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時間:2023-04-13 15:44:23 洪熔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通用10篇)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的換算。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利用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難點: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直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師: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嗎?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嗎?我們本節課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探究面積單位的換算。

      師: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鋪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這里才十來個小正方形,肯定不夠用。

      師:大家先看看用十個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師:不行,就說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們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測需要的正方形數童。

      師:1分米等于10厘米,擺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個正方形,總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個小正方形呢?

      生:10行。100個小正方形。

      師:擺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就說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師:剛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辦法試一試吧。

      生:沒有那么多面積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師:是啊。我們沒有那樣多的小正方形。看來我們得想些辦法?大家說說有什么辦法嗎?

      生1: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師:我看這個辦法可以試一下。

      生2:根據1米等于10分米,我們可以推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師:眼見為實,我們還是先按照設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擺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個小正方形,擺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擺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個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現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齊答)100平方分米。

      師:現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師:這個結果正確嗎?

      生:不正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應該是10000平方厘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2題。

      本題主要練習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間的互相轉化。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3題。

      本題主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面積轉化的事例。

      四、本課總結

      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的問題嗎?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教材創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先讓學生估計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再通過直觀操作或計算來檢驗,從而確認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之后,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等結論。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2、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互相換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鋪地面小明家衛生間有一塊長5分米、寬5分米的地面損壞了,需要多少塊面積是25厘米的方磚才能修好?

      我估計,1分米里有( )厘米。

      一橫行有10個1厘米,有( )行。

      2、填一填

      1dm=( )cm

      25dm=( )cm

      3、想一想

      1米=( )分米

      4、1公頃有多大?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10000米

      1千米有多大?

      1千米=100公頃

      三、練一練

      1、2米=( )分米、3分米=( )厘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500厘米=( )分米、400分米=( )米、321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媽媽買來一塊花布,長3米,寬6分米,它的面積有多大?

      3、王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一張長是43厘米、寬是37厘米的長方形彩紙,最多可以剪成面積是8厘米的.紙多少張?

      四、小結

      教學后記:學生在認識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礎上,認識了公頃、平方千米,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進率和換算。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與換算,能利用面積單位的換算解決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兩個面積單位之間進率的探索過程,提升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新意識與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成功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面積單位的換算。

      【難點】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進率的探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學生可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引導學生回憶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提問學生: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引發學生思考,引出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二)講解新知

      教師展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順勢提問:需要多少張小正方形可以鋪滿大正方形。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得:每一行都有10個小正方形,一共有10行,即可算出一共有100小正方形。

      引導學生說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師明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教師提問: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1平方分米?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組織活動點明三種思路:

      (1)類比仿照,借助上圖把1平方分米想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想成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推理猜測,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米=10分米,通過推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積單位的轉化,通過上一個探究過程中,有10與10相乘,回想到之前學習過的正方形的面積單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1平方米,邊長為10分米,所以為10×10=100(平方分米),利用轉化思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兩個活動,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總結: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課堂練習

      (1)3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四)小結作業

      小結:今天有什么收獲?

      作業:與父母分享今天所學的內容。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面積單位進率的過程,能用圖示等方法解釋相鄰面積單位的進率,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解決問題的情景,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能正確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3、提高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初步培養學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間的換算方法。教學難點: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約有多大?

      2、課件出示:明明家要裝修廚房,廚房的長是30分米,寬是27分米,用面積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磚鋪地,需要地磚多少塊?想一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導學生明白:廚房地面的面積和地磚的面積單位不一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先進行單位換算?梢韵劝选胺置住睋Q算成“厘米”為單位,再進行計算;也可以計算出廚房的面積,再換算。教師: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其它兩個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怎樣換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位換算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知識內容,在這里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問題情境中感受單位換算的必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和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2、擺一擺。用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里擺一擺,看可以擺多少個?學生嘗試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可能有學生會說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夠,這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想法解決。)學生可能會采取小組合作或者只擺兩個邊,再算一算有多少個的方法。說一說:這個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比較概括。教師:我們知道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剛才我們通過擺一擺知道了這個正方形的面積也是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借助學具操作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關系。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學生體驗合作交流學習的好處,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方法上的基礎!

      4、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內說一說,匯報討論的結果。(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也可以這樣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積可以用10乘10等于100平方分米,可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看一看,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設計意圖: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運用知識、方法的遷移讓學生獨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間的關系,能讓學生體會到自主探究的樂趣與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學生自己填一填,說說是怎么想的。

      總結換算方法:進行單位換算時,要先確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再看是把較小的單位換算成較大的單位,還是較大的單位換算成較小的單位,從而確定是該添上幾個0還是去掉幾個0。

      6、再出示開始時的問題:明明家要裝修廚房,廚房的長是30分米,寬是27分米,用面積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磚鋪地,需要地磚多少塊?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說說怎么解決。

      板書: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塊)學生說說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三、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學生自己填一填,訂正時說說怎么想的。

      2、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先認真讀題,明白“占地面積”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

      3、自主練習第3題。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解決每一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怎么列式計算,然后獨立解決。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你是怎么學習的?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總結收獲的`時候,不單單總結知識上的收獲,還有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各方面的收獲,這樣學生在總結的同時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快樂!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面積單位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教學。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上課伊始,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作鋪墊。同時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首先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直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正確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56頁上面例題。(課件出示)

      (1)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片。(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分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0厘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答案,并且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4)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結果)

      預設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9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說一說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例4,指名學生讀題,然后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這個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長和寬,怎樣求桌面的面積?”

