,教師巡視,糾正錯誤折疊方法(如折角不相等、裁剪位置偏差)。

      2. 第一次嘗試后,鼓勵學生調整折疊角度,剪出更對稱的五角星。

      3. 小組比賽:每組選出最標準的五角星,展示在班級“作品墻”上。

      (四)數學思考(5分鐘)

      1. 引導學生觀察展開的五角星:有幾條對稱軸?(5條)

      2. 分析折紙過程:每次折疊都是什么變換?(軸對稱變換),折疊后角的度數如何變化?(每次折疊角的度數減半或按比例縮小)。

      (五)課堂小結與作業(2分鐘)

      1. 小結折紙制作五角星的關鍵:準確五等分折角、對稱裁剪。

      2. 作業: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剪出3個大小不同的五角星,觀察它們的對稱軸數量是否相同。

      五、板書設計

      折紙制作五角星

      1. 正方形對折→長方形 → 2. 三次翻折(五等分角)→ 3. 畫輪廓 → 4. 裁剪→展開

      性質:5條對稱軸(軸對稱圖形)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用量角器測量并劃分圓周角,制作五角星,掌握圓周角的等分方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量角→標記→連接”的步驟,理解角度測量在圖形制作中的應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嚴謹的測量習慣,感受數學工具在實際操作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用量角器將圓周角360°五等分(每等份72°)。

      2. 難點:準確標記等分點,確保連接后五角星對稱。

      三、教學準備

      教師:量角器、圓規、白板、圓規畫好的圓;學生:量角器、圓規、草稿紙、鉛筆、直尺。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5分鐘)

      1. 提問:“一個圓周角是多少度?如何將36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度?”(360°÷5=72°)

      2. 引出課題:用量角器測量72°的圓周角,標記等分點,制作五角星。

      (二)步驟講解(18分鐘)

      1. 第一步:用圓規畫一個圓O,在圓上任意找一點A作為起點,標記出來。

      2. 第二步:將量角器的中心與圓心O重合,0°刻度線與OA重合,在量角器72°的.位置,對應圓上標記點B;繼續以B為起點,量角器0°刻度線與OB重合,標記72°對應的點C,依次標記出D、E兩點(A、B、C、D、E為圓的五等分點)。

      3. 第三步:連接隔一個等分點(A→C→E→B→D→A),用直尺畫直線,形成五角星。

      4. 驗證對稱:用量角器測量五角星每個尖角的度數(36°),檢查各邊長度是否大致相等。

      (三)學生操作(15分鐘)

      1. 學生獨立完成作圖,教師指導:量角器中心必須與圓心對齊,刻度線與已標記線段重合。

      2. 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等分點是否準確(相鄰兩點間的圓周角是否為72°)。

      3. 用不同顏色的筆描出五角星的邊和圓,對比五角星與圓的位置關系。

      (四)拓展思考(5分鐘)

      1. 提問:如果將圓周角分成8等份,能制作出什么圖形?(八角星)

      2. 引導學生計算:8等分圓周角,每份是多少度?(360°÷8=45°)

      (五)課堂小結與作業(2分鐘)

      1. 小結:用量角器制作五角星的核心是“準確等分圓周角”。

      2. 作業:嘗試制作一個八角星,記錄步驟和用到的角度計算。

      五、板書設計

      量角器輔助作五角星

      1. 畫圓O → 2. 量角器等分圓周(72°/份)→ 3. 標記A、B、C、D、E → 4. 連接隔點

      圓周角:360° 五等分:72°/份 五角星尖角:36°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正五邊形的性質(各邊相等、各角相等),能利用正五邊形畫出五角星,計算正五邊形內角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正五邊形與五角星的關系,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利用正五邊形的對角線畫出五角星。

      2. 難點:理解正五邊形內角和的計算((5-2)×180°=540°),以及對角線形成五角星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教師:正五邊形模型、五角星模型、白板、直尺;學生:正五邊形圖紙(提前打印)、直尺、彩筆、鉛筆。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5分鐘)

