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26 11:46:3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1

      知識、能力目標:

      1、創設情境,理解課文內容,弄懂寓意。

      2、發揮自主學習功能,培養閱讀能力。

      3、結合課文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狼和山羊幾次對話的意思,從而認識狼的本性,弄清老山羊是怎樣識破狼的本來面目的。

      教學過程:

      一、辨別狼、狗,引入課題。

      l、上課前,老師先對大家進行一個小測驗。(多媒體出示狼、狗圖)你們能把這兩種動物進行對比并向大家進行介紹嗎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狼和狗的相同點、不同點,并板書狗會搖尾巴,而狠喜歡吃羊,狼是羊的敵人。

      2、可是,有一只狼卻學著狗的樣子搖起尾巴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多媒體演示狼搖尾巴圖)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只會搖尾巴的狼(完成課題板書)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l、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2、自由讀課文,思考:狼是怎樣的狗又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板書)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l、這個故事是怎么發生的呢?

      誰能用一句話說出來

      比較句子①狼掉進陷防里,爬不出來。

      ②狼掉進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來。

      這個時候,它心里會想些什么(希望得救)

      2、一只老山羊從這里路過,你們想狼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引導學生說出狼的動作、語言。

      老師不明白了,剛才我們不是說狼是羊的敵人嗎為什么又稱羊是好朋友呢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板書)指名讀狼的這句話。

      3、狼的真面目是怎樣的呢(創設情境,一名男生扮狼出場。)

      剛才狼說的就是它和羊的`第五次對話。(電腦顯示第一次和第五次對話進行對比)這兩句話分別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指名讀,齊讀。

      4、狼是怎樣編造謊言來騙老山羊的(裝狗)狼幾次說到自己是狗找出相應的句子劃出來并指名分句朗讀。

      5、這幾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不說出來的我們先來看第一次。

      (板書:問)狼是怎么回答的(電腦顯示)齊讀這一段。這一段從哪兩個方面對狼進行了描寫(神態、語言)

      狼的神態是怎樣的為什么要裝出這副模樣(板書:假裝)

      狼的話中哪些詞句能說明它的狡猾和虛假?

      毫不猶豫是什么意思造句。(相機提出)

      你覺得這話該怎么讀請注意標點。(一個問號,三個嘆號。)

      分句讀,齊讀。

      6、狼第二次說自己是狗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狼又是怎樣說的

      請大家自學這一部分。(二、人小組分角色朗讀,并進行討論。)

      指名分角色讀,并說說你從它們的對話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7、有兩位同學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狼第三次說自己是狗這一部分,還特地遍了一個小節目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學

      要求:仔細聽,認真看,回答幾個問題。

      生1:我是狼,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三次說自己是狗的我使出的最后一招是什么剛才我那些地方讀得好,那些讀得不好的的確確是什么意思找近義詞、造句。

      生2:我是老山羊,當我看到狼的硬尾巴是,心里明白了什么朗讀。

      生l、2: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我們提問。

      8、狼會有什么結局你從那里看出來的(老山羊最后說的話。)

      四、總結課文,理解寓意。

      l、狼的表現有什么特點(板書:善于偽裝)

      老山羊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識破它的(板書:善于識破)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狼一樣善于偽裝的人那我們應怎樣對待

      3、續編故事。(可以安排在第二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2

      教學內容: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煽,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具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ńo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ń柚烂畹膱D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ㄕw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ㄏ胂窆旁姷漠嬅,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懽钟柧氁o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ú皇箤W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復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ɑ顫姸鄻拥膹土暦绞剑箤W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ɡ首x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ǘ喾N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ㄓ^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⒎e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閱讀在線

      描寫秋景詩兩首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書河上亭壁(寇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小學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生詞,學會作者對景物的描寫手法。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生字詞,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3、認識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增強同學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學習作者對景物的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對壯觀的錢塘江潮的贊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2分鐘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大家在暑期過得怎么樣,有沒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參觀名勝古跡?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巧的是呀,我們要講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課描寫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趙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力量。

      講授新課: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畫出生字詞(在同學們默讀的過程中,老師在黑板左上邊板書幾個核心問題,在左下方板書生字詞)

      核心問題:

      1、觀潮的人多不多?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是什么樣的場景?

      3、作者運用了那些描寫手法來體現錢塘江潮的浩浩湯湯?

      生字詞:籠罩,屹立,人聲鼎沸,貫穿,崩塌,恢復,浪潮,名稱,食鹽,大雨蒙蒙,薄霧,昂首挺胸,新舊更替,浩浩湯湯,風號浪吼

      老師:同學們,大家已經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那么這篇文章描述的對象是什么呢?

      學生(一起回答):錢塘江潮(此時,在黑板中央偏上板書課題《觀潮》并在其下方寫“錢塘江潮”)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再次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詞的讀音。

      老師:現在我們有請一位同學來為生詞注音,并且帶著大家一起朗讀。

      老師:同學們,錢塘江潮是一大奇觀,那天,來觀潮的人多嗎?哪里可以看出來?

      學生1:來觀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老師:這句話怎么就能夠看出來觀潮的人很多呢?

      學生1:“人山人!本褪切稳萑司奂暮芏啵裆揭粯,像海一樣多。從“昂首”“望”“等著”“盼著”這幾個詞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著,對錢塘江潮非常期待。

      老師:回答的非常好,謝謝,請坐下。這篇文章由三部分組成(此時,教師在中間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那么,這三個時間段格式怎樣的場景?

     。ㄔ趯W生回答時,教師相機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寫上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特點)

      老師:同學們,文中有哪些對錢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樣表現錢塘江潮的浩浩湯湯的?

      老師:作者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總結歸納

      老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完了整篇文章,結合單元導讀說說作者為何要寫錢塘江潮?

