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通用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交流閱讀感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級讀書會”的形式,促使個性化閱讀和合作性閱讀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增進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的彼此了解。
教學重點:結合故事情節來理解作品的語言魅力,感受人物精神品質,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品質,感受語言魅力。
課前準備:
1、老師、學生共同閱讀《我要做好孩子》,共同商討設計討論的話題,老師進行綜合。
2、老師設計讀書檔案,學生在閱讀后認真填寫。
3、邀請家長閱讀《我要做好孩子》,并和孩子交流讀后感受。
4、多媒體課件制作。
5、座位安排:團坐一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小禮物(展示彩色卡紙制作的書簽),這是我親手做的書簽,想送給熱愛讀書的孩子,不過,先得做一個“書名接龍”的游戲。聽清要求:一、說出你最喜愛的一本書的書名,知道作者姓名的可以告訴大家;二、用自己最響亮的聲音發言,別人說過的不許重復。
。ㄉe極參與游戲,發放書簽)
二、走近黃蓓佳
1、在剛才的游戲中,我聽到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字。其中有許多兒童文學作家,特別樂意為孩子們創作,所以,才有了一本又一本的好書,陪伴我們走過金色的童年,給了我們最溫暖的記憶。今天,我們就要和其中的一位來一次心靈的親密接觸,猜猜她是誰?(黃蓓佳)
2、(板書:黃蓓佳)真聰明!在咱們班的“圖書角”,就有她的好幾本書,人們常說“文字和心靈是相通的”,通過讀黃蓓佳的書,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S蓓佳是一個很會寫文章的人,她的書很好看。她是一個有童心的人。我覺得黃蓓佳特別了解小孩子,她寫出了我們的心里話……)
3、看來大家都把她當成了大朋友,對吧?想不想見見黃蓓佳?
老師帶來了一張她的近影(課件出示照片)。瞧,這就是我們心中陽光一般的大作家,她的笑容和她的文字一樣神采飛揚。
咱們接著看看對黃蓓佳的簡要介紹(出示簡介)
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讀一讀?(生讀簡介)
十八歲發表第一篇作品,三十三年來,她筆耕不輟,被人們譽為“兩棲作家”。為大人們創作的書,每一本都風靡一時,給孩子們寫的書,每一本都精彩紛呈。
從風華正茂的北大才女到成績斐然的專業作家,黃蓓佳一路前行,她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有了一個胖乎乎的女兒。她看著女兒漸漸長大上學,聽到了許多校園趣事,聽到了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在養育女兒的同時,她又用文字塑造了另一個有血有肉的女兒,那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部長篇小說——
。ㄉR:我要做好孩子)
三、為金鈴畫像
1、(板書書名)喜歡看這本書嗎?我也非常喜歡。據我了解,有的同學看了不止一遍,感興趣的地方還看了好幾遍呢!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讀完這本書的感受?(指名交流)
從這本書中,你都結識了哪些小伙伴?(金鈴、尚海、倪志偉、劉婭如、于胖兒、 幸幸、邢老師、孫奶奶……)
2、(板書:金鈴)聽到這一個個名字,我的眼前就浮現出他們的模樣。我想,你們最熟悉的就是金鈴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聊一聊,看看她給你們留下什么印象。你可以說說她的外貌、成績、性格、品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要求學生將關鍵詞寫出黑板上,并加以評議)
(為人正直善良、富有責任心——批改作文、孤兒幸幸、蠶寶寶、細心——給幸幸洗澡、懂事(善解人意)——向生病的邢老師匯報情況、重感情——送王老師賀卡、不愛占小便宜——向花店老板買花、處事冷靜——獨自處理于胖兒說謊事件,性格外向、外貌很可愛、成績中不溜秋、富有同情心、馬虎——經常掉橡皮,把數字看錯,運算符號看錯,計算出錯是家常便飯……)
3、剛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金鈴畫了像。聰明的你們,能不能看出,在作家黃蓓佳的心中,金鈴是不是一個好孩子?(一起看書P272)
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富有同情心,善良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孩子是熱心腸的,樂于幫助別人……)
4、在作家黃蓓佳的眼中,好孩子也許不漂亮,但因為可愛而美麗,也許并不聰明,她卻知道要努力;也許也有馬虎,有些調皮,卻擁有純潔的心靈。黃蓓佳把自己的心里話用這本書告訴了女兒,告訴了每一位讀者,告訴了他們的爸爸媽媽。
四、聽一聽:家長的話
1、前些日子,我們邀請家長同看一本書,他們也有很多話想對你們說。那么,在爸爸媽媽眼里,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多媒體:親子照片及家長對孩子的話)
2、聽了爸爸媽*的話,此時涌上你心頭,涌到你嘴邊,最想說的是什么?(學生交流)
我想,你們和我一樣,胸中被感動充盈著,不知如何去表達。只知道,在爸爸媽*的心中,你就是唯一的,誰也無可替代的',最棒的孩子!