      1. 提問:“我們學過正多邊形的性質,正五邊形有什么特點?它的內角和是多少?每個內角是多少度?”((5-2)×180°=540°,每個內角108°)

      2. 展示正五邊形模型,提問:“如何在正五邊形中畫出五角星?”引出課題。

      (二)探究正五邊形與五角星的'關系(15分鐘)

      1. 分析正五邊形的對角線:在正五邊形ABCDE中,連接AC、AD、BD、BE、CE(隔一個頂點的對角線),觀察形成的圖形(五角星)。

      2. 動手操作:學生在正五邊形圖紙上,用直尺連接隔一個頂點的對角線(A→C→E→B→D→A),描出五角星的輪廓。

      3. 角度計算:引導學生計算五角星尖角的度數:

      正五邊形每個內角108°,對角線將其分成兩個角(36°和72°)。

      五角星的尖角是由兩個72°角的補角組成(180°-72°-72°=36°)。

      (三)實踐應用(18分鐘)

      1. 學生分組:一組用給定的正五邊形畫五角星,另一組先畫正五邊形(用尺規或量角器),再畫五角星。

      2. 小組合作:討論“為什么連接正五邊形的隔點對角線能形成五角星”,并記錄結論。

      3. 展示交流: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分享討論結果,教師補充總結。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2分鐘)

      1. 小結:正五邊形的對角線可組成五角星,五角星尖角為36°。

      2. 作業:畫一個正五邊形,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它的邊、內角和對角線,再畫出五角星。

      五、板書設計

      正五邊形與五角星

      正五邊形:內角和540°,每個內角108°

      五角星:連接正五邊形隔點對角線形成

      尖角度數:36°(180°-72°-72°)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組合作,嘗試用多種方法制作五角星,總結不同方法的優缺點。

      2. 過程與方法:經歷“討論→實踐→總結”的合作過程,培養團隊協作和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中感受數學的多樣性,激發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小組合作完成至少兩種五角星制作方法,總結步驟。

      2. 難點:分工協作,高效完成任務并清晰表達探究結果。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種制作工具(尺規、量角器、正方形彩紙、剪刀)、分組任務單;學生:每組一套制作工具、記錄紙、筆。

      四、教學過程

      (一)任務導入(5分鐘)

      1. 教師:“之前我們學過尺規、折紙等制作五角星的方法,今天小組合作,用至少兩種方法制作五角星,并比較哪種方法更簡單、更準確。”

      2. 分組:4人一組,確定組長(負責分工)、記錄員(記錄步驟和討論結果)、操作員(動手制作)、發言人(展示分享)。

      (二)小組探究(25分鐘)

      1. 發放任務單,明確要求:

      選擇兩種方法(如尺規+折紙、量角器+正五邊形)。

      討論每種方法的步驟,操作員動手實踐,記錄員記錄關鍵環節和遇到的問題。

      完成后,比較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如尺規準確但步驟多,折紙簡單但精度低)。

      2. 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分工,幫助解決困難(如五等分圓、折紙角度偏差)。

      (三)展示交流(12分鐘)

      1. 每組發言人上臺展示作品,講解兩種制作方法的步驟、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 其他小組提問:“你們組覺得哪種方法更適合課堂操作?為什么?”

      3. 教師總結:不同方法各有優勢,尺規適合精準作圖,折紙適合快速制作,量角器適合初學者。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3分鐘)

      1. 小結:小組合作探究的收獲,不同制作方法的特點。

      2. 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五角星制作方法對比表”,包含步驟、工具、優缺點。

      五、板書設計

      小組合作制作五角星

      方法1:尺規作圖(精準,步驟多)

      方法2:折紙(簡單,精度低)

      方法3:量角器(易操作,需準確測量)

      合作要點:分工、討論、總結

    【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新七年級上冊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范文10-13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5-27

    數學六上冊教學設計07-27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07-11

    《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的教學設計10-14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06-19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05-19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07-26

    七年級數學上冊《單項式》教學設計09-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