      老師:是的',是為了寫錢塘江潮給人的震撼,更是在贊美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

      拓展延伸

      老師:其實呢,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麗的杰作(此時,教師ppt出示各種世界奇觀,最后一張上的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并簡單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引導同學們去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欲望)

      課后作業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就到這里,課后同學們有三個任務

      1、抄寫本課生詞,每個五遍,并造句。

      2、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依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感悟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事物的方法,增強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預習:

      1、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2、讀課文五遍以上,給生字注音。

      3、抄寫文章中字詞和優美句。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搿

      1.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打開字典查一查。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ǘz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僮x準多音字: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橫貫山崩地裂人聲鼎沸漫天卷地。

     、壑该x課文,正音。

     、芡阑プx,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侔础俺眮砬、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谕澜涣。

      ③說說各段的段意。

      四、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案4

      教學設想

      《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兒活動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了對鳥島的喜愛,初步進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敘述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很適合朗讀。根據課文的特點。我借助多媒體以朗誦作為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主線,充分發揮以讀代講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和述、演、問、思、寫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讀自得、以讀代答、以讀帶練的主體建構活動。使用權課文的教學建立在三根支柱讓:“鮮明的思想”、“生動形象的語言”、“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愿讀、樂讀、會讀的閱讀情境。

      鳥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熟悉,因為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對于有千千萬萬只鳥的鳥島來說,卻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集“聲、光、影、像”與一體的優勢,以“讀”為主軸,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二、利用多媒體,促進新知識內化。

      對于學生來說,生活經驗不豐富,生活體驗更不全面。在教學中,往往遇到的重、難點不易解決。多媒體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更為詳實的圖文資料。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的協調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內化,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內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精妙。

      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表達最完整、最準確、最活潑的語言之一。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體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獲取無窮的樂趣。

      《鳥島》這篇課文,用詞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的鳥蛋!比缫晃兜鼐途渥觼砝斫饩渥樱惋@得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借助多媒體教學,將畫面定格在“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上,畫面旁邊呈現第三小節文字,利用文字顏色和順序的可變性,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看看想想,讀讀議議,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形象性、體會到隱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了解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喜愛鳥島的感情基礎上產生進一步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課文感悟鳥島景象。

      難點:激發學生愛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蛋、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神奇的地方--齊讀課文:19鳥島。這神奇的鳥島在什么地方呢?

      二、以讀代講,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

      2、匯報交流。

      鳥島在青海湖西部。

      這個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海西皮”,現在人們知道更多的則是“鳥島”這個名字。

      這個島聞名中外。

      3、指導朗讀。

      這么有名的鳥島,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指名讀--評--再讀--齊讀。

      過渡:

      這個富有魅力而聞名中外的鳥島,誰不想去瞧一瞧呢?我知道小朋友一定都和老師的心情一樣,急切地想去島上看一看,可老師要提醒大家,今天你們不僅僅是一名游客,我還想請大家當一回小小的考察家,就象英國科學家達爾文一樣。到島上邊游邊考察,好嗎?在去鳥島考察以前,你對什么問題最感興趣呢?

      要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什么方法?(查資料、讀書、查字典)

      三、自由探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解決部分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

      1、分小組學習,讀書,查小資料再討論解決問題。

      2、匯報交流

      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考察成果吧。

     。1)鳥兒為什么喜歡到青海鳥島來。

      通過讀書查資料,知道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湖里水草豐美,魚蝦成群,因此,這兒是候鳥非常理想的棲息地。

     。2)鳥兒是怎樣來到鳥島的?

      出示: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①“陸續”是什么意思?(先先后后。時斷時續)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冢ǔ鍪就队埃┠銈兛矗谖邓{色的湖面上一群一群的鳥兒展翅飛來的樣子,多么--(指名表達感受)

     、勰悄隳馨堰@美麗的景象讀出來嗎?

     、苤该x(評)

      ⑤齊讀

     。3)鳥兒到島上來干什么?(筑巢安家,養育后代)

     。4)小結:

      是呀,這兒的水草豐美。魚蝦成群,有吃有住,怪不得候鳥們喜歡這里了,小朋友喜歡這里嗎?那就請你用朗讀來表達你的喜愛之情吧!

     。5)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美麗的春天很快就過去了,轉眼間到了六月,這時的鳥島又會是怎么樣的景象呢?你們這些小小的游客一定等到急了吧!走,我們快來和這些美麗的鳥盡情地歡樂吧,和它們共享這六月的好時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聽第三自然段的課文錄音。

      2、我看小朋友都被這鳥島迷人的風光陶醉了,可你們別忘了自己還是一名小考察隊員呀,請小朋友邊讀第三自然段邊在島上考察一下,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么?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一聽。

      3、交流匯報。

      這兒的鳥窩多,鳥蛋多(板書:鳥窩多,鳥蛋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都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

      ①你能把鳥窩多、鳥蛋多讀出來嗎?

     、谥该x。(評議)

      (圈出“密密麻麻,一個挨一個,到處”)

     、埤R讀

      有這么多的鳥窩和鳥蛋,這說明了什么?(鳥多)

      發散思維:這么多的鳥聚在一起會做些什么呢?

      出示圖:你看到了什么?仔細聽一聽,你又聽到了什么?這里真成了(鳥的天堂,歡樂的海洋、鳥的世界)

      怪不得課文中說----引讀:

      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

     、倌隳苡美首x并加上你的表情來表現這歡樂的世界嗎?

      ②自由表情,朗讀。

     、奂w表情朗讀。

      4、小結:我看小朋友們都仿佛成了這島上的一只小鳥了,這兒的鳥確實太多了,島上最多達10萬多只鳥類,有這么多可愛的小精靈在活動,發出的多種聲音匯成一首雄壯的交響曲,回蕩在小島的上空,怎么不熱鬧呢?讓我們用集體的聲音來表現一下這熱鬧歡樂的場面吧。

      5、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青海湖的“誨西皮”小島真不愧為世界的鳥島。∷运嗽S多的中外游客。

      四、明理,引讀第四自然段。

      1、引讀第四自然段。

      2、是呀,鳥島之所以聞名中外,不僅因為氣候適宜,食物資源豐富,還因為來這兒的人們都是十分愛護鳥兒,告訴大家,1977年,我們國家特設鳥島為自然保護區。

      3、總結談話

      今天我們觀光考察鳥島,你想說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板書:

      鳥窩多

      鳥蛋多

      19鳥島

      鳥多

      游人多

    小學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能工整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借助注解,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略秋天美麗的景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借助注釋和插圖讀課文的預習任務。

      2.教師準備掛圖,以及表現秋天情調的樂曲磁帶,便于配樂朗誦。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說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生說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岳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誰?(課件:簡介杜牧)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謂文武全才。但當時,動蕩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后還到湖州做過刺史,相當于市長。對江南美景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賞識,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優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________,這位詩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課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岳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

      特色:岳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著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岳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勝古跡,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可覓,以愛晚亭、岳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就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著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注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愿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XX同學回答,回答正確后這位同學有權請后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1)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徑。

     、偈裁唇泻剑渴裁唇惺瘡剑俊靶薄笔鞘裁匆馑?

