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優(yōu)秀教案

    時間:2021-12-23 17:00:42 教案 我要投稿

    《詩經(jīng)》二首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jīng)》二首優(yōu)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jīng)》二首優(yōu)秀教案

      《詩經(jīng)》優(yōu)秀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說出《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感受其樸實清新的藝術風格。

      2、能說出兩首詩表達的美好情感,當堂背誦兩首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習

      1、查閱《詩經(jīng)》的相關資料,了解與之有關的文學常識。

      2、熟讀兩首詩,對照注釋理解大意,在有疑問之處作記號。

      課堂學習

      導入:(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的一大主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廣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瓊瑤作為書名,后又寫成歌,而它們都出自于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熏陶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人的儒家經(jīng)典。

      一、《詩經(jīng)》知多少

      學生交流查閱的相關資料,整理成百字以內(nèi)的簡介。

      學生發(fā)言,補充。

      教師總結(jié)相關文學常識。(如:《五經(jīng)》、“六義”)

      二、四讀《關雎》

      一讀:讀通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詩,再由其他學生糾正字音、停頓上的錯誤。

      齊讀全詩。

      二讀:讀懂詩意

      對照注釋再讀詩句,在小組中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進行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交流討論結(jié)果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教師在其間做好啟發(fā)、指導工作,糾正學生錯誤,肯定學生言之有理的個性化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詩。

      三讀:體會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句,注意詩句的重音、節(jié)奏。

      小組推薦的代表參加朗讀比賽,學生評委評論是否讀出感情,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教師在其間作好必要的提點。

      在古樂的配合中優(yōu)勝者領讀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體學生齊讀。

      四讀:品味詩韻

      討論:這首詩的魅力在哪里?可從內(nèi)容、寫作多方面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

      背誦全詩。

      三、自讀《蒹葭》

      依照四讀《關雎》的方法(讀通詩句-讀懂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詩韻)自讀《蒹葭》。

      四、背誦兩首詩

      個別背誦、小組背誦、齊背相結(jié)合。

      課后作業(yè)

      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

      1.在《關雎》《蒹葭》中任選一首自選一個角度寫一段文學評論。

      2.用優(yōu)美的語言改寫《關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附錄資料:

      《關雎》《蒹葭》比較賞析

      《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qū)Π锻ィ吹剿鶒勰降哪莻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里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么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后終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nèi)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朦朧”和距離感。

      《詩經(jīng)》優(yōu)秀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掌握誦讀技巧。

      2、《詩經(jīng)》的內(nèi)容理解。

      [教學時數(shù)]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語設計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jīng)》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今天我們學習的二首詩均出自于《詩經(jīng)》。

      二、解題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郎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論語》說:“不學詩,無以言。”占人認為經(jīng)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詩經(jīng)》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學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jīng)》,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

      三、研習課文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范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雎鳩(jiū):一種水鳥。

      窈窕(yáotiá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這里指時時。寤,醒著。寐,睡著。

      蒹葭(jiānjiā):蘆葦。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邊。

      (2)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①題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④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3)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關雎》寫的是詩人對河邊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愛戀。

      《蒹葭》是一篇美麗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口譯全文。

      第二教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具體研習

      1、從內(nèi)容上來說這二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表達了作者對所愛之人的思念。

      《關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句。詩人從夜不能寐到主動接近,表達了對采荇菜姑娘的無限傾慕和大膽追求。在《國風》中,最集中的是關于戀愛和婚姻的詩。在《詩經(jīng)》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格,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可以看到年輕小伙對美麗姑娘的大膽追求。

      《蒹葭》“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說明愛的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達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

      2、從總體上說,社會的制約是逐漸嚴格起來的,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們在《國風》里看到許多情詩,詠唱迷惘感傷和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后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含蓄微妙的藝術表現(xiàn),但在當時,恐怕主要是壓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切詩歌的藝術風格都不是無緣無故地形成的。明朗熱烈的風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產(chǎn)物;含蓄委曲的表達,總是感情壓抑的結(jié)果。

      3、《詩經(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詩經(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它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的開頭。

      《關雎》中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關雎和鳩,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

      《蒹葭》里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繪在一個秋日的清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蘆葦叢卻呈現(xiàn)出冷寂與落寞的氣氛。

      4、《詩經(jīng)》的語言特點。學生朗讀歸納,體會作用。

      (1)詩經(jīng)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為主干。可由此推想,當時演唱的《詩經(jīng)》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的、簡單的。

      (2)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shù)的改變。《蒹葭》全篇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在現(xiàn)代歌曲中,還常看到這種情況,這說不上影響,卻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3)通過小組朗讀體會。

      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音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扼抵是形容詞,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精彩美麗的自然。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例子,并體會其作用。《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xiàn)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zhuǎn)”(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通過全體朗讀體會。

      三、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詩經(jīng)》二首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詩經(jīng)二首中《采薇》教案11-12

    《詩經(jīng)二首》靜女04-05

    詩經(jīng)二首關雎蒹葭11-14

    詩經(jīng)二首采薇翻譯04-11

    詩經(jīng)二首采薇古今翻譯11-11

    詩經(jīng)二首靜女采薇翻譯11-12

    詩經(jīng)《三首》教案11-03

    《詩經(jīng) 采薇》教案06-01

    采薇 詩經(jīng) 教案03-08

     《詩經(jīng).氓》《詩經(jīng).采薇》的教案設計01-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