五、小記者采訪
1、除了爸爸媽媽,和我們朝夕相處的還有老師們,他們心中的好孩子是什么樣的呢?我們請出幾位小記者來進行一番采訪。
生1:老師,我想知道,在您心目中,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
生2:老師,您能不能告訴我,那些心地善良卻又有些調皮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
生3: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您怎么看待?尚海、倪志偉算不算一個好孩子?
2、非常感謝老師們的回答,此時,我不由地想起了金鈴的班主任邢老師所說的一句話“好孩子的內涵太豐富了,它所有的光圈不全是由一百分組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老師們更希望我們有良好的習慣、品質、心態。
六、說說心里話
1、知道了作家、爸爸媽媽、老師心中的好孩子,此時的你們,想做個什么樣的孩子呢?先別說出來,讓我們聽聽一個孩子的心聲。
課件出示,齊讀詩歌:
我要做好孩子,
一個正直的孩子,
好和壞,對和錯,
能夠分得清清楚楚。
我要做好孩子,
一個好學的孩子,
也許做不了第一,
可是從不放棄努力!
我要做好孩子,
一個自立的孩子,
生活的道路那么長,
成功必須*自己!
……
2、拿出你的小書簽,把你最想說的話按這首小詩的形式,接著寫下去!
(生在音樂中創作,師巡視)
3、指名交流:讓我們來聽聽幾位同學的心里話吧!
4、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在老師的心目中,你們都是最可愛的好孩子。我想,不管什么時候,當你翻開這本書,拿起這張小小的書簽,這樣的感覺一定會油然而生,我要做——我能做——我就是——(好孩子)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
2、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學習分角色朗讀。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學準備:
圖畫《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ㄒ唬┲v故事導入
1、看圖導入
2、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
2、學習生字。
3、比賽讀生字。
4、交流收獲,引導學生尋找認字方法。
相機出示15張生字卡片,趣味記憶,如:
姓王的和姓元的兩位小朋友一起“玩”。
動作演示用手抓,“扌”旁。
講話要用舌頭,“讠”旁。
妹妹是女的,“女”旁。
5、寫字。
。1)邊讀邊觀察生字卡上的生字,說出難寫難記的'字,特別要注意抓這個字,右邊是“爪子”的爪,不能寫成“瓜”,還有要注意哥字的筆順。
。2)師范寫,生評議。
。3)學生描紅、臨寫、自評,師巡視指導。
。4)展示優秀寫字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
2、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學習分角色朗讀。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學準備:
圖畫《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
。ǘ┮x課文,激發興趣
1、老師引讀。注意聽老師的朗讀,看誰接得好,讀出小尤拉的想法。
2、(多媒體出示學生讀的幾句話)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抓住加點的詞,看看三句話有什么特點?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去看護她。
如果狼來抓奶奶,我就用槍打死它!
如果小狗掉到井里,我就把它撈起來。
生:三句中都有“如果”一詞。
3、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ㄈ┭凶x課文,體驗感情
1、小尤拉想著做好事,他真這樣做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出示課件:想一想下面的句子該怎么讀?
。1)走開,別打斷我想事情!
。2)我沒工夫!
(3)走開,別打擾我想事情!
2、你認為他這樣做好嗎?為什么?展開討論。
3、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同桌交流,想好后補充下列句子。
。ǔ鍪径嗝襟w)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_______________。
如果妹妹想玩,我就_____________。
如果小狗掉到井里,我就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狗口渴,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用“如果”說話了,祝賀你!請再說一句給同桌聽聽。
5、想做好事,光有那么多的“如果”行不行?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認為我們今后該怎么做呢?