     、诘谝痪涫鞘裁匆馑?

      (2)接著詩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诘诙涫鞘裁匆馑?

      (3)詩人為什么停下車來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葉”是什么意思?“

      紅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用得特別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研究再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1)“寒山”點明了季節,這個“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2)“白云生處”說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聽到了……

      詩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么?此時為什么突然停下來了呢?

      (3)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是啊,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云,隱約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迷人,詩人置身這紅艷艷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動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愛”。

      (課件:楓樹林)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什么還紅?(二月花)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字。透過這個紅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艷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艷。詩人僅僅是贊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贊美什么呢?(請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楓葉一般都是怎樣的?你認為詩人在贊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五、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么美,風景這么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種形式反復讀,直到背誦。)

      六、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愿意把剛才游覽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第二課時

      一、介紹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蘇軾嗎?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蘇東坡。他很欣賞一位詩人,叫劉景文,蘇東坡寫了一首詩送給他,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這首詩,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聽師讀,要求:聽準字音。

      2.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師生交流。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老師相機點拔。

      3.師生交流。

      4.教師讀,學生看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發揮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六、指導書寫。

      1.師寫生看。

      2.生抄寫生字,師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思鄉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示課題——夜書所見)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多媒體課件放映第二張幻燈片)觀察電視中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兩個問題。)

      問題一: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這首詩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出現參考答案:)老師重點點撥理解:

      答案一: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閱讀。

      1.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詩句?(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學反思:

      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

    小學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重點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首、記的字形

      教具課文插圖。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資料,搜集有關秋天的古詩。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教師可視情況有選擇地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2、看圖說話。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課題,自讀古詩

      1、借助拼音讀課題。注意贈、景是后鼻音。書空劉字。

      2、說說題目的意思。

      3、蘇軾送給劉景文一首什么詩?請大家小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后再讀給同桌聽。

      4、用筆圈出生字讀讀。

      5、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嘗試理解字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畫面

      1、自由讀詩,結合圖思考:詩歌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合作,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讀。

      4、小組匯報自學收獲和不懂之處。小組間答疑。教師進行指導。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指導。你見過霜嗎?冰箱里白色的東西就是霜。霜是一種自然現象,北方秋天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葉上會凝結一層薄薄的白色冰晶。這就是霜。下霜時,天氣已經冷了。還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蓋、傲霜枝,讓學生觀察插圖,重點引導觀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蓋、傲霜枝指什么。

      5、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導感情朗讀,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語氣來讀。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后,頭腦中形成了什么畫面。

      2、根據詩意,參看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秋天難道只有橙黃橘綠兩種顏色嗎?出示課件(顯示五彩斑斕、富有生機的秋景),讓學生議一議。

      六、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

      2、學生認讀。首,書空筆順。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筆是點。

      3、讓學生觀察范字,說說怎樣書寫。

      4、指名板書生字,師生共同評價,探索寫好字的方法。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4、古詩兩首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我會認:劉菊殘君橙橘

      我會寫:首劉枝記

      第二課時

      學習《山行》

      一、背誦古詩導入

      1、指名背誦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

      2、出示《山行》。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教師提示要利用插圖。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幫助。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2、其他組的同學和老師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3、師講解:白云生處,指飄浮著白云的地方。坐,因為的意思。

      四、啟發想像,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像。

      2、學生交流想像的景象。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一邊想像一邊讀。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感悟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想到的情景。

      2、找個學習伙伴,一起練習背誦。

      3、你見過滿山的紅葉嗎?說說是什么樣的。出示楓葉滿山的課件。

      4、討論:你覺得紅葉怎樣?

      二月的鮮花固然美麗迷人,但禁不起風吹雨淋就飄落了。而楓葉卻是在與秋風秋雨秋霜的搏擊中變成火紅的,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么了不起!正因為如此,杜牧才寫詩贊美它。

      5、最后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是世人傳誦的名句,常被用來給風景名勝題名。湖南長沙的岳麓山有個亭子,換了好幾個名字,都和這句詩有關。它開始叫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后來又改名愛晚亭。

      6、一邊觀看課件,或者聽古曲,一邊背誦這首詩。

      六、指導寫字

      1、出示字卡:楓、于。學生認讀,說說怎樣識記。如于,干鉤于。

      2、書空筆順。提示:楓字左邊最后一筆是點,右邊的第二筆是橫斜鉤。

      3、看范字,說怎樣書寫美觀。

      4、學生仿寫。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位詩人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

      2、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

      板書設計:4、古詩兩首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我會認:徑斜楓于

      我會寫:于楓備注

      作業布置會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后記讓學生朗讀感悟古詩的韻律節奏美。

      贈劉景文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贈劉景文”,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目標:

      1、通過學情調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理解課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6個生字,掌握傲、君、須,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深層意境及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1、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理解課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分析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深層意境及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知詩人,解詩題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古詩嗎?(生一起回答:喜歡)老師也很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理解 贈,也就是送的意思,類似的贈寫詩還學過什么?《贈汪倫》李白寫給汪倫的,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贈劉景文》又是誰送給誰的.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以及書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多媒體出示 讀)

      劉景文是蘇軾的朋友,與蘇軾友誼很深,有一天,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蘇軾寫下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戳恕顿泟⒕拔摹愤@個詩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為什么贈?、贈什么?、為什么只贈劉景文、(出示全詩)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同學們的問題真不少,讀懂了這首詩,你們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2、檢查生字詞,指生認讀,小組讀。

      3、自讀古詩 指名讀 齊讀

      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第一二行容易讀得生硬,朗讀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讀得不好,指導后再練,再反饋,贈、擎、猶、橙這幾個字稍難讀些)

      讀出節奏 自讀 指名讀

      提示停頓 出示 抑揚頓挫的頓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三、理解字詞、明詩意

      1、第一層

      碰到讀不好的時候,就要這樣反復進行訓練,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來考考大家,這首詩是寫到了哪個季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書

      既然寫的是秋末冬初,我們一定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那么具體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呢?

