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時間:2025-09-03 10:41:02 小英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選8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阿古柏侵占我國新疆和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的史實;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史實。

      2、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實,學會正確評價左宗棠,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3、知道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行為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難點:講清收復伊犁的重要性與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并配一組展現新疆美麗、富饒的圖片,最后一張圖片定格于“左公柳”。

      設問: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柳樹,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左公柳”。哪位同學知道這些柳樹為什么被稱為“左公柳”?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正像歌中唱的.那樣,我們新疆是個好地方,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美麗富饒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國侵略者侵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曲正氣之歌,看左宗棠如何收復新疆。

      (多媒體出示課題) 第3課 收復新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學生閱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根據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說阿古柏“一仆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占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著新疆地區這么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么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里自由表達,然后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學生閱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后,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斗爭。)

      教師過渡:為了配合曾紀澤為收復伊犁而同俄國進行的談判,左宗棠抬棺上征程,表明了自己誓死收回伊犁的決心,請同學們表演一段歷史劇來展示這段歷史。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學生1(扮演曾紀澤):伊犁是我大清的國土,沙俄無理搶奪,已是不符合各國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國際法則,伊犁歸還大清是理所應當的。

      學生2(扮演左宗棠):左宗棠讓士兵抬著棺材出場,走過一場。

      學生3(歷史評述者):“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業績。

      學生4(歷史評述者):左宗棠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讓士兵抬著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左宗棠的壯舉,有力地支援了曾紀澤的外交斗爭,迫使俄國歸還伊犁。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對于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于較強的俄國,就盡量避免直接交戰,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新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保住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爭必須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新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系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么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贊揚;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第11頁“動腦筋”: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少數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新疆行省等。)

      采用詩歌形式:俄英垂涎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海塞并重左宗棠,力退敵寇壯山河。威震伊犁名天下,新疆收復回祖國。

      左宗棠在天山南北留下的,不僅是戰績、故事、祠宇,還有一叢叢在戈壁灘中頑強生長的“左公柳”。(多媒體展示圖片)

      從蘭州到哈密,從哈密到烏魯木齊,所植倒柳“連綿不斷,枝拂云霄”。正是

      大將籌邊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我想“左公柳”承載著左公的精神和氣節,肩一天風塵,守腳下土地。左公柳深深扎根于西北的地層,升華、完善、豐富、成熟,成為矗立于戈壁荒漠中的民族的脊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中華民族在20世紀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變。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巨變,是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進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此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發展。從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來看,洋務運動的歷史功績是為近代化留下了雖然菲薄卻又極其珍貴的物質遺產,維新派的歷史功績則是為近代留下了雖然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這樣,中國早期近代化進程的艱難和曲折,成為呼喚辛亥革命到來的社會要求和強大動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則為辛亥革命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條件。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爆發。

      本課的主線可以歸納為:準備——爆發——結果。孫中山是20世紀中國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個偉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終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本課的重點是辛亥革命:通過了解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及其革命綱領,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質;通過了解中華民國建立前后的斗爭歷程,進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本課的難點是如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深遠,如何通過史實總結出來,這需要運用分析歸納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這些對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二、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平時喜歡競爭,民主氣氛比較濃,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們的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本課根據課標的要求有兩個層次:一是知識層次,二是運用層次。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對知識層次的東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像“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這個要求,學生學會利用教科書,提取教科書中提供的各種信息,學會自主學習。而對于“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這個第二層次目標,則可讓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探究的方式去實現。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學習小組的解說、討論活動,讓學生學會交流學習體會,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3、教師在課堂上內,采用播放有關音像資料,創設情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或引起學生共鳴。教師就有關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討論,使學生真正有感而發,最后達成共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采用小組為單位,競爭回答課堂提問,以積分的形式評出本課“學習小組”,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集體榮譽感。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并概括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制作歷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情況,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閱讀課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孫中山進行的主要革命活動;巧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查找有關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運用史料支持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學習一代偉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喚起民眾”“振興中華”的偉業;使自己具有胸懷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和競爭精神,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網絡平臺教學法:知識容量大。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比較適合學生的課堂活動,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比較自然地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

      3、問題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具有好勝和集體榮譽感的特點,課堂采用小組競賽形式,大部分問題的回答都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4、講述和競答法:講述歷史小故事和問題競答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學生按小組收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關故事(可根據課文內容的先后順序,各小組抽簽分別準備)。

      2、教師提出思考題:20世紀中國有哪三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有何歷史意義?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這個思考題是各個小組都要準備的,并且要盡量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史料。

      3、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書籍名稱等查找資料的途徑。

      4、學生課前明確分工,選出組長、發言人,主動查找資料,收集圖片、照片、音像資料、文字資料等等,在教師的指導下,編寫解說詞、制作課件等。組內交流,以便于上課時,能快捷調出所用資料;同時,要設計多種表達方式來歸納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編演歷史劇小品。

