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12 14:31:0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是一篇經典文言文,如何能讓學生既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又不至于沖淡文言文的韻味?教學本文前,根據學校“三環六步”教改新思路,認真專研了教材,了解學情,但教學效果總覺得不夠滿意。在教完后我做了一些反思。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

      一、變過去全文翻譯為半文半白

      我在準備《桃花源記》時,摒棄那種全文翻譯的老套路,另辟蹊徑,半文言半翻譯的形式。過去是對重點語段、重點句子做重點翻譯,我反其道而行之,對重點語段進行保留,讓學生在品讀中來領悟句子的含義。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文言文教學重點應落實,該記住的一定讓學生多讀多記,輔之必要的練習。在考試未改革前,學生能得高分才是唯一。

      二、變過去客觀翻譯為主觀敘述。

      為了進一步激發其同學們學習興趣,我讓學生以漁人身份來敘述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在敘述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個人理解適當增加內容,如“我”在發現桃林是心里怎么想的?“我”在看見村莊時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我出了桃花源后又是出于什么心里去告訴太守這件事的?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熱情還是比較高漲的,對人物心理揣摩也較到位。

      三、重點句子重品味輕翻譯

      對于文章的重點句子,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段文字是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具體描述,對于這類句子不能只帶領學生們翻譯一下就好了,關鍵是透過文字讓同學們明白到陶淵明理想社會的模樣。為此設計讓同學們仔細品讀本段文字,通過字詞想象這個村莊的特點、它的環境、氣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的'表情,精神狀態等。同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又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及個性特點,補充在《桃花源詩》中的有關詩句,加深理解。

      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從他們的切身感受出發,盡量讓他們把每一個想法,每一次表達說清楚,說透徹,如很多學生都提到“其中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看到一幅安寧、和平的畫面,這些都是同學經過想象得到的,如果不做細致品讀,我們如何能想到呢?或許這正是文言的魅力所在,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在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還的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的能力。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0-11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01-23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10-24

    《桃花源記》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0-24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09-02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07-24

    課文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7-14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案09-10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實錄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欧美高清乱码一区二区 | 一本清到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