      A感受是指秋天已過冬天剛到的秋末冬初時節

      b理解 荷盡已無擎雨蓋

     。1)什么是荷盡,盡(完,指凋謝 )(出示圖片)

      由此帶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在初夏時節,荷葉是怎么樣的呢?你們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示 生齊讀)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盛夏時,荷花怒放,還是用楊萬里的詩來形容,那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 生齊讀)

      現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樣?出示衰敗的荷葉,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敗葉,所以作者說:荷盡已無擎雨蓋,理解擎雨蓋 指荷葉

      擎,用手做一個動作,看看這個字,下面是個手,向上托,雨蓋,原指雨傘比喻荷葉就像是撐開的雨傘。荷葉田田,你覺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撐開的雨傘!

      下雨了,你們瞧,點點水珠都被撐在了荷葉上,能像雨傘一樣撐住雨點的就是荷葉啊

      師補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敗葉。

     。2)菊殘猶有傲霜枝。

      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是寫秋末冬初呢?為什么說可以從這里看出來呢?

      用同樣的方法理解:菊殘(凋謝的菊花)

      猶有:還有

     。ㄆ綍r碰到有不理解的內容,你是如何解答的)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還要會根據詞語來選擇合適的解釋

      傲: a 堅強不屈的樣子 b自高自大 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才會出現,早上起來,看見那地上白白的一層,天越冷霜越厚,(看課文插圖)當時天氣怎樣?

      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菊花謝了,還剩下枝條傲然挺立著,不怕風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師小結: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潔的代表,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對荷花和菊花情有獨鐘,說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說性情恬淡,不爭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齊讀兩句)

     。3)理解 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說明都成熟了

      荷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著孤風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無味吧?可蘇軾是怎樣卻說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蘇軾對劉景文說了些什么?就像對老朋友說話一樣

      整首詩的意思

      7、師小結:(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順,古詩的語言凝練簡潔,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大一部分字詞的含義產生了變化,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可以適當增、換、等,作者寫詩的時候往往要反復推敲,而我們學古詩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內涵)

      師小結:對老朋友說的這樣親切自然,劉景文聽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四、感悟詩境,體詩情

      1、為什么贈?

      師:就像同學們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樣,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詩贈給劉景文呢?(生答,好朋友)

     。1)簡單介紹劉景文 劉景文,北宋時河南開封人,是蘇軾的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蘇軾很敬佩劉景文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稱劉景文是個慷慨奇士。

     。2)師:其實蘇軾對劉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詩中有所體現,君: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 橘古代稱嘉樹,樹有刺,結的果子卻是圓的,有傲骨,但對人隨和,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四個字中,有兩個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而且色彩斑斕、味道鮮美,在這樣寒冷的季節,是多么難得多么讓人喜愛呀。 傲:堅強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

      自然地聯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進而明白詩人是對劉景文的一種稱贊和鼓勵

      2、感情朗讀,(1)在詩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這樣品格的人,他對劉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這字里行間,千言萬語都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八個字里面,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自讀指名讀教師范讀-指導后再讀齊讀

      荷盡/已無//擎雨/蓋,凋謝的無奈,語調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冬景的蕭瑟凄清。已無要適度強調,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菊殘/猶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 聲音稍高,強調猶有。重讀傲霜,表現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須/記,語調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

      最是/橙黃//橘綠/時。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腦中想象橙黃橘綠的景象,表現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贊美之情。

      (2)師:春華秋實,這看似衰敗的景像中孕育著勃勃生機,看來同學們不但讀懂了蘇軾的詩,還讀懂了詩人的心(齊讀)

      在蘇軾的心目中劉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與節操的人,蘇軾把詩贈與好友,同時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師: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種種磨難和挫折的蘇軾,依然有開闊的視野,豪放的激情,他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樂觀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真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讓我們來背一背這首詩吧在我們的必背古詩里還有另外四首,自讀《題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春江曉景 》《飲湖上初晴后雨》

    小學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6個生字,會寫“首、劉、枝、記”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2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1.識字、指導寫“首”字。

      2.多元吟誦,練習背誦。

      3教學過程3.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欣賞了秋天的美景,積累了描寫秋天的詞語,誰來說說,你都積累了那些描寫秋天的優美詞語。

      2.指名說。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個什么樣的季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齊讀課題。

      4.觀察“首”,指名說需要注意的筆畫,師范寫,生書空,練寫。

      活動2【導入】二、講授新課

     。ㄒ唬┳x題質疑

      讀了這首詩的題目,你想說些什么?

      通過題目,我知道了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劉景文的。

      讀了題目,我想問,蘇軾為什么要寫一首描寫秋天的詩送給劉景文?

      2.師:同學們很動腦筋,讀了課題能夠提出疑問,那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的秋景,再來解答這個疑問吧。

      圖文結合,理解文意

      自由讀課文

      師:打開書,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下邊的拼音或者詢問老師、同學。

      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看看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指名說,隨機板書(荷菊橙橘)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準確。再看看詩人寫出了這些景物的怎樣的特點呢?

      理解“荷盡已無擎雨蓋”

      出示夏季荷花的圖片。(師: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都有什么?)

      出示秋季荷花凋謝的圖片。(師:“盡“是什么意思?)