      5、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從中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孫中山的畫像及播放電影片斷《辛亥風云》。

      設問:同學們知道孫中山的哪些事跡?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國父”?為什么說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孫中山的青少年時代,了解歷史的真知。(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以歷史故事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學習新課

      (1)故事擂臺:

      學生活動:組內指定專人講述、專人協助播放圖片、多媒體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第一組:講述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孫中山棄醫從政的故事。

      (點評:這些史實說明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就樹立了胸懷大勇的風范)

      第二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講述“孫中山上述李鴻章”的故事,講述興中會的成立、同盟會的成立等。

      (點評:這體現了孫中山“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

      第三組: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義的故事。

      (一邊播放武昌起義的錄象,一邊講述起義中的歷史情節,烘托氣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網絡展示“武昌起義后形勢圖”,讓學生找出宣布獨立的省份,并圈出來。

      第四組:中華民國建立的故事,如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統帝退位等。

      在講故事時,教師要著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歷史事件:

      創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最先采取武裝斗爭的革命方式——資產階級革命

      創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或問: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設計理念:學生要參與表達,要注意交流過多或過少的不足。)

      引導學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舉出孫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跡(可用表格、圖示或列舉法)。

      1894年,創立興中會

      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

      1900年,發動惠州起義

      1905年,創立同盟會

      1906年,發表三民主義

      1906—1911年,革命黨人在其影響下發動了多次起義

      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問題競答

      孫中山的名字從何而來?孫中山棄醫從文值得嗎?什么事件使孫中山意識到救中國只能用武力-清朝?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年?同年發生了什么戰爭?當時孫中山幾歲?為什么說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面性的資產階級政黨?武昌起義發生在哪一年?這一年是農歷什么年?中華民國是哪年成立?哪年哪個皇帝下詔退位?民國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是誰?中華民國-了什么政權?它又是如何鞏固政權的?武昌起義與辛亥革命有何關系?

      (設計理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進一步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加以小結和點評:

      1、組織規模、領導機構、政治綱領、機關刊物等方面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同盟會。

      2、孫中山領導下,革命黨人愈挫愈奮,一次次的武裝起義,最終推動武昌起義的爆發,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才得以于1912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課本中“武昌起義形勢圖”,說明武昌起義后全國大部分省份已脫離清政府,標志著清政權已土崩瓦解。強調這里的獨立是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不是從一個國家分離出去。

      4、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環節。

      (3)組織討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極大推動了中國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使帝國主義再也無力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它為民族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辛亥革命也是亞洲革命風暴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辛亥革命說成功,也行;說失敗,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中華民國,-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并沒有真正實現民主共和,三民主義也沒有實現,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終是失敗的。

      3.課堂小結學生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的先輩們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理想,今天已成為現實,辛亥革命先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正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推向前進,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和豐富的思想資源,成為激勵后人繼續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動力。以此加強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書設計

      第8課辛亥革命

      一、準備: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二、爆發:武昌起義

      三、高潮:中華民國的成立

      六、評價

      本課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大容量資料的優勢,向學生展示有關辛亥革命的各種歷史材料,以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陳述交流本組對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決難點。

      七、教學自我反思

      第一,歷史學習要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尋找適合的切入點。

      第二,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會使學生更貼近歷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3

      [課標內容]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學技術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分析中國近代雖然科學技術落后,卻出現了詹天佑、侯德榜等杰出的科學家和專家的原因,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找尋資料、討論和上臺講故事等方式,感知科學技術專家的杰出貢獻,體會科學技術對于興國強國的.重要作用,積累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狀總的知識,并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近代杰出的科技專家詹天佑、馮如、李四光、侯德榜為救亡圖存、振興國中華,努力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熱血報國的赤子之心,認識到科技成就取得源于不迷信外國權威和勇于挑戰困難,源于在繼承前人學識基礎上的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良好品質。

      [重點和難點]

      重點: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三位科學家處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難點:詹天佑、李四光、馮如、侯德榜四位科學家和專家取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所具有的精神品質的共性。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二、馮如和飛機制造

      三、李四光和地質力學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堿法”

      [小結]

      讓學生討論:四位中國近代科技專家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引導學生形成對他們的共性認識,明白成為一個優秀科技人才所必需的條件,繼承和發揚他們立志圖強、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熱愛祖國、努力為國爭光的壯舉。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4

      一、學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課改的年段,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個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課堂上,應當順應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積極思維給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導,從而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剛進入初二的學生對自主學習還不大習慣,缺乏相應的主動性;另外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他們對新鮮的、有趣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課要提供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歷一次深重的民族災難,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恥辱,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兩次鴉片戰爭,但損失之慘重超過了鴉片戰爭以來歷次外禍之總和;下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在這以后中國更為全方位地被迫開放,并且相繼受到大規模的軍事侵略,是民族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積貧積弱現象徹底暴露,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也正是這場戰爭,促成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危機也是轉機。因此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讓初中生深入認識甲午戰爭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并從中吸取教訓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難點

