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教案

    時間:2022-10-20 14:42:2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生心理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教案(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生心理教案(精選7篇)

      小學生心理教案1

      時間:20xx年3月

      輔導人員:xx

      基本情況介紹:

      xxx,男,小學一年級學生,脾氣暴躁,自理能力差,與同學不好相處,不愿與人溝通,好用暴力解決問題。

      背景資料:

      xxx自入學以來,學習習慣很差,不愿學習,與班級學生交往困難,經常惹是生非,其表現為:從上學開始,他的作業從沒有主動完成過,也經常拖欠老師作業,對老師更加不尊重;父親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聽家長的話,遇到一點小問題就大發雷霆,家長也說自己無法管教。他從小父母離異,爺爺奶奶比較寵愛,但性格比較古怪。

      主要行為描述:

      在學校他經常上課不聽講,老師批評他,他也愛理不理,甚至還會對老師發脾氣,別的同學不愿和他玩,他就經常逗他們來激怒其他同學。

      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以上現象表明,xxx的種種行為是由以下情況造成:

      (1)父母離異,父親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對沒有敬重的態度,凡事都自由散漫。

      (2)脾氣暴躁,平時少言寡語,不與他人過多交流,容易與別人產生抵觸心理。

      (3)從小沒有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

      (4)沒有學習動力。

      輔導策略和實施:

      (一)說服家長與老師積極配合,指導家長的輔導方法。

      經過和xxx家長多次的溝通,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我和xxx爸爸溝通,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談,用親近的方式和。xxx特別愛玩,作業完成上我和他家長溝通了一下,他們爭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寫作業。我還說服家長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平時我也給他一些鍛煉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對一的心里交流

      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進行交流,告訴他我對他的看法,也請他說說自己內心的真是想法,鼓勵他多與人交談:做到有話就說,有事就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多與老師交談,說出自己的心理話,教師并與他制定出改變現狀的心理計劃。

      輔導后的反思

      通過這個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長更甚于孩子的身體成長,所謂“哀,莫大于心死”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從孩子的內心解決問題,不要把孩子當成不懂事的玩偶。現代的孩子,成熟的較早,有些問題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要多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只有多給問題兒童更多的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孩子,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讓他們打開心門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學校、家庭、社會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難成功。

      小學生心理教案2

      教學理念: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做人的基本修養。而此刻的中學生就其心靈的“情”來看,普遍患有“感情冷漠癥”。對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導之恩,有時會熟視無睹、置若惘然。應對這種現狀,有必要設計一節以《感恩》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讓感恩走進每一位同學的心靈。

      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從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師,感恩幫忙過你的人,感恩社會,最后感恩升華,感激所有的人。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談父母、老師的付出,到分析我們為他們做的,體會他們的恩情,隨之引出如何感恩,落到行動上。從感恩家人到感恩老師、幫忙過自己的人,最后上升到感激所有的人,包括傷害我們的人。

      教學活動多樣,有聽歌曲、聽故事、講故事、大家說、做游戲、演小品、大家歌、讀資料、天平稱量等多種形式,學生從聽、講、說、做、演、稱等多方面體會恩情,學會感恩。從意識到行動。到達教學的目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對關懷和幫忙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準則。

      2、使學生明白,此刻每個人享受的快樂生活是透過別人的付出得到的,培養學生對父母、他人、社會的感恩意識。

      3、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感恩,為關心過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點:培養學生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感恩意識。

      難點: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感恩。

      教學過程

      (一)、感恩父母

      1、聽音樂《感恩的心》

      2、親情游戲

      你們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孩子成長到一名初中生,誰給你們的愛最多,幫忙最大,請寫出五個人的名字。

      3、感受父母的愛

      4、感悟:烏鴉有反哺之義,羊羔有跪乳之恩。父母為我們費盡心血,我們就應為他們做點什么,才能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使學生帶著簡單愉快的情緒進入活動主題

      請同學按照老師的指令進行。

      說一說,父母給你那些愛。

      學生讀材料,談感受。

      學生針對此刻的`我進行暢談。

      (二)、感恩老師

      1、師恩回放

      生活中除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再就是我們的恩師了。老師的愛如春風,似細雨,滋潤著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從點點滴滴中說出老師的愛。

      學生講老師關愛我們的三個故事。老師結合故事進行點評:

      (1)老師如媽媽時刻關心我們。

      (2)老師象一把保護傘,遮護著我們不受傷害

      (3)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

      2、用行動報答老師

      總結過渡:學校中老師如父母,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我們,我們就應怎樣做,才能讓老師更欣慰,讓家長更放心呢?