      師:不僅荷花凋謝了,還有什么也沒有了?從哪看出來的?(理解“擎”的意思)。

      自由練讀。指名讀。

      理解“菊殘猶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圖片。(師:看到這幅圖,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生:菊花雖然凋謝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風雖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卻吹不彎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點也不怕寒風,好像在嘲笑它。)

      師:大家看著圖,想到了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這樣的情感讀一讀吧!

      自由練讀,師生比賽讀。

      理解“正是橙黃橘綠時”

      師:如果剛才的圖畫讓你涂色,你會選擇什么顏色呢?(灰色、土黃色)

      “正是橙黃橘綠時”,你準備選什么顏色呢?

      出示圖片,師:你想用哪些詞來形容現在的畫面呢?

      這么美麗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

      抒發一下你對這美景的喜愛之情吧!讀一讀!

      深化主題、背誦古詩

      我們初讀古詩的題目時,有同學就提出了疑問:蘇軾為什么寫一篇描寫秋天的古詩送給劉景文呢?其實呀這里有一個小故事。

      劉景文是一個很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悶悶不樂。他的好朋友蘇軾很想幫他樹立信心,就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劉景文受到鼓勵后,開始嶄露頭角,后來還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耙荒旰镁熬氂,正是橙黃橘綠時”也成了千古佳句。

      讓我們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吧。

      拓展延伸,秋景之美

      你在課外還讀到過描寫秋景的古詩,給大家讀一讀。

      師:這樣的古詩和文章還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課余時間,好好閱讀一下。

      活動3【導入】三、課堂活動

      集體分析字形。

      自主認讀生字。

      以不同形式讀古詩。

      描述圖畫內容。

      活動4【導入】四、課堂練習

      寫“首”字。

      生字擴詞。

      活動5【導入】五、課堂測試

      1.這首古詩是()送給()的一首詩,作者描寫了()的景色,表達了對()的()之情。

      2.背誦古詩。

      活動6【導入】六、布置作業

      寫課后生字,并組詞。

      背誦古詩,并將古詩所描述的景色講給家長聽。

      贈劉景文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贈劉景文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欣賞了秋天的美景,積累了描寫秋天的詞語,誰來說說,你都積累了那些描寫秋天的優美詞語。

      2.指名說。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個什么樣的季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齊讀課題。

      4.觀察“首”,指名說需要注意的筆畫,師范寫,生書空,練寫。

      活動2【導入】二、講授新課

     。ㄒ唬┳x題質疑

      讀了這首詩的題目,你想說些什么?

      通過題目,我知道了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劉景文的。

      讀了題目,我想問,蘇軾為什么要寫一首描寫秋天的詩送給劉景文?

      2.師:同學們很動腦筋,讀了課題能夠提出疑問,那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的秋景,再來解答這個疑問吧。

      圖文結合,理解文意

      自由讀課文

      師:打開書,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下邊的拼音或者詢問老師、同學。

      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看看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指名說,隨機板書(荷菊橙橘)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準確。再看看詩人寫出了這些景物的'怎樣的特點呢?

      理解“荷盡已無擎雨蓋”

      出示夏季荷花的圖片。(師: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都有什么?)

      出示秋季荷花凋謝的圖片。(師:“盡“是什么意思?)

      師:不僅荷花凋謝了,還有什么也沒有了?從哪看出來的?(理解“擎”的意思)。

      自由練讀。指名讀。

      理解“菊殘猶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圖片。(師:看到這幅圖,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生:菊花雖然凋謝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風雖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卻吹不彎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點也不怕寒風,好像在嘲笑它。)

      師:大家看著圖,想到了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這樣的情感讀一讀吧!

      自由練讀,師生比賽讀。

      理解“正是橙黃橘綠時”

      師:如果剛才的圖畫讓你涂色,你會選擇什么顏色呢?(灰色、土黃色)

      “正是橙黃橘綠時”,你準備選什么顏色呢?

      出示圖片,師:你想用哪些詞來形容現在的畫面呢?

      這么美麗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

      抒發一下你對這美景的喜愛之情吧!讀一讀!

      深化主題、背誦古詩

      我們初讀古詩的題目時,有同學就提出了疑問:蘇軾為什么寫一篇描寫秋天的古詩送給劉景文呢?其實呀這里有一個小故事。

      劉景文是一個很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悶悶不樂。他的好朋友蘇軾很想幫他樹立信心,就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劉景文受到鼓勵后,開始嶄露頭角,后來還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耙荒旰镁熬氂,正是橙黃橘綠時”也成了千古佳句。

      讓我們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吧。

      拓展延伸,秋景之美

      你在課外還讀到過描寫秋景的古詩,給大家讀一讀。

      師:這樣的古詩和文章還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課余時間,好好閱讀一下。

      活動3【導入】

    三、課堂活動

      集體分析字形。

      自主認讀生字。

      以不同形式讀古詩。

      描述圖畫內容。

      活動4【導入】四、課堂練習

      寫“首”字。

      生字擴詞。

      活動5【導入】五、課堂測試

      1.這首古詩是()送給()的一首詩,作者描寫了()的景色,表達了對()的()之情。

      2.背誦古詩。

      活動6【導入】六、布置作業

      寫課后生字,并組詞。

      背誦古詩,并將古詩所描述的景色講給家長聽。

    小學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課文的8個字,字書寫美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形成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通過朗讀啟發學生形成愛他人、關愛環境。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這里有一個神筆馬良的故事,你們想看一看嗎?

      (播放課件《神筆馬良》)

      2.看完動畫片,你想說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用它畫什么?

      3.導入:有一個小女孩,她和你一樣,非?释麚碛羞@樣一枝神筆,幫助她實現美好的愿望。于是,她寫下了這首小詩,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23課,《假如》

      (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前,老師已布置讓同學們提前和咱們的生字朋友見面了,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可不要說大話,老師檢查一下好不好?有沒有信心?

