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母親頌》精品教案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母親頌》精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 1
教學目的:
1、感受作者獨特視角下對母親的深刻體驗。
2、體會用散文詩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3、學習本文蒙太奇式的結構。
教學重點:
體味本文通過母親為訴說主體,選擇母親十月懷胎的經歷為切入點贊美的母親對新生命的無限渴望與不盡關愛。
教學難點:
學習用蒙太奇式與豐富意象表現主體的手法。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學生“學”上,盡量使教學過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程序相吻合;采用師生討論的形式,研討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預習要求:
自讀課文,準備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或不同的看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著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歌頌的是——母親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母愛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也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利女詩人米斯特拉爾的《母親頌》。
二、研習新課
1、學生研討
同學們讀了一遍以后你們第一個感覺是什么?有什么想法?
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問題?
本文與一般寫母親的文章的區別是什么?
(這一部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和高潮,我無法預想和預設會出現什么情況,或者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但我會重視學生研討中出現的任何生成性問題,并與學生對話。)
2、學生教師發言
下面同學們把課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歡,欣賞的語句勾出來,或者不懂的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交流感想,或者提出問題,李老師一會兒也給同學們談談我的體會。”
我一邊巡視,一邊繼續提醒:“你特別欣賞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來。不懂的問題也可以記在那兒,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很多同學都看了一遍了,咱們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一點,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個句子一個詞,最能打動你的……都可以說說。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
教師在學生發言過程中適當補入內容:
世界上的語言迥然不同,但無論哪一個國家的語言,媽媽的讀音都是相同的,這也可以看成是母愛神圣的一個注解
少年的時候,對母親只是一種依賴。青年的時候,對母親也許只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當生命的太陽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開始了夏,對母親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愛。
倘若沒有母親的付出,母親的犧牲,母親博大無私的愛,這個世界還會有溫暖、陽光、有我們沉甸甸的淚水嗎?
兒女們的歡笑是母親臉上的微笑,兒女們的痛苦是母親眼里深深的憂傷,我們可以走得得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冰心
用大屏幕打出教師最喜歡的句子:每當山上布滿濃霧,我便望著那一條條溝壑,用霧氣塑造一個女孩,一個女孩的可愛身影:愿他也能有這樣的輪廓、
品味語言:如詩的語言勾勒著美麗的圖畫,布滿濃霧的山、條條溝壑、女孩身影般霧氣營造朦朧的意境。尤其霧氣塑造女孩,一方面體現想象是朦朧的,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女孩輕柔、飄逸的特點。
體味情感:母親對孩子的愛無處不在,可以彌漫到各種事物上。
讀出自己:我曾經也是一個女孩,我母親一定這樣類似的想象過我,我感到我母親的愛,而我也是一個母親,我也有一個如霧的女孩,我也曾經如此的想象過她,她可以不漂亮,那就讓她有智慧吧,她如果沒有智慧,就讓她健康吧,即使她體弱多病,我唯求她健康。母親,我,女孩,仿佛一條愛的河流在繼承,在流淌…