(四)總結拓展,陶冶情操
教學反思
1、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沒有帶學生讀過這篇課文,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學生的朗讀效果不怎么好。
2、在寫生字的時候,這個哥字的筆順需要強調一下,還有這個妹字的右邊是個“未”,這個地方也要強調一下。
3、這個“井”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有很多同學都不認識。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在家里和在幼兒園里都要有好的行為。
2、引導幼兒在比較中學習自我評價,培養幼兒的辨別能力。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好孩子”統計表一張。足夠數量的紅五星。
活動過程
1、出示統計表,引出主題。
這是一張“好孩子”統計表。老師吧小朋友在幼兒園里會做的事用紅五星標出來了。看到我們小朋友自己會做這么多時,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這些事情,老師不清楚,請你們自己把它標出來。
表格內容說明以及幼兒操作要求。
2、幼兒把自己在家的表現用紅五星表示出來。貼上紅五星的項目表示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則 就不貼。這個過程教師不干預。
比較并鼓勵家園表現一致的幼兒。
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兒園會做的事,在家也會做。
在上述小朋友的序號旁加上紅五星。
請那些家園表現不一致的幼兒(特別是在家不如在園表現的幼兒)談一談為什么表現不一樣,怎么改正。
對家園表現一樣好的幼兒再次表揚并希望他們能堅持,對家園表現不一致的幼兒也給予表揚,因為他們實事求是的評價了自己,同時提出希望,要求他們盡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樣好。
活動反思
一、關于材料內容的選擇
材料內容的選擇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們把“穿衣服、疊被子、洗碗、微笑”四幅圖作為教學內容。意在讓幼兒說出自己在家和在園在這幾件事情上的不同表現。結果發現,這些事情對大班孩子來說一般都能完成,只有疊被子,因為園內是上下鋪的床,安全起見,睡在上鋪的孩子是不用疊被子的,睡在下鋪的孩子是需要疊被子的,這對一部分孩子是不公平的,缺乏家園的對比性!拔⑿Α庇幸欢ǖ姆e極意義,班內有幾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需要這方面的引導。
二、材料的調整
統計表可以設計得再豐富些,內容可以涉及到幼兒一日生活的一些細節,有可以讓幼兒正視自己、認識自己并真正能夠獲得發展、轉變的內容,讓幼兒有選擇比較的機會。如同樣是衣服的內容,可以設計洗衣服、折疊衣服、自己穿脫衣服,拉練衫、套頭衫等;同樣是碗的圖片,可以衍生出不剩飯菜、不挑食、吃完飯后自己放掉碗勺收拾整理桌子;再如洗手也是需要經常提醒督促的一個衛生習慣問題。在幼兒園由比較嚴格的要求和制度來保證幼兒的飲食衛生,那么在家里是否也能做到呢?這也是一個有很強對比性,值得孩子們去注意,去改正的一種習慣。
三、活動中的亮點
雖然本次活動的材料設計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亮點值得自己回味。首先是孩子們想象能力的主動發揮。在討論衣服圖片時,很多孩子說“我在家自己穿衣服、在園也是自己穿衣服的”有的說“在家我不洗衣服的,在園我也不洗衣服的`”有的說“在家我不疊衣服的,在園我有時候疊衣服的”正是孩子們對這些圖片的不同理解,才讓我有了拓展材料內容的想法。
在討論如何使自己學會疊被子環節中,思龍說“我在園里是疊的,可是家里的被子太大了,我根本疊不動”這句話大大提醒了我,有些事情不是孩子們不愿意做,而確實是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經過大家的討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在家疊小被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被子,但是在生活中,似乎被疊被子這個聽起來超呼他們能力的詞,把孩子們堵在疊被子門外了。
四、活動體會
任何一個教學活動都要充分考慮材料的選擇,要緊緊圍繞目標,突出要解決的矛盾、難點,這樣才能做到物為其用。本次活動目標中隱含著“對比”,那就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在家在園有可能有顯著區別的、針對大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特點的內容,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后面的“改進”環節做鋪墊,另一方面也能讓幼兒在對比中認識自己的不足、欣賞自己的優點。讓教學活動真正起到點金成石的效果。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4
活動目標:
1、知道做好個人衛生和公共環境衛生的重要性。
2、通過討論及知識競賽的形式,知道如何做一名講衛生的孩子。
3、知道講衛生可以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愉快的情緒,同時也會受到大家歡迎的。
活動準備:
1、有關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的知識記擦、
2、教師演唱歌曲《豬小弟》。
3、五角星貼花。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唱《豬小弟》,引出主題
師;豬小弟為什么找不到朋友玩游戲?為什么他身上臟大家就不愿意和他玩呢?最后,他為什么能找到朋友玩?
二、分小組討論:
1、你是個講衛生的孩子嗎?你是怎樣做的?
