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07-13 10:18:0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xué)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紙繩力量大》是一節(jié)生成活動。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開始增強,為了訓(xùn)練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有機會探索,我們在科學(xué)區(qū)投放了各種類型的紙,讓幼兒嘗試進行折、卷、撕、捏等活動,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紙的特性和玩法。順應(yīng)《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shù)囊龑?dǎo)” 的要求,《紙繩力量大》通過設(shè)疑、實踐,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xué)奧秘的興趣,在反復(fù)實驗、動手操作的游戲中,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衛(wèi)生紙里存在“纖維”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孩子們在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目標預(yù)設(shè)

      1.通過實驗,萌發(fā)探索紙繩承受力的興趣。

      2.大膽嘗試,學(xué)習制作有力量的紙繩。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活動重點是探索、感受紙繩的承重力。

      難點是學(xué)習制作有力量的紙繩。

      設(shè)計理念

      在玩紙時,一個孩子偶然做成的紙繩拉不斷,引起了同伴的關(guān)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機,生成了科學(xué)活動《紙繩力量大》,鼓勵幼兒學(xué)習做有力量的紙繩,并進行拎水桶的嘗試,在游戲操作中感受紙繩力量大。

      設(shè)計思路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xué)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xué)習,在動手中發(fā)現(xiàn)。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衛(wèi)生紙”和“水桶”,讓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guān)力的科學(xué)知識轉(zhuǎn)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如撕面條比賽、制作有力量的紙繩、紙繩拎一個水桶、紙繩拎兩個水桶、合作用紙繩拎水桶等),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學(xué)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正方形衛(wèi)生紙若干,籃子若干,裝滿水的小油桶16個。

      活動過程

      1.玩“撕面條”的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衛(wèi)生紙)衛(wèi)生紙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們用衛(wèi)生紙來玩“撕面條”的游戲,比一比,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誰撕的面條又快又多。快行動起來吧! (幼兒操作)

      (3)聽好哦,時間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誰撕的面條又快又多!

      (4)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條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卻很少。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衛(wèi)生紙上藏著的.小秘密吧。

      2.觀察衛(wèi)生紙的紋路,再次嘗試玩“撕面條”。

      (1)請你們拿一張衛(wèi)生紙看一看、找一找,發(fā)現(xiàn)了嗎?這一條一條線就是衛(wèi)生紙的紋路。試著用手摸一摸它的紋路,然后放回籃子里。(教師巡視檢查)

      (2)好,誰來幫我找到這張衛(wèi)生紙的紋路?畫一畫,按照這個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細又長的面條了嗎?換個方向再試試,把上面的紋路撕斷。

      (3)出示兩張畫好紋路的紙,讓幼兒明白豎線方向不容易撕,橫線方向容易撕。

      (4)幼兒重新拿一張衛(wèi)生紙“撕面條”。

      3.玩“紙繩拎水桶”的游戲,初步體驗紙繩力量大。

      (1)剛才我們用衛(wèi)生紙玩了撕面條游戲,我還想把它變成紙繩來玩游戲呢,你們會把它變成紙繩嗎?誰來試試?(請一幼兒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衛(wèi)生紙變成了紙繩的?(先卷后擰)

      鼓勵幼兒做紙繩,嘗試提水桶。

      (3)(出示油桶)衛(wèi)生紙做成的紙繩能拎起這桶水嗎?

      (4)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5)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將衛(wèi)生

      紙做成紙繩,然后來到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來試一試了!將兩邊的水桶拎到中間。

      4.討論紙繩的秘密。

      (1)請拎起水桶紙繩沒有斷的小朋友站這邊,紙繩斷了的小朋友站那邊。

      (2)我給你們準備的是同樣的衛(wèi)生紙,為什么有的紙繩沒有斷,有的紙繩卻斷了呢?