      1.播放課件6個詞語(縮著身子,遙遠,健康,尋食,哭泣,操場)

      齊讀詞語,小老師領讀(讀錯了不要跟著讀),指名讀。

      2.詞語會讀了,現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還有信心讀會嗎?播放課件生字(良,縮,遙,尋,食,泣,健,康,操)

      看看誰最勇敢?帶拼音讀,齊讀。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讀,其他同學想不想讀?后開火車讀。

      (其中,重點字良,縮,遙,尋可組詞說話的形式來加深理解。)

      3.交流識字方法,同學們真的是很用功啊!自己就把生字記會了,那你肯定有很多記住生字的好方法吧?說出來讓同學們也向你學習學習。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記住哪個字的?

      (預設: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猜謎語,編順口溜等等)

      4.同學們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認識了,如果他們回到了詩歌中,你還認識嗎?接下來,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詩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馬良的這枝神筆畫了些什么?用橫線標出,聽明白了嗎?(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 品讀領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么呢?

      指名說,師板書(小樹,太陽,小鳥,谷粒,西西,好腿)

      為什么要畫這些呢?小組討論這三個問題。(播放課件:三個問題)

      (組內討論)

      1、 學習第一小節

      過渡:同學們剛才討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相信你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哪一小節?

      (1)為什么要給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呢?指名說。

      為什么小樹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長?(寒冷的北風,怕冷)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她很冷?(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她嘆息什么?好像在說……

      (2)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早上在上學的路上,你冷嗎?為什么?如果你沒穿棉襖,會有怎樣的動作?

      (師生同做縮著頭,雙手抱緊身體,渾身哆嗦,皺著眉頭,體會"寒冷的北風”,“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練讀這三個詞語。即課件上紅色的詞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那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的小樹,老師采訪采訪你們。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么輕輕嘆息?小樹小樹,你現在最需要什么?(隨機提問)

      忽然間,寒冷的北風停止呼嘯,一輪紅紅的太陽慢慢升起,溫暖的陽光灑在你們身上。小樹們,你們現在有怎樣的感覺?

      看到小樹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長,小女孩的心里真(開心),我們的心里真(開心)讓我們和小女孩一起快樂的讀一讀這一小節吧!

      師范讀,練讀(注意紅色的詞語),指名讀(讀出這個愿望的迫切性)。

      2、學習第二小節

      同學們第一小節讀的這么好,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能把第二小節讀好的。和同桌一起,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好不好?

      (1)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給小鳥會許多好吃的谷粒呢?它在等誰呢?這時候的小鳥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導讀課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鳥,你會想什么?體會小鳥的心情讀。

      引導讀紅色詞語“苦苦等待,餓的哭泣”,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樣理解“遙遠”?你能用遙遠說一句話嗎?鳥媽媽可能都飛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遙遠!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的哭泣,此刻,小鳥最需要什么?

      當善良的小女孩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上好吃的谷粒時,小鳥會怎樣?

      (2) 怎樣才能把這一小節讀好?指名說一說。

      (3)練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

      3、學習第三小節

      (1)小女孩除了對小樹,小鳥的關愛之外,她心里最牽掛的是誰?

      (2)西西為什么是不幸的?小朋友如果你的雙腿不能活動,你會遇到哪些困難?

      (3)可憐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擾著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會對她說什么?(說話訓練:我想對西西說:……)

      善良的小女孩用馬良的神筆給西西畫了一雙好腿,讓西西和我們一起 !耙龑w會讀”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2.師生配合讀,

      師:西西有了健康的雙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讀:只坐在屋里……

      師:西西有了健康的身體,她就再也不用,生讀: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會和我們一起盡情的奔跑,盡情的嬉戲,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運的,因為有個這么善良的小女孩關心著她,同學們,小女孩的三個愿望我們學完了,你們想不想把他們連起來讀一讀?老師給你們配上優美的音樂,好嗎?(生齊讀前三小節)

      2、 學習第四小節

      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小女孩的愿望只有這三個嗎?從哪里看出來?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還有很多很多!

      四 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學習條件都有限,老師這里有一組圖片,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生活吧!(播放課件:貧苦圖片)

      孩子們,你想說什么?我們要把我們的愛送給他們,要去幫助他們,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書寫愛的語言吧?

      找幾個寫的不錯的孩子,放音樂一個一個讀。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和小姑娘一樣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可是,我們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神筆嗎?所以這只是假如.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些假如都變成具體的行動。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呢?(化為具體的行動。(把板書用心形包起來)

    小學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山行》。

      3.能借助注釋、圖畫、生活實際等理解詩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

      1.認識、會寫生字。

      2.背誦、默寫《山行》。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借助注釋、圖畫、生活實際等理解詩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過程

     。ㄒ唬┏踝x古詩,整體感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古詩——《贈劉景文》《山行》。讀一讀,看看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2.交流切入: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要想真正讀懂古詩,首先要知道詩人當時創作的背景,我們先來學習《贈劉景文》。

      (二)學習《贈劉景文》

      1.知詩人,解詩題。

     。1)板題,指導書寫“贈”“劉”,讀準平舌音“贈”。

     。2)齊讀題設疑: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呢?理解“贈”,簡介背景。

      蘇軾,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又叫蘇東坡。他和劉景文是好朋友,劉景文是一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悶悶不樂,心情很不好。蘇軾就邀劉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心。于是,便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這首詩的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2.識字詞,讀通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正音。

     。3)指導讀好停頓。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4)小結: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是寫秋景的。

      (荷盡菊殘)

      3.解詩詞,知詩意。

     。1)抓詩詞解詩意。指名說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機點撥穿插融合促進理解。

      荷盡

     、俪鍪竞苫▓D:看到這么美的荷花,你會想起哪句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诔鍪竞扇~圖:荷葉像什么?像什么樣的傘?——高舉的傘,這就是詩中所說的——擎雨蓋。

      ③出示殘荷圖:秋天來了,看荷花變得怎樣了?你又會想到哪句詩?——荷盡已無擎雨蓋。為什么?由此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注釋理解詩詞大意。

     、茏リP鍵詞指導朗讀,體會秋荷開敗、荷葉凋零的景象。

      菊殘、傲霜枝

      當我們感覺到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怎樣?再看看菊花的花枝,光著身子卻依然挺立著,這是一株什么樣的菊花呀?想到了哪句詩?——菊殘猶有傲霜枝。引導學生借助圖片理解詩意,讀出畫面感。

      橙黃橘綠

     、賵D片切入: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顏色的。

      總結理解: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橙黃橘綠。所以詩人說——(引導學生自由說詩意)。

      ②讀詩想畫面,熟讀成誦。

     。2)小結過渡:我們剛才通過借助注釋和圖片等方法理解了詩句的意思,通過反復朗讀,讀出了詩的味道。讀到這里,你覺得蘇軾是想送給好友劉景文什么呢?