      重點:

      黃海海戰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及《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難點:

      為什么說《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永和中學的校情和學情,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緯度,本課的目標如下:

      1、基礎知識: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和經過;鄧世昌與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養:

      (1)引導學生分析甲午戰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歷史問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通過深入探討甲午戰爭的影響,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體驗:

      (1)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2)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學方法:

      1、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激發學生的目的出發,啟發誘導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的想法、意見給予充分肯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歷史學習中應提供主動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在課堂上要提供平臺給學生展示和討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地圖、聲音、影像、動畫、文字資料,同時,讓學生參與多媒體操作,豐富教學資源,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明確概念、啟發思維的目的。力圖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圓滿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構思:

      1、本課教材共分為黃海海戰、《馬關條約》、和瓜分中國的狂潮三個子目。為使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前因后果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做了變動,教學線索安排如下:

      戰爭起因經過結果影響啟示

      2、根據以上線索,重新組織教材并適當加工,利用真實、形象、有說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證,使學生的理性認識得到升華和提高。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從多角度探討問題。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對聯進入新課。上聯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下聯是:“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問題:“玉帛相將”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設問:為什么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殘敗,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戰爭起因。提問:對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你有什么認識?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戰爭的性質。接著用簡短的語言講清中日兩國政府對戰爭的態度,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戰爭的經過。戰爭經過包括:平壤戰役、黃海海戰、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利用多媒體演示,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轉化成動態形式,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每個戰役的特點。再現戰爭場面,讓學生明確概念,掌握要點,啟動思維,深化知識。講完經過后,提出問題:清軍為什么戰敗?讓學生去思考探討,得出教全面的結論,然后展示一副對聯:“普天同慶,萬壽無疆;三軍戰敗,割地求和”。

      4、戰爭結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可濃縮為八個字:割地、賠款、開埠、設廠。這是本課的重點。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每組由一名代表闡述條約內容給中國造成的危害。

      5、戰爭影響。教師引導:甲午戰爭的慘敗,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以外,這場戰爭對中國、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還會造成什么影響?這樣,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思考,開拓思路,多角度深層次地認識這一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教訓與啟示。從戰爭的失敗中得到什么教訓?對今天有什么借鑒意義?這兩個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從理論上升華認識,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是本教學設計的初衷。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5

      [課標內容]

      (1)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實。

      (2)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美建交的經過,分析其重大意義,提高學生分析闡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通過討論十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搜集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另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國合法席位恢復后在聯合國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重大意義。

      (2)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及閱讀課文有關內容,了解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發展的情況,認識中美建交的重大意義及中美關系發展曲折復雜的原因。

      (3)閱讀課文,了解我國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的.特點及外交活動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中美建交,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

      (2)新時期,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適應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認識維護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提高綜合國力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為人類進步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美建交和新時期外交新局面的開創。

      難點: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教師講述及問題討論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什么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了爭與生產共處的堅實基礎,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政府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取得了許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導入新課

      一、另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美國阻撓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2、中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其意義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訪華及上海《中美聯合公報》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三、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1、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2、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小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活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必將對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更大貢獻。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第25課時]

      講評第五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6

      一、 課程標準

      1、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2、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3、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了解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

      3、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國有企業的改革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調查、收集這一時期的資料,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讀圖、識圖的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著重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整理,獲取信息的能力,辨證分析歷史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好處,從而進一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2、體會我國在全面地創造性地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同樣經歷了艱辛探索;

      三、重點與難點重點:

      1、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

      2、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難點:

      1、初步認識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2、 理解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四、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和影視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布置學生課前調查自家近二十年來擁有家用電器情況的`變化;

      學生:

      1、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圖片;

      2、以組為單位,匯總好調查數據;

      3、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活動法、啟發引導法;

      學生學法:

      1、調查、收集、整理資料;

      2、學會利用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歷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 1978年12月18日)請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社會調查的數據資料。想一想:

      1、從匯報數據中你感覺到什么樣的變化?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的格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三、國有企業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個方面進行

      1992年起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說一說中國最早四個經濟特區的名稱;

      2、閱讀對外開放示意圖,找出下列地區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廣州、上海

      3、請根據對外開放示意圖說說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2、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了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

      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教法:

      以導學式為主

      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老年人把鐵釘、火柴分別叫什么嗎?為什么那時的中國人要在這些日用品前加一個“洋”字?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國的民族工業品牌已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鐵釘為洋釘,叫火柴為洋火。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場的民族工業品牌有海爾、康佳、TCL等。這說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