      拿兩根松緊不同的紙繩引導(dǎo)幼兒觀察,尋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討論一下。誰來說說?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從兩組幼兒手中各拿一個紙繩)

      (5)你們發(fā)現(xiàn)了它們有什么不同?出示兩根紙繩(一根沒有斷,一根斷的)。

      (6)我們試著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斷的紙繩撕一撕,怎樣?這樣做成的紙繩,看,1、2、3,紙繩斷了。

      沒有斷的紙繩撕一撕,沒有斷。這樣做成的紙繩怎樣?不容易斷。

      原來,容易撕的擰成紙繩就容易斷,不容易撕的擰成紙繩就不容易斷。

      (7)現(xiàn)在你們會做有力量的紙繩了嗎?誰來告訴大家。(再次鞏固)

      (8)知道了這個秘密,我們再來試一試。記住,找準方向,擰得越緊紙繩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紙繩是不是夠力量。如果紙繩斷了,趕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請幼兒用有力量的紙繩把水桶拎到活動室的兩邊。)

      5.嘗試拎兩桶水。

      (1)小小紙繩可神氣啦!它說還能拎起兩桶水呢!行不行?誰來試試?

      (2)一幼兒用一根紙繩拎兩桶水。(如果沒斷,說明紙繩力量大;如果斷了,說明什么?)

      小結(jié):是啊,一根紙繩的力量有限,團結(jié)起來的紙繩力量會更大!

      6.經(jīng)驗拓展,玩“運水桶”比賽。

      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兩隊,運水桶接力比賽。

      可以增加難度——合作運水桶。(找一個好朋友,把兩根紙繩變成一根,兩人合作運兩桶水。)

      7.活動延伸。

      師:紙繩雖小,它的力量卻很大!我們帶它到外面去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東西,好嗎?

      帶上你的籃子,撿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發(fā)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了解池塘周圍環(huán)境的構(gòu)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guān)系。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了解郊區(qū)與城市之間的區(qū)別,見過郊區(qū)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了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導(dǎo)入活動

      1、與幼兒聊聊郊區(qū)與市區(qū)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qū)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huán)境特點。最后,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guān)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后,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么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后,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lǐng)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么?現(xiàn)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xué)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guān)聯(lián)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著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里,畫面的角落里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yù)示著下一頁會出現(xiàn)什么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于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導(dǎo)幼兒觀察細節(jié)。隨后又進一步拋出預(yù)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么知道的?”讓幼兒根據(jù)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復(fù)出現(xiàn)兩三次之后,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后面是蘿卜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后,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 教幼兒學(xué)會詩歌,讓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 豐富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3、 幼兒能正確地判斷出一些不良的習慣。

      準備:

      字卡、掛圖

      過程:

      一、 學(xué)習兒歌

      1、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那你們都是怎么看書的?”(幼兒自由回答)

      2、 “有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看書,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樣看書的?”(出示兒歌)

      3、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兩遍。

      4、 提問的形式,讓幼兒討論、回答。說說詩歌里說了一些什么?

      1) 小珍是怎么看書的'?小貓看見了怎么樣?

      2) 小寶是怎么看書的?小狗看見了說了一些什么?

      3) 你們喜歡誰?為什么?

      5、 認識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1) 認識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2) 讓幼兒給字寶寶找“家”,讓它們住回自己的“家”里

      6、 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詩歌,要求幼兒朗誦時不要拖音。

      二、 游戲:

      游戲:我知道

      規(guī)則:教師把幼兒平時的一些好習慣和不好的習

      慣寫下來,讓幼兒看了字條后,說出是好習慣或不好的習慣,如:吃飯?zhí)羰常▔牧晳T)、自己收拾玩具(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xué)習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左邊和右邊。

      2、能遵守活動規(guī)則,聽到信號后及時做出反應(yīng)。

      3、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讓幼兒認識左右。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數(shù)學(xué)用書第七頁,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

      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二、區(qū)別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的左右

      1、區(qū)別左右手。

      (1)請小朋友舉起拿筆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請伸出左手搖一搖。

      (3)游戲:聽口令舉手

      (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手,你舉右手等。)

      2、區(qū)別左右腳。

      (1)交流身體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腳)

      (2)競賽游戲:點鼻子。

      (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眼,你點右眼等。

      (3)小結(jié):知道左和右,左手這邊是左邊,右手這邊是右邊。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1)你的左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左邊有什么?