      4.悟詩情,明詩理。

     、賹W生自由暢談思考。

      ②總結:確實如大家所想,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于嶄露頭角,后來他還受到了王安石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耙荒旰镁熬氂,最是橙黃橘綠時!边@句勵志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

     。ㄈw納學法,學習《山行》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集體梳理: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山行》。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課件出示。

      2.解詩題。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教師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相機出示圖片,點撥詞語: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坐二月花

     。2)全詩描寫了哪些景物?一句詩就是一幅畫,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幅什么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秋之美。

      5.悟詩情,誦詩句。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杜牧一起情不自禁地誦贊,來,我們一起吟誦吧。

     。ㄋ模⿻鴮懼笇

      1.教師范寫“橙、殘”,指導學生書寫。

      2.學生自主書寫其他生字。

     。ㄎ澹┎贾米鳂I

      讀一讀主題圖書中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和《居洛初夏作》,試著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背名句。

      板書設計

      4.古詩三首

      贈劉景文山行

      荷盡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遠)

      秋之美菊殘傲霜枝

      橙黃橘綠楓林霜葉(近)

    小學語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四、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自學、小組合作

      學法:自主、小組合作討論

      五、教學準備

      卡片、相關課件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贈劉景文》

      (一)看圖說話

      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想到了什么。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像,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第二課時

      《山

      行》

      (一)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二)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像。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像。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五)指導寫字

      (六)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附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于劉徑殘君菊霜寒

    小學語文教案11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是什么季節?喜歡秋天嗎?你能用一些詞句來說說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你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古人也很喜歡秋天,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贊美秋天。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學習生字:贈、劉。)

      3、介紹詩人及寫詩的背景: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別人又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所以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

      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有什么評價?

      3、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4、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

      5、引出生字教學: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指讀。

      劉菊殘君橙橘

     。1)教師正音后學生齊讀(“君”讀JUN,不讀Jin!俺取笔呛蟊且簟!熬眨佟弊x音相同。

     。2)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的?

     。3)學生說說識記生字的方法。后生字卡片抽讀。

      4、朗讀這首詩(誰能大聲地再來讀讀?——大家再自信地讀給自己聽聽——齊讀)

      三、細讀品味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讀詩光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看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

      2、反饋:(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教學)

     。1)荷盡

      A出示2幅圖片:為了幫助大家讀得更好,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師給你看這兩幅圖。

      B讓學生說說哪幅圖寫出了詩意,并說說理由。

      [理解荷盡:荷花凋謝;擎雨蓋:指荷葉。(結合圖片理解)]

      C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詩人為什么還要寫這里?

      D指導朗讀:那你能通過朗讀把荷花池的美麗表達出來嗎?(個別讀—齊讀,教師隨機評價:真好。≌媸强戳诉想看。)

     。2)菊殘

      出示圖片,說圖意,理解“菊殘、傲霜枝”(傲霜枝:指荷花的花枝廳里在寒風中)秋風中,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圖片

      3、蘇軾看到的秋天就這些景物嗎?發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學生交流——一起觀賞這些美景——學生說感受:秋天真是一個的季節!

      4、引出詩句:看來秋天的美景才不止這二十八個字呢!怪不得詩人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蹦悻F在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了嗎?

      5、學生試著說詩意,悟詩情。

      6、齊讀古詩:現在再來讀這首古詩,相信你頭腦中的這幅畫會更美。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語氣來齊讀這首詩。

      四、熟讀背誦

      1、說說方法:這么美的詩你想不想把它背出來?你有什么方法告訴大家?2、熟讀背誦。

      五、書寫指導

     。薄⒊鍪疽獙懙淖郑菏、劉、枝、記。學生邊認讀邊觀察。

     。、說說識記方法

      3、重點指導書寫“首”字

      4、學生書寫,師巡回指導

      六、交流已經積累的描寫秋天美景的詩

      《山行》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

      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吧叫小笔鞘裁匆馑寄?

      山行:在山中行走.

      3、讀詩句。

      (1)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2)教師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

      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山中白云飄起的地方坐:因為

      晚:指深秋霜葉:指楓葉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1)生邊看圖邊朗讀,從圖中感悟詩意

     。2)聽錄音,生邊聽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師描繪詩意,生邊聽邊想象

      抬頭遠望,有一條石頭小路盤旋而上,順著這條路再一直往上看去,還能看見一縷縷白云后面隱隱約約住著幾戶人家,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的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車來,仔細地欣賞。啊,經過霜打的楓樹葉,紅得比早春二月的花兒還要鮮艷。

     。4)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吹竭@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小學語文教案12

      課前預習:

      1.把古詩讀熟。

      2.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識記生字并組詞。

      第一課時

      一、開啟智慧窗——激趣導入

      1.出示蘇東坡畫像,了解蘇東坡: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它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

      2.師: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學習,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古詩《贈劉景文》,把字音讀準,把古詩讀熟。不會認的字借助課文下面的生字注音認讀,并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三、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檢測讀文和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認讀生字。

      2.點名認讀詞語,并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3、指名讀古詩。

      三、我是智多星——小組合作,理解內容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交流,理解詞義。

      4.小組質疑:通過讀詩,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之處?