      師: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板書題目)

      體驗新知: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業”(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又是怎樣起步的呢?(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張謇為什么要舍本逐末創辦實業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狀元實業家張謇”一目,并圈點你所獲得的信息,稍后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生:交流信息: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2、《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3、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并創辦了大生紗廠。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張謇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削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最后被吞并。

      師:張謇創辦了哪些實業呢?(展示課件)

      生:講述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事跡。

      師:由張謇創辦實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每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稍后由小組中心發言人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

      生:討論。

      生:答案1、外國人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對中國人民剝削很嚴重。

      答案2、張謇非常愛國,希望通過辦實業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3、張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氣。

      答案4、張謇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

      答案5、張謇非常有遠見。

      答案6、張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大生紗廠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

      答案2、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迫使它無生存空間,勢必倒閉。

      答案3、封建勢力對民族工業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進行壓制。

      師: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的最終歸宿注定是悲慘的。那么,民族工業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發展過程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生:三個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末、“一戰”期間、“一戰”后到解放前夕。

      師:洋務運動到清末,民族工業的發展特征是什么?

      生:民族工業出現了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進了實業集團的紛紛出現。

      師:民族工業出現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生: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師:“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展示課件)

      (出示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增長說明什么?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會出現“黃金時代”?“一戰”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

      生:講述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

      師:這一時期為什么民族工業又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呢?

      師:以上通過表格,我們了解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是什么?

      生:學生討論,交流。

      師:老師將你們的討論總結如下: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整體落后。

      師: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沒能完成救國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觀原因影響外,還有主觀原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舊中國民族工業盡管發展艱難曲折,但對于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哪些影響呢?

      明確: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政治變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活。

      暢談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展示課件)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史實;掌握《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及評價;分析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階級局限性

      【過程與方法】

      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洪秀全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史料的分析、解讀,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農民階級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天平天國運動興衰過程;《天朝田畝制度》。

      【教學難點】

      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及失敗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中國歷有好幾個朝代就是沒有解決好農民問題而發生了農民運動,走向滅亡。現在我們就來根據所學回憶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走下滅亡的:秦等。當歷史的車輪進入近代社會之后,這些農民運動呈現了哪些新特點?他們的歷史作用又是什么?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太平天國運動。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的原因有哪些?(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歸納: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統治階級和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2.教師過渡: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在這樣的時勢下,一個英雄應運而生。這個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師提問:洪秀全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創立了一個什么樣的組織?

      學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創立了“拜上帝教”,并積極傳教,發展貧苦農民會員達兩千多人。

      4.教師過渡: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開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于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轟轟烈烈的反清起義運動。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被稱為“太平軍”。

      5.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指出洪秀全為加強起義軍隊伍建設所作的努力?

      學生回答:洪秀全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使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

      目標導學二:定都天京

      1.教師展示《太平天國運動形式示意圖》

      讓我們根據地圖和教材描述,簡單看看進軍路線:金田→永安(初建政權)→全州(馮云山戰死)→長沙(蕭朝貴戰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師講述: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后,將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至此太平軍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對立的農民政權。

      3.教師過渡:我們常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太平軍定都天京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學生回答:對內: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對外:北伐西征。

      教師講解:《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其主要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那么它是如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呢?又該如何評價這一種方法?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簡要說一說太平天國北伐西征的情況?

      學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西征:取得重大勝利,至此天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4.教師過渡:軍事上的全面勝利,讓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沖昏了頭腦,他們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一場席卷太平天國的暴雨即將開始。

      目標導學三:天京陷落

      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通過圖示簡單描述天京事變的經過?

      學生回答:

      2.教師講述:天京事變后,洪秀全依然掌握著朝政大全,但這一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為了重振國政,洪秀全大膽起用新人,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將領。

      3.教師提問:洪仁玕總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國政?

      學生回答: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賞識。但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

      4.教師講解:《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當時戰爭環境和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5.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指出:為了打破敵人的包圍與封鎖,挽狂瀾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國事業,太平軍進行那些軍事斗爭?

      學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慶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圍困——天京淪陷。

      6.教師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這場歷時達14年之久、席卷半個中國的農民運動為什么會轟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7.教師總結歸納失敗原因:

      ①主觀: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體的腐敗,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②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李秀成進逼上海時,遭到華爾的洋槍隊和李鴻章淮軍的聯合抵抗和反撲)

      8.教師總結指出: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它中國歷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三、課堂總結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規模的農民革命,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通用15篇)11-06

    初一上冊歷史教案06-07

    初三上冊歷史教案08-19

    初一上冊歷史教案(精選11篇)02-24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09-11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06-08

    七年級歷史教案上冊02-03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11-01

    初中歷史教案05-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亚洲一二三级看视频香蕉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人人看人爽 | 天天看片在线视频播放 | 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