      學生談在學校中如何做?(多個學生回答)

      (三)感恩幫忙過我們的人

      除了父母和老師,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值得我們感激。請聽《感恩之旅》。

      黃舸7歲的時候,被查出患了一種令醫學界至今束手無策的疾病,生命周期可能只有18年。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了盡頭,但是為了能對幫忙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xx年,15歲的他和父親用一輛三輪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從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走過82個城市,行程1.3萬公里,向30多名以前幫忙過他們的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親自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向支持著他走到這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期望將自己的眼角摸捐給需要它的人。

      問:黃舸的“感恩之旅”是感激哪些人呢?(齊答)

      生活中許多人向我們伸出熱情的雙手,當我們理解別人無私的關愛時,你的情緒是怎樣的?此刻讓我們大聲的向他們說一聲“謝謝”!

      (四)感恩社會

      請看資料:慈善家——霍英東

      霍英東,漢族,廣東人。1953年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霍英東先生是一位愛國的香港慈善家。從小吃過不少苦的他聚財有道,散財也有道。

      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在推動各地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山區扶貧、干部培訓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的貢獻。

      問:材料中的霍先生的行為是回報什么呢?(齊答)

      記得去年我們班的同學主動參加了小戲藝術節的義務勞動,今年我們班的同學利用星期天又到車站義務打掃衛生。我們班的同學人人有一顆服務社會的心。

      想想我們為社會做些什么?

      幾個學生回答。

      幾年之后,如果我們班有的同學也象霍先生一樣成為大款,你將怎樣回報社會呢?

      幾個學生暢所欲言。

      (五)感恩所有的人(感恩升華)

      過渡:我們的生活被愛包圍著,我們不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那些幫忙過我們的人,甚至我們還感激那些傷害過我們人。

      請看大屏幕,感激所有的人。學生齊讀:

      感激所有的人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醒覺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我們人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齊唱《感恩的心》的主題句: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應對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

      小學生心理教案3

      教學目標:

      1、懂得調控自已的情緒對于個人行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緒,持續用心、向上的情緒狀態。尊重他人,關注他人的感受,適時適當地表達個人的情緒。

      2、逐步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的有效方法,構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潛力,能夠較理智地調控自已的情緒。

      3、了解兒童時期易于波動、不穩定的特點,明白情緒需要個人主動調控的道理。學會情緒調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排解不良情,在自己喜怒哀樂時,不忘關心他人。

      教學準備:

      一些反映不同情緒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暖身活動:(5分鐘)

      大風吹,小風吹,臺風吹:活動程序:所有人圍成一個圓圈,先由一人站在團體中說:“大風吹。”,旁人問:“吹什么?”,如果那人說:“吹穿紅衣服的人。”,那么所有穿紅衣服人就務必離開位子重新尋找位子。沒有位子的人就著站到中間繼續進行活動。如果說:“小風吹。”就反著進行。如果說:“臺風吹。”則所有人都需要離開位子重新尋找。

      二、主題活動:(30—35分鐘)

      (一)正常的情緒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反應

      導入: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些事情會讓我們產生高興或不高興的情緒,這些情緒正常嗎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影響呢大家看圖片想一想:

      出示圖片:小明和小紅的情緒表現。

      課堂討論:

      1、小明落選后的不高興與小紅聽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別高興,是正常的情緒嗎?

      2、他們為什么都被老師批評了呢?

      3、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和心理體驗嗎?

      分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后抽代表匯報。

      小結:正常的情緒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反應,是合理的。但任何過度(超出正常范圍)的情緒,都會給

      活動:看關于中國女排與古巴的比賽的錄像,討論:對同樣的事情,為什么中國的觀眾與古巴的觀眾有不同的情緒表現呢?