      然后讓學生計算并指名說出計算結果和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師接著再問:我們算出桌面的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應該怎樣推想?最后教師寫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習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做,找幾名學生說一說推想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這道題有三問,前兩問讓學生自己做,做第三問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加以引導。

      四、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說一說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例4,指名學生讀題,然后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這個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長和寬,怎樣求桌面的面積?”

      然后讓學生計算并指名說出計算結果和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師接著再問:我們算出桌面的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應該怎樣推想?最后教師寫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習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做,找幾名學生說一說推想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這道題有三問,前兩問讓學生自己做,做第三問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加以引導。

      四、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8 10題。

      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

      2、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

      難點: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法教學準備:

      課件,面積分別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直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我們剛學過哪些面積單位?1m

      3、揭示課題:你們能猜到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間的進率是多少?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二、探索新知

      1、探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過渡:現在我們一起來來看一看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有什么樣的關系?

      讓學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小組內用你們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擺一擺,看一看1平方分米里能擺下多少張小正方形紙片。

      學生小組內交流,操作,并做好記錄,最后全班匯報。

      再次組織活動: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先用直尺量一量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然后按1厘米為一份,把一條邊來分一分,看分了多少份?

      學生在小組內操作,量一量,分一分,說一說。最后匯報:正方形的邊長是1分米,每1平方厘米作一份,平均分成了10份。教師引導把分的點連起來,數一數,分成了10行,10列。

      教師引導思考:你們能數一數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形嗎?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相互說說如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

      2、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獨立練習,然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查,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3題。

      引導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面積單位的大小,再結合今天這節課內容想一想填寫什么單位合適。

      學生填完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查,最后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在操作探究中,使學生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2、過程與方法: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確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概念。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概念。

      教具準備:

      掛圖、口算卡片電教媒體,常用面積單位模型。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面積和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

      二、實踐經歷,探究新知

      1、面積的含義。

     。1)教師:同學們都知道,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課本有課本的表面,我們的臉面有它的面。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

      學生:用手摸臉、桌面、書面,感受物體的表面

      教師: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個大?

      ②數學課本和練習本的封面,哪個?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動腦分析,回答后教師小結: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書: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黑板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黑板的面積比較大,練習本的封面比較小。我們就說;練習本的面積比較小。

     。2)出示圖形:

      教師:觀察這3個圖形,說說哪個大?哪個。浚▽W生很容易看出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教師:通過以上比較我們知道圍成的平面圖形也有大小,我們把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3)概括面積含義。

      教師:什么叫面積呢?請同學們將這兩句話合起來,用一句話來表示,想一想應該怎么說?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最后歸納面積概念。板書: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面積單位。

     。1)出示一組圖形(教材71頁圖),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

     。2)教師: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我們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疊的方法,我們要學會用其它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辦法知道它們面積的大小呢?(方格紙量)小組動手操作。

      匯報交流:哪個面積大?為什么?

      學生:第2個面積大,因為它含有15個小方格。而第1個只含有14個小方格。

      老師:如果我們不用統一大小的正方形紙片行不行?如果用統一大小的小圓片行不行?

      通過實驗進行檢驗,得出不行?

      教師: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幾個面積單位到底有多大呢?

      ①平方厘米的認識。

      教師:我們先來認識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多大呢?引導學生明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然后要求學生:第一:打個手勢,來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

      第二: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個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厘米。筆盒上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厘米。

      教師: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課桌面積。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最好用大一點的面積)。

      ②平方分米的認識。

      教師:比平方厘米打一點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分米。

      然后讓學生明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教師也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示意圖,怎樣要求學生做到:

      第一,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第二,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戶上一塊玻璃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教師: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積,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學生:不妨邊。要用大一點的面積單位。③平方米的認識。

      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是什么?教師:什么樣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剛好是1平方米?教師:你們能用手勢做一個1平方米的大小嗎?

      學生要4個人,4雙手合圍才能做出一個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的圖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面積積大約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讓學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估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在學生說面積單位時請全班學生打手勢來表示大小。

      四、鞏固加深

      課本第74頁的“做一做”。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的換算》教案】相關文章:

    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教案07-12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06-20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11-09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優秀教案06-18

    數學教案面積與面積單位06-13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6-20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優秀教案范文09-14

    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6-20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15篇11-09

    關于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說課稿06-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色色的视频一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另类bd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 |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