      (2)你的右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右邊有什么?

      2、改變方位再交流左右邊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1、教師用左手拿一本書,請幼兒說說書在老師的哪只手。

      2、討論:書是在老師的左手,為什么許多小朋友會認為書是在老師的右手呢?

      (讓幼兒知道:當自己和別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的左邊和別人的'左邊不在一個方向)

      3、請個別幼兒拿書,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五、幼兒操作

      1、打開幼兒用書,說說圖畫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2、將用左手拿書的小朋友圈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游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記"的游戲時,積累著關(guān)于水的經(jīng)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里會沉下去的”經(jīng)驗,提出了“為什么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于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nèi)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tài)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

      過程與指導(dǎo)

      一、在幼兒園里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園中、操場上尋找,并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里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shè)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游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里找了5樣?xùn)|西,現(xiàn)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xùn)|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復(fù)。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fā)孩子的思維沖撞。

      三、驗證假設(shè)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jié)):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里,這個樣子是沉在水里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里原來的樣子(重復(fù)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dǎo)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為。

      3、說說自己的實驗,并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jié)。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眾幼兒:沒有用的。為什么?

      幼兒1:那是因為,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jié)):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里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jié)論的基礎(chǔ)上,再引發(fā)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里,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么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復(fù),以反問的語氣,引發(fā)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zhì)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了解沉與浮的另類現(xiàn)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xiàn)象。

      老師:你們剛才讓一樣?xùn)|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xiàn)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xiàn)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yīng)老師將“郵票”作為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nèi)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為一種學(xué)習資源來開發(fā),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shù)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為線索,將引出的眾多問題,設(shè)計成教學(xué)活動,并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xué)習有助于多途徑地培養(yǎng)幼兒綜合學(xué)習的能力。

      看了應(yīng)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于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制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guān)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guān)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征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jīng)驗

      這里教師預(yù)設(shè)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圖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為什么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為什么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為什么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后,師生共同小結(jié):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為圖案,把它設(shè)計在郵票上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qū)W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jīng)驗,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shè)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采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chuàng)設(shè)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zhí),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fā);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質(zhì)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yǎng);一個互動學(xué)習的契機也在此產(chǎn)生,向同伴學(xué)習成為一個重要的學(xué)習途徑。最后,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采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為后面?zhèn)別試驗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zhàn)。幼兒帶著新任務(wù),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chuàng)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嫻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diào)整與應(yīng)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chuàng)設(shè)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yù)設(shè)“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fā)幼兒更多創(chuàng)意的又一舉措。

      應(yīng)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jié)傳統(tǒng)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xiàn)出高度的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zhì)、教育藝術(shù)讓觀摩者贊嘆,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xué)素養(yǎng)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提高靈敏度。

      2、鍛煉幼兒的思維和觀察能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風的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表現(xiàn)自己。

      活動準備:

      1、觀察幼兒今日穿著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相應(yīng)問題

      2、準備好少于今日人數(shù)一人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規(guī)則介紹

      1、所有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圍成一個圈

      2、站在中心的一個小朋友說:“大風吹”,其他小朋友回答:“吹什么?”