      總結出:情緒與個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

      同樣一件事,會因所持的人生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要想用心地對待生活,就應改變自己的觀念,使自己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另外,生活的視角也需要調整。人的眼睛就像是一部攝像機,隨時拍攝生活的各個場面,如果不調整“拍攝”的視角,總是悲觀地盯著生活中的陰暗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就會感到煩躁、憂愁、焦慮,許多不良情緒就會產生。如果你能夠關注生活中用心的、完美的一面,你就會從中體會到生活的完美,從而使你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構成。

      (三)排解不良情緒

      (情景):小明畫畫十分好,曾獲得美術比賽一等獎,他是班級的宣傳委員。一天中午,他正在出版報,很多同學圍觀,不少同學贊嘆,小明聽后心里美滋滋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畫得更起勁。這時,小剛過來,對板報提出了一些批評,小明不高興了,回頭生氣地看著小剛,小剛還在說,小明扔下粉筆,沖著小剛大聲地說:“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剛和其他同學尷尬地站在那里。

      (提問):小明的情緒有哪些變化?我們同學中有無類似的感受?說明小學生的情緒有什么特點?

      總結:小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

      討論:小學生情緒的特點會對我們產生那些不良影響?

      多變的情緒,不能使我們專心做事。這不僅僅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且影響人際交往。甚至有些小學生不能擺脫情緒的干擾,憑著一時的沖動,做出一些違紀、違法的事情。所以,我們更就應對情緒進行調節。

      此刻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不良情緒發生過請舉例說明.

      活動:1、煩惱大本營

      例:

      1、和朋友鬧矛盾,他誤會了我,我十分痛苦。

      2、考試成績不理想,感到悲哀。

      3、老師表揚別人而自己不如別人,嫉妒他人。

      4、父母、老師批評自己,情緒煩悶。

      5、別人有好朋友,自己沒有,感到郁悶。

      6、別人在背后說自己壞話,心生怨恨。

      7、上課回答問題出錯,覺得自己好笨。

      (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傾訴”,同時我們老師可明白他們的真實心理)

      2、活動名稱:煩惱大拍賣

      師:一節課時間畢竟有限,這個“傾訴”的環節就先到此結束,如果大家還有什么要跟我說,能夠寫在本子上。

      師。剛才大家的“訴說”,反映的都是自己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會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許多不利,那我們能否給他們出出什么主意,幫忙他們調節自己的情緒?

      過程:分組競賽。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且言之有理

      預設目的:

      1、讓學生理解我們兒童時期情緒的主要特點: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2、講解在有不良情緒后的一些常用的調節方法:心理放松法(如深呼吸,笑樂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注意力轉移法、合理發泄法、理智控制法、升華法、心理換位法、自我激勵瑜自我暗示等。

      3、明白情緒是能夠調節的,是能夠控制的。

      (四)喜怒哀樂,不忘關心他人

      創設情境,分析交流(課件展示)

      教師提問:他們的情緒表達適宜嗎?為什么?

      小組討論:

      1、在你悲哀難過時,有沒有人安慰過你?

      2、你是否也很善解人意,照顧過別人的情緒?

      3、在我們表達自己情緒時,怎樣照顧別人的情緒,做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三、活動總結:這天我們共同探討了關于情緒調節的話題,從活動中同學們明白了情緒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反應,不正常的情緒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期望大家學會運用我們掌握的方法去排解這些不良的情緒,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會永遠充滿陽光。

      課后延伸:我們都經歷了5.12地震,在那天我們都感受到了當災難來臨時的恐慌,想一想我們該如何克服呢?

      小學生心理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體會、表現人類常見的各種情緒。

      2、初步學會調節情緒,使自己經常擁有快樂的情緒。

      【教學目的】

      1、讓孩子從小逐漸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學會初步的調節,使自己經常擁有快樂的情緒。

      2、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情緒中認識、體會、表現一些常見的情緒:“喜、樂,怒、哀、懼”。

      【教學方法】

      游戲法,表演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實物,圖片等

      【教學過程】

      步驟一:課前談話:今天對老師來說是個開心的日子,因為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學們今天感覺怎么樣呢?