在教師引導與示范的基礎上,繼續提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在與學生討論過程中解決重難點:
獨特的視角及對母愛的深刻體驗
采用第一人稱,以母親為訴說的主體,選擇母親十月懷胎的經歷為切入點,不進行具體事件的記敘,而將筆墨用在刻畫一個準母親的心理變化和情感體驗、表現了一個女性即將做母親時的既興奮又慌張、既高興又擔心的復雜心情,表現出母親對新生命的無限渴望與不盡關愛。
一般歌頌母親的文章,多從子女的角度寫母親對出世后的子女的呵護與關愛。讀者傾聽一個即將做母親的人心靈的私語,去體味一個成為母親的過程中的細膩情感,去感受一個準母親的幸福、渴望、焦慮與痛苦,用天下母親熟悉的經歷,質樸真實地表達出了深沉的愛。
蒙太奇的結構
全文16個小標題,每一小節就是一個橫斷面,一個特寫鏡頭、所有鏡頭按時間順序,以母愛為線索貫穿起來、
散文帶上詩的氣息與韻味
濃郁的抒情色彩,用意象傳達情感
戴望舒的丁香、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凡高的《向日葵》
(這一部分內容實際上是適時穿插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然后總結出來的)
三、拓展延伸
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一定總有一些對母親的記憶定格在心靈的深處,往事依依,令我們懷念不已。選取在你記憶中關于母親最深刻和真實的往事,以下面的句式掬起過去,捧起歲月……“當我1歲的時候,你喂我并給我洗澡,而作為報答,我卻整晚哭著。”
匆匆的過去只能駐留在一張又一張泛黃的記錄,我絢爛的年輕被你的青春滋養著,歲月給了我未來,卻踐踏了我和你如此絕對的緊緊相依,請以下面的句式,攤開掌紋,細數未來……“當我23歲的時候,你給我買家具讓我布置我的新家,而我對朋友說你買的家具真是糟糕。”
也許有一天我們的母親老的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你是否會像當年她扶著你走路那樣緊緊的握著她的手,陪著她一步一步向前走,你是否會像當年她給你講故事那樣耐心和溫柔地陪著她閑話家常。也許有一天,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永遠的去了。突然我們才想起了所有從來沒做過的事,他們像榔頭痛打著我們的心。為我們洗澡穿衣,牽手走路,為我們遠行牽掛的母親,是我們一生的財富,你是否有盡到你的孝道,關心母親吧,別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體會母親的神情、
母親就象一部長電影/一直放到/她生命的最后時刻
就在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了母親的/樸實憨厚勤勞和智慧
母親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們/喂養了我們/
這是我們終身的幸福和驕傲/
因為/我們有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播著母親這部電影時/
淚流滿面的我們已完全/與母親融為了一體
母親就象是一部長電影/永遠珍藏在/我們敬仰的心底
四、總結
以孟郊的詩作結:“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再過一個月就是母親節了,讓我們在那一天去牽牽母親的手,就像小時母親握起我們的手,擦拭著母親被歲月磨起的手繭,輕撫著刻滿生活艱辛的手指,去感觸母親的艱辛和自己的責任,告訴母親,其實我真的懂你。(播放滿文軍的《懂你》)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僻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習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之情;培養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美好品德。
課前準備
收集關于“母愛”的名言警句或故事
準備相關音頻視頻資料(如: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5分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系。
分享事先收集到的一些贊美母親的話語或小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10分鐘)
請幾位同學輪流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做筆記。
閱讀后提問:“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
簡單介紹作者背景及其寫作風格。
三、深入探討 (20分鐘)
分組討論:文中哪些細節最能體現母親的`形象?為什么?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的“母親”故事。
探討如何用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愛?
四、拓展延伸 (10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除了物質上的給予外,我們還能為父母做些什么?