      3、中心的小朋友就提出條件(例如:吹走紅色衣服的小朋友)

      4、符合條件的小朋友就要離開自己的座位去搶別人的位子

      5、多出來的小朋友進行下一輪的提問

      二、游戲問題設(shè)計

      1、觀察小朋友的特征,例如衣著、發(fā)飾等

      2、發(fā)揮出更多的想象、思考,不僅在衣著,也可以在名字等方面提出條件

      活動提示:

      1、要注意少一張椅子

      2、再幼兒提出重復(fù)條件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和引導(dǎo)

      活動分析:

      1、大班孩子觀察的能力相對很好了,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幼兒之間的相同點

      2、但是有些幼兒為了提問或者好玩,不去搶位子,導(dǎo)致了一定的混亂

      3、有些幼兒的`能力相對不足,輪到自己提出條件的時候就有些遲疑

      反思調(diào)整:

      1、通過引導(dǎo)大班的孩子能夠?qū)ψ约旱耐瑢W(xué)進行觀察并且提出很多的問題,但是也有出現(xiàn)混亂的時候,此時需要老師去引導(dǎo),勸說一些幼兒遵守秩序

      2、每個幼兒在觀察和表達能力上也是有差異的,因此老師需要提供一定的引導(dǎo)和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

      1.能初步用排比方式創(chuàng)編兒歌,體現(xiàn)對標志的認識。

      2.積極參與班級討論,嘗試共同創(chuàng)編兒歌,體驗創(chuàng)編兒歌的樂趣。

      準備:

      1.幼兒對各種標志顏色和作用有了了解。

      2.標志卡片。

      3.紙、筆。

      過程:

      1.鞏固對標志的了解。

      出示標志卡片,說說標志卡片的顏色和含義,進一步知道標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創(chuàng)編兒歌。

      a.教師念兒歌上半部,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下半部的愿望。

      媽媽告訴我:標志是我們的好朋友。

      它雖然不會說話。

      卻能告訴我們:這是什么地方?

      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

      標志,真能有這么神奇嗎?

      b.幼兒集體創(chuàng)編兒歌。

      c.啟發(fā)幼兒從標志的顏色、作用入手來創(chuàng)編兒歌。

      d.從一方面入手(如:黃色的標志是警告……),共同來創(chuàng)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對物體的簡單特征進行概括

      2.建立"10"以內(nèi)數(shù)字的守恒概念

      活動準備

      1.紅金魚,黑金魚各八條,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各九個,顏色,排列形式不同),數(shù)字卡"8,9,10",各種印章。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入:池塘圖片。

      提問:請問這幅圖是什么地方?夏天快到了,這個地方會有什么小動物呢?

      2.初步感知數(shù)的守恒。

      (1)出示紅金魚和黑金魚各8條,引導(dǎo)幼兒分別點數(shù)紅金魚和黑金魚的數(shù)量。

      提問:游來了兩群金魚,請問是什么顏色?數(shù)量多少?一樣多嗎?

      小結(jié):雖然他們顏色不同,但都是八條,數(shù)量是相同的。(出示數(shù)字卡"8")。

      (2)出示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引導(dǎo)幼兒分別點數(shù)每張圖片中物體的數(shù)量。

      提問:這三張卡片有什么不同?(從顏色,形狀,排列上引導(dǎo))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什么地方相同?

      小結(jié):雖然他們顏色,形狀,排列形式不同,但都是九個,數(shù)量是相同的。(出示數(shù)字卡"9")。

      3.做實物卡(1)教師出示數(shù)字"10",示范用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2)幼兒操作,用不同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4.幼兒交流,討論,從做的實物卡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教師選出3個幼兒印章實物卡,進行總結(jié):物體數(shù)量不因為他的排列,方向,位置等發(fā)生變化而變化。

      活動反思:

      1.圖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師展示印章"10"的實物卡時,應(yīng)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樣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感恩》 大班感恩教案03-03

    幼兒園大班d的教案大班l(xiāng)的教案03-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2-05

    《幼兒園大班》教案08-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5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9

    幼兒園體育教案大班教案11-22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大班綜合教案:幼兒園樹木統(tǒng)計_大班綜合教案07-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韩国资源一区在线 |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精品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