      (高興、緊張、害怕、快樂……)

      步驟二:游戲導入,體會情緒

      我們就先來做個游戲吧!“擊鼓傳花”。小組進行傳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組第一個同學處依次向其他同學傳,音樂停輪到誰誰就得表演節目。(采訪:表演了節目和沒表演節目的同學分別感覺如何)

      (學生得到了失望、興奮、喜悅等各種情緒體驗)

      步驟三:認識情緒

      1、采訪:訪問此刻的學生的心情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指出這就是情緒。(板書:情緒)

      2、情緒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老師經過仔細觀察,把這些情緒都拍攝下來了,(課件逐一出示各種情緒人的畫面,帶聲音):高興、傷心、生氣、害怕、煩惱

      他的情緒怎樣?(高興)

      從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興?(板書:表情、動作、聲音)

      想象一下,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逐一出示圖片,再辨情緒,從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緒?想象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

      3、你還能列舉出其他情緒嗎?(憤怒、緊張、難過、好奇、興高采烈……)

      步驟四:體驗、表現情緒

      1、游戲一:摸禮物

      老師今天帶來了兩個盒子。有幾件禮物送給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進盒子里去取。(兩個盒子,分別請兩位同學上去取)

      (盒子一:小鴨盒子二:空的)

      體驗情緒: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禮物嗎?“好奇”的情緒,著急的情緒

      手伸進盒子之前“緊張”的情緒,期待的情緒

      手觸摸到禮物時“疑惑、緊張或害怕”的情緒,興奮的情緒

      拿出禮物時“高興或害怕”的情緒

      邊進行教師邊采訪,此時的情緒怎樣?他們在取禮物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各種情緒。

      步驟五:情景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提示內容,排演心理情景劇。

      課件出示提示內容:

      當遇到以下情況時,你會有怎樣的情緒?會怎么做?

      (1)當你的媽媽來學校看你的時候

      (2)當你想去同學家玩,媽媽卻沒有同意的時候

      (3)當你考試拿到好的成績的時候

      (4)當你考試考砸了,父母批評你的時候

      (5)當你在付錢的時候,發現自己沒帶錢的時候

      操練五分鐘左右時間,讓二至三組同學上臺表演,

      表演完后,老師對同學們進一步引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樂的情緒,拋棄不好的情緒。

      步驟六:引導

      情緒原來有許許多多,那么,哪一種情緒你希望經常擁有它呢?(快樂、高興等)我們也來談一談快樂的事吧!

      老師先舉例自己的一些快樂事情:如收到小禮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關心和愛護,買了一本好書等,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講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興的事情

      步驟七:小結:

      是啊!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關鍵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對,如何讓自己保持快樂的情緒。

      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來干嘛的嗎?老師希望同學們把所有的壞情緒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緒留在心中。最后,我們齊唱一首歌曲:《我們都是快樂的人》。

      小學生心理教案5

      主題:

      我們班處處有關愛。

      背景:

      小學生缺少愛心,需要進行教育。

      活動目的:

      經過本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如何相處,班團體里處處有關心、有溫暖,培養學生的愛心。

      活動準備:

      班班通電子白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介紹班會資料。

      同學們,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痛,而是內心的困惑,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練而是靜閉的內心世界,沒有人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讓我們每個人的愛心灑向班團體,擁抱健康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今日,就讓我們一齊走進心理健康教育課,來探討研究同學之間如何相處,同學之間應互相有關愛。

      教師此刻給同學們介紹一個同學,她平時不愛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上課、寫作業還愛睡覺。你們猜她是誰同學們齊聲說:“溫宇馨”。

      下頭就拿我們班溫宇馨同學為例,說說平時你是怎樣與他相處的。

      二、說說心里話。

      生1:她學習成績不好,我不想與她玩。

      生2:她上課愛迷糊,我不想與她坐同桌。

      生3:她不愛完成作業,我不想與她做朋友。

      生4:她下課總吃小食品,不愛學習,我不喜歡她。

      生5:她做事總是慢騰騰,和她交流太讓人著急,我不喜歡她。

      師小結:剛才,這幾個同學說得都是事實。可是,同學之間不應當這樣。溫宇馨同學的家庭情景,大家還不明白。她父親忙于打工顧不上管她,她母親不識字又不能輔導她,她又不善于和同學交流,每一天都靠她自我想、自我做,想一想,你們自我的家庭有人關愛,而她呢我們與她相比,必須不能再歧視她,應當互相關心,互相幫忙,讓她克服掉毛病,成為我們班團體里人人關愛的同學。

      三、小組討論:

      1、今后同學之間應當怎樣做

      2、找代表發言。(歸納)