鼓勵大家回家后嘗試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感謝自己的母親。
五、總結反思 (5分鐘)
老師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并強調孝順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寫一篇短文《我心中的母親》,要求真實感人。
課后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深刻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并且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心體貼家人。
在未來的課堂中還可以增加更多互動環節,比如角色扮演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母親頌》中運用的蒙太奇式結構,體會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母愛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培養學生尊重、理解母親,學會感恩與回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母親頌》中蒙太奇式結構的運用,理解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母愛。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母愛的復雜情感,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結合文本,講解蒙太奇式結構的特點及作用。
討論法:組織小組討論,分享對母愛的理解與感受。
角色扮演法: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母親的心理活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營造溫馨氛圍,引導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的溫馨瞬間。
提問:“提到母親,你腦海中首先浮現出哪些畫面或情感?”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課題《母親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提問:“文章通過哪些畫面展現了母愛?這些畫面之間有何聯系?”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理解蒙太奇式結構的運用。
精讀課文,深入分析(20分鐘)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文章中的關鍵段落,分析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母愛。例如,分析“我懷著憐愛的擔心撥開鵪鶉做窩的草叢”等段落,體會母親對生命的珍視與呵護。
角色扮演:選取文章中的關鍵段落,讓學生扮演母親的角色,模擬母親的心理活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師總結:歸納蒙太奇式結構的特點及作用,強調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母愛的手法。
拓展延伸,情感升華(10分鐘)
分享故事:邀請學生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感激之情。
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對母親的感激與關愛,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5分鐘)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母愛的偉大與無私,鼓勵學生學會感恩與回報。
布置作業:以“母愛”為主題,寫一篇短文或制作一張感恩卡,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講授、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學會感恩與回報母親。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母親頌》中運用的意象手法,體會作者通過意象表達母愛的獨特方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創意寫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母愛的贊美之情,培養學生尊重、理解母親,學會珍惜與感恩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母親頌》中意象手法的運用,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母愛。
難點:引導學生運用意象手法進行創意寫作,表達對母愛的贊美與感激。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結合文本,講解意象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小組合作法:組織小組合作,共同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分享對母愛的理解。
創意寫作法:引導學生運用意象手法進行創意寫作,表達對母愛的贊美與感激。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展示一組與母愛相關的圖片(如母親懷抱嬰兒、母親為孩子做飯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圖片內容,引出課題《母親頌》。
提問:“你認為母愛可以用哪些意象來表達?”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提問:“文章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母愛?這些意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梳理文章中的意象,初步感知意象手法的作用。
精讀課文,深入分析(20分鐘)
小組合作:分組討論文章中的關鍵意象(如“霧氣塑造的女孩”、“玫瑰花”、“黑莓”等),分析作者如何通過這些意象表達母愛。
教師講解: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講解意象手法的特點及作用,強調作者通過意象表達母愛的獨特方式。
創意寫作引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意象手法表達對母愛的贊美與感激,提出具體的寫作建議。
拓展延伸,創意寫作(15分鐘)
創意寫作:以“母愛”為主題,運用意象手法進行創意寫作。可以是一段文字、一首小詩或一幅畫作等。
分享交流: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互相評價、學習,共同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5分鐘)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意象手法在表達母愛中的獨特作用,鼓勵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手法進行文學創作。
布置作業:繼續完善自己的創意寫作作品,準備在下次課上進行展示與交流。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講授、小組合作、創意寫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意象手法在表達母愛中的獨特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學會運用意象手法表達對母愛的贊美與感激。同時,也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掌握《母親頌》這首詩的內容及其表達的情感;能夠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個人思考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感恩之情,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孝道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母親頌》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及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情感。
難點:如何將個人經歷與詩歌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講解法
討論交流法
情境體驗法
教學過程
導入
以提問的形式開始課程:“同學們,在你們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誰呢?為什么?”引導學生想到自己的母親,并簡要分享各自的故事或感受。
介紹今天的學習內容——《母親頌》,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講授
背景介紹: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其作者。
文本解讀:
分段落逐句解析詩歌內容,注意解釋難懂詞匯。
引導學生關注詩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
情感分析:探討詩人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愛意與感激之情。
角色扮演:邀請幾位同學上臺,分別扮演詩中的“我”和“母親”,通過對話形式再現詩歌場景,增強理解和記憶。
課堂練習
分組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段詩句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向全班匯報他們對該段文字的理解。
個人反思:請每位學生寫下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感想,尤其是對自己母親的看法有何改變。
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強調《母親頌》不僅是一首贊美母親的詩作,更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一次心靈洗禮。
提醒學生們要學會珍惜身邊每一個愛我們的人,并且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高中語文《母親頌》教案】相關文章:
《雷電頌》教案04-13
《雷電頌》教案12-13
母親頌作文(精選20篇)05-09
母親頌作文(精選18篇)11-18
母親頌作文(精選15篇)05-07
短篇詩歌欣賞頌母親10-17
黃河頌教案07-30
《黃河頌》教案05-30
郭沫若《雷電頌》教案04-16
歡樂頌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