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

    時間:2021-11-02 10:28:24 教案 我要投稿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1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6/例3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二、新授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區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后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后,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

      P8—9/5—9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區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課后小結: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以及練習十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投影儀;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脫式計算。

      35-4+27 6×3÷2

      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談話: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我們再計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怎么辦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動新授——乘加問題。

      1.出示例2。

      談話:看,這是蹺蹺板樂園,同學們玩的多開心呀!仔細觀察,每個翹翹板上有多少人?有幾個蹺蹺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問: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學生自由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適時引導。

      方法一:分步計算,先算翹翹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綜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師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這幾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師說明:像4×3+7、7+4×3這樣,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而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后。

      2.談話:如果把乘法換成除法,應該怎么辦呢?

      出示:20-8÷2 81÷9-2

      師:乘、除法是同一級的,把乘法換成除法,計算時,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減運算。

      學生計算,指名兩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時,要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結計算方法。

      談話:觀察黑板上的這四題,你能總結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嗎?(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剩下兩小題。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說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學生先計算出左邊的得數,再和右邊的數進行比較。

      學生獨立比較,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6題。

      先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先看懂樹葉上的數有哪些,再列式計算。

      學生計算,寫出計算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師生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書設計】

      第2課時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3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附錄部分。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提高計算能力和速度。

      2.引導學生應用遷移,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掌握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綜合運算順序。

      3.注重發展學生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熟練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資源:

      商品價目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師:首先我們來回憶一下,昨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指名幾人說說。

      總結:如果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應該先算乘法。

      2、下面就昨天學習的內容,老師要看看大家究竟掌握得怎么樣了。

      出示練習244-6×28 5×23+19

      205-98+46 126+85-45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說說每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引入新課

      小紅已經到我們的溫馨小超市里購買了很多的學習用品,可是,她還有一些沒有準備好。于是她又去了一趟。

      二、探究互動

      1、出示問題:

      小紅買一枝鋼筆和一個訂書機,一共應付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與所求問題有關的條件是什么?要怎么樣來求應付的元數?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A.用一枝鋼筆的價錢加上B.用一個訂書機的價錢

      一個訂書機的價錢。加上一枝鋼筆的價錢。

      (3)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學生先自練。

      指名口答,板書:80÷10+12 12+80÷10

      (4)上面的這兩道算式,都應該先算什么,為什么?

      小組里的同學可以先進行討論。

      (5)指名回答。為什么都要先算除法?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首先要算出一枝鋼筆的價錢。

      (6)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注意:遞等式的書寫。]

      (7)集體訂正。說明解題的步驟。

      2、“試一試”

      列綜合算式計算一盒水彩筆比一枝鋼筆貴多少元。

      (1)模仿例題,嘗試練習。

      (2)交流做法。說說是怎樣想的?

      (3)集體訂正,注意解題規范。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應該先算什么?[除法]

      三、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說出每一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獨立在課本上練習。

      (3)集體訂正,強調運算順序和每一步的書寫格式。

      2、想想做做第3題

      (1)先說出每一題中各有什么運算,再比較每一組的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各有什么不同。

      (2)學生可任意選擇其中的一組進行計算。

      (3)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每組中哪個得數大一些,再計算驗證估計是否準確。

      指出:一個數加上(減去)的數越大,得數就越大(越小)。

      4、按要求寫出算式,再計算。

      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自練后集體訂正。

      四、總結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你還有什么地方是做得不夠好的?

      五、作業

      第33頁想想做做第6題。

      六、板書設計

      用一枝鋼筆的價錢加上用一個訂書機的價錢

      一個訂書機的價錢。加上一枝鋼筆的價錢。

      80÷10+12 12+80÷10

      =8+12 =12+8

      =20(元)=20(元)

      答:一共應付20元。

      “試一試”:列綜合算是計算一盒水彩筆比一枝鋼筆貴多少元。18-80÷10

      =18-8

      =10(元)

      答:一盒水彩筆比一枝鋼筆貴10元。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11-04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手拉手(小數的混合運算)說課稿11-05

    《混合運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5-14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練習題總結05-20

    背影第二課時教學教案01-19

    《秋天的懷念》第二課時教案12-27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課時教案12-26

    短歌行第二課時教案12-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 | 亚洲宅男免费永久 | 午夜精品少妇免费视频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