      (1)、同學之間,要學會友好。

      (2)、同學之間,要學會尊重。

      (3)、同學之間,要學會寬容,不斤斤計較。

      (4)、同學之間,要學會理解人,要學會換位思考。

      (5)、同學之間,要學會體貼。

      四、播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片。

      讓學生觀看。

      五、總結:

      同學們,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讓我們都擁有健康的心里,學會相處,學會交往,讓每個同學都能感覺到班團體里處處有關愛。

      小學生心理教案6

      教學理念: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做人的基本修養。而此刻的中學生就其心靈的“情”來看,普遍患有“感情冷漠癥”。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師的教導之恩,有時會熟視無睹、置若惘然。應對這種現狀,有必要設計一節以《感恩》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讓感恩走進每一位同學的心靈。

      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從感恩父母,到感恩教師,感恩幫忙過你的人,感恩社會,最終感恩升華,感激所有的人。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談父母、教師的付出,到分析我們為他們做的,體會他們的恩情,隨之引出如何感恩,落到行動上。從感恩家人到感恩教師、幫忙過自我的人,最終上升到感激所有的人,包括傷害我們的人。

      教學活動多樣,有聽歌曲、聽故事、講故事、大家說、做游戲、演小品、大家歌、讀資料、天平稱量等多種形式,學生從聽、講、說、做、演、稱等多方面體會恩情,學會感恩。從意識到行動。到達教學的目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對關懷和幫忙自我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準則。

      2、使學生明白,此刻每個人享受的歡樂生活是透過別人的付出得到的,培養學生對父母、他人、社會的感恩意識。

      3、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感恩,為關心過自我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點:培養學生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感恩意識。

      難點: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感恩。

      教學過程

      (一)、感恩父母

      1、聽音樂《感恩的心》

      2、親情游戲

      你們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孩子成長到一名初中生,誰給你們的愛最多,幫忙最大,請寫出五個人的名字。

      3、感受父母的愛

      4、感悟:烏鴉有反哺之義,羊羔有跪乳之恩。父母為我們費盡心血,我們就應為他們做點什么,才能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使學生帶著簡單愉快的情緒進入活動主題請同學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

      說一說,父母給你那些愛。學生讀材料,談感受。學生針對此刻的我進行暢談。

      (二)、感恩教師

      師恩回放

      生活中除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再就是我們的恩師了。

      小學生心理教案7

      一、教學目的:

      幫忙學生了解自我的注意特點、培養自我的注意本事。學會調節和控制自我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穩定性。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聽講,教師講相同的資料,為什么學習的效果不一樣呢這除了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還與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關。下頭我們學習一課與注意力有關的課文,題目是《學習要專注》。

      (二)學禮貌理

      (1)教師讀一篇課文,然后讓學生默讀一遍。

      (2)(分組討論: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學習時為什么要專注)

      (三)學生活動

      1、說一說,討論后,找代表發言。

      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除了自我努力程度不夠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不專注,邊聽邊玩,經常走神兒,所以教師講的知識他沒有聽到,作業當然就不會了。

      幫忙學生歸納出以下幾點:

      A、要用眼,仔細看。

      B、要用耳,仔細聽。

      C、要用腦,勤思考。

      D、要動口,敢發言。

      E、要動手,認真寫。

      請記住:課堂學習是我們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講時要努力排除干擾,自覺聽講。

      2、走迷宮

      能夠讓同學們自我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組相互啟發,培養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我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經過“想想做做”或在規定時間內開展競賽,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據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本事差的特點,經過行為規范進行訓練,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訓練時異常注意三點:

      A、堅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聽講容易疲勞,也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

      B、注意排除干擾:課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當自我注意力分散時,心理就要暗示自我,寫出明顯的警示語提醒自我。

      C、怎樣調節自我的課堂行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剛上課時需要注意力轉移,盡快轉移到這節課上來。當我們聽講或思考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疲勞;當教師在抄板書的時候,我們能夠放松一下;教師總結和歸納時,又要集中精力,把重點記住。

      (四)總結全課

    【小學生心理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案01-04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案12-08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5-20

    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教案06-12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精選06-12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案(精選15篇)05-30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案精選9篇03-29

    小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案04-11

    小學生心理教育班會教案04-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有亚洲成影院ckck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十页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