      四、智慧大舞臺——全班交流,深入讀文

      (一)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思考: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

      3.小組匯報:詩歌描繪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4.看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5.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后,頭腦中形成了什么畫面。

      6.多種方式朗讀。

     。ǘ┱b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五、我是寫字小能手——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范寫:劉:左右結構,“文”的第四筆改成“點”。

      枝、記:左右結構,注意要寫得“左窄右寬”。

      首:下半部是“自”。

      4、學生練習:

      5、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六、智慧冒險島——拓展學習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第一課時

      一、開啟智慧窗——激趣導入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學習,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智慧總動員——小組合作學習,檢測生字學習和讀文情況:

      四、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檢測讀文和識字:

      五、我是寫字小能手——指導寫字

      檢測案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課堂練習冊。

      課堂小結《贈劉景行》讀起來非常拗口,學生在讀上要下不少功夫。因為這首詩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詩意的理解也比較生疏。課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才有效果。

    小學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單韻母“e”的發音,能準確讀出四聲,正確寫出其漢字。

      2、通過跟讀古詩和兒歌、觀察圖畫等方式,讓學生對本節內容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認讀和書寫單韻母“e”。

      教學難點:

      正確發音。

      教學方法:

      引導和導讀。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投影設備。

      學生:拼音卡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a”、“o”,重點復習聲調的讀法

      1、教師口型為“a”或“o”,請學生猜測單韻母。

      2、重點訓練二、三聲讀法。

      二、觀察圖畫,學習讀音和字形

      1、圖畫中描繪了什么?這個物體在干什么?“鵝”的“鵝”字在發音時該如何發音?

      2、觀察教師發音時的口型(扁平、微笑、聲音長且洪亮),學生模仿練習。

      3、再觀察圖畫:發音時,看到“e”字母,會聯想到什么圖像?如何正確記憶“e”字母。

      4、讓學生編寫口訣與兒歌,幫助其記憶字形和發音,跟讀口訣和兒歌。

      三、學習“e”的'四聲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2、指定學生練習發音,老師指導并記錄學生的進步。

      3、按以下方式練習四聲,讓學生領悟四聲的升降規律。先水平讀,再垂直讀,最后混合熟練讀。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老師可以采用激勵手段。

      ā ǎ

      ō ǒ

      ē ě

      四、游戲鞏固四聲

      1、哪個音段落中斷了。

      二 教師示范口型,為學生講授語音發音,并指導手勢。

      五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姿勢書寫。

      一 學生通過觀察四線格中字母e的位置來理解字母的書寫。

      二 教師細致地演示書寫技巧,并講述其要領。

      三 學生先使用空白紙張模擬書寫,熟悉后再書寫在作業紙上。

      四 三名學生在黑板上進行寫作示范,并邊做邊講解寫字技巧。

      五 教師巡視學生作業,及時糾正他們的筆法和姿勢,確保正確性。

      六 朗讀古詩并通過涂色增添畫面的形式來加強學生的感官體驗。

      一 通過鼓勵學生背誦古詩來提高其文學素養。

      二 教師帶領學生背誦古詩。

      三 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水彩筆來涂上色彩,加強圖文結合的藝術感受。

      四 將學生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美美地背誦這首古詩。

    小學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ㄒ唬┽岊}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ǘ┛磮D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ㄋ模┰僮x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ㄒ唬┽岊}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ㄈ┬〗M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ㄋ模⿴熒献鳎鉀Q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形蛟娨猓熳x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小學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要求學生抬起右手,跟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師對“首”作強調:下面是“自”不是“白”),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上我們在識字一學過的成語來形容這些美麗的景色。(生回答:層林盡染,山河壯美……)不光我們現代人喜歡秋天,贊美秋天,在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蘇軾他也寫了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送給他的好朋友劉景文。題目叫:贈劉景文(板書)齊讀。大家想讀讀嗎?快快打開語文書第15頁。

      二、初讀古詩

      1、生借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生自由讀3~4遍)

      2、同桌互相讀古詩,互相糾正。(生互讀1~2遍)

      3、四人小組輪讀,讀完后說說自己讀懂了詞語或者句子?

     。ㄕw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交流字詞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識字

      1、出示本課6個生字,帶拼音。生自由練讀,不認識的借助拼音朋友,讀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較難讀,你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就讀錯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讀,全班交流,師做重點指導,必要時領讀)

      2、組詞、讀準字音。(借助一定的語言環境)劉景文菊花殘枝君子橙色橘子(齊讀,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練讀詞語。

      4、保留生字,抽讀。

      5、這些生字大家都讀的非常準確,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記著這些生字,你把哪個字記的最牢?在小組里跟同伴說說。(小組合作記著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勵好的識字方法)

      6、齊讀生字。(師檫掉生字)這些生字現在跑到古詩里去了,趕快打開書,讀一讀吧。

      四、學習古詩

      1、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聽聽老師哪里讀的最美。(師有感情的范讀,以夸張的`節奏、韻律來感染學生。)生評價老師。師:“大家想不想學學老師,把古詩讀的有感情?”生齊讀,抽讀(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師作評),模仿讀。

      2、師作意境的渲染。

      請同學們把書合上,(師在黑板上一邊進行簡筆畫——焉而低垂的荷葉、枯萎的菊枝、黃澄澄的橙子、綠油油的橘子,一邊用贊美的語言描述這美麗的景色。)

     。ㄟ\用圖畫的直觀效果,想像古詩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

      3、面對這么美的景色,同學想怎么表達?那就快快讀讀古詩吧,邊讀邊看看黑板上的畫。(師放古典的輕音樂)

      4、多種形式的朗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配樂讀)

      5、誦讀:①看著黑板,邊看圖畫,邊跟老師一起背誦。②生自由練背。③比賽背誦,看誰背既準確又有感情。(采用激勵方式。)

      五、寫字

      1、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3個生字:首、劉、記。生自由認讀,抽讀,小老師帶詞語教讀。

      2、我們看到一個生字能不能馬上就動筆寫?對,要先觀察。觀察什么呢?(生:觀察它是什么結構,觀察它的重要的筆畫,觀察發生變化的筆畫……)那就請大家仔細觀察吧,呆會兒看誰觀察的仔細,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觀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師范寫生字(邊寫邊指導)

      4、生練習,師作評價、展示。(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樂于寫字。)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天地小學語文教案04-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2-18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6-19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8-02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7-28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18

    小學語文《雷雨》教案09-03

    小學語文《草原》教案10-30

    小學語文園地教案08-31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3-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看的免费三级网站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