請幼兒對自己平時的行為做一個評價。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行為。
2、我們除了要注意自己個人的衛生,還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壞境,我們應該怎樣做。
引導幼兒從家庭、幼兒園、馬路、公園、商場等公共的場所來講述自己的看法。
三、知識競賽。
1、對錯題:
教師逐一念競猜題目,幼兒進行搶答,并說明理由或應該怎樣做。
2、選擇題:
教師逐一說出題目,讓幼兒選擇一或兩個正確的答案。
四、頒獎活動。
給分數高的小組頒發五角星貼花。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家人與自己相互間的親密關系。
2、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的動手能力學會幫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使幼兒學會感恩,懂得孝敬老人和愛護家人。學會勇于承擔,有責任心。
二:活動準備:
音樂 道具(杯子,板凳)頭飾四個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調動幼兒的活動情緒使其幼兒對本次活動的內容有所理解,有較深刻的記憶,并能引導幼兒將活動中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
難點:
準確引導幼兒做一個生活中有孝心,有責任心的好孩子。
四:活動過程
1、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小朋友幫爺爺奶奶做
了什么事?他為什么要幫爺爺奶奶做事?爸爸媽媽怎么夸獎他的?幼兒回答后,教師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大家聽。
2、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吐字要清楚,讓幼兒聽清歌詞。
(2)幼兒跟隨教師按節奏念歌詞。
。3)幼兒跟隨教師輕聲學唱。
3、引導幼兒為歌詞創編動作。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詞自己想動作,并能邊唱邊做出來。幼兒做動作時,教師不做,以免幼兒模仿,限制了他們的創造性。
4、學習與他人合作進行歌表演。
(1)教師和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教師扮“爺爺”“奶奶”,在唱前兩段歌詞中的第一句時,也可讓其他幼兒幫忙唱。另請一名幼兒扮演“小朋友”,唱兩段中的'第二句,邊唱邊做動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兒齊唱。
。2)教師和全班幼兒表演,表演方法與上相同。
。3)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表演,讓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師適當給予幫助。
。4)按小組分角色表演。每組五人,分別扮演歌曲中的五個角色。幼兒扮演時,教師輪流到各組參與活動,和某一幼兒共同扮演一個角色,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
(5)將頭飾分別給四個小朋友帶上,讓他們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6)兒歌練習,老師帶著一起朗讀兒歌,再分組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記得最快。
5、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得都很棒,辛苦啦,我們休息一下吧。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回到家 也像今天在幼兒園的表現一樣,做一個孝敬老人,有禮貌,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的好孩子!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是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通過情景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身去體驗和感受,加強幼兒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活動的目標。活動時間合理,老師的語言表述應精簡要加強幼兒將活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個好孩子。本次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主動,只是語言表達沒有熱情。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觀察比較圖畫故事中的角色(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不同行為,大膽連貫地表述理解的閱讀信息。
2、在活動中,學習認真傾聽、大膽猜測、樂于表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有乘車的經驗
3、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頭飾各一個
4、一段輕松的音樂、小圖書幼兒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 乘車經驗交流
二、 觀察圖片,引入主題
1、出示(PPT1),看!他們是誰?在干些什么?
2、請幼兒仔細觀察,并會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圖片內容。
3、教師根據幼兒觀察到的`進行總結。
三、 分段講述,理解故事
(一)、通過觀察,理解并判斷誰是好孩子。
1、出示(PPT2)
提問:
(1)猴哥哥怎么了?
(2)猴弟弟、猴妹妹表情怎樣?
(3)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2、出示(PPT3)
提問:
(1)猴哥哥上了車,干什么了?
(2)猴哥哥為什么要這樣做?
3、出示(PPT4)
提問:
(1)接下來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怎么了?
(2)誰上車了?
4、出示(PPT5)
提問:
(1)他們是誰?在干什么?
(2)學習售票員熊貓阿姨的話:這位老爺爺身體不好,請哪位乘客讓個座兒。
5、出示(PPT6)
提問: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他們的是怎么做的?
6、逐一出示(PPT7、8、9)
提問:
(1)最后是誰讓座了?
(2)猴爸爸對猴弟弟說了些什么?
(3)猴哥哥為什么要帶上假面具?
(4)你認為誰是好孩子?
四、教師帶著幼兒點讀故事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7
活動目標:
1、能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萌發勞動意識,初步產生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情感。
3、豐富詞匯:剝豆子、熱愛勞動。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開展本活動前,老師積極鼓勵幼兒參加自我服務勞動以及回家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自繪圖片:五個孩子剝豆子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欣賞歌曲的`愿望,并根據歌曲內容自由創編動作。由欣賞歌曲引出主題。
2、讓幼兒仔細傾聽故事《五個孩子剝豆子》,了解故事叫什么名字,發生一些什么事?
3、出示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老師一旁啟發式提問,從而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4、出示字卡《五個孩子剝豆子》,讓幼兒學習看字卡,自己念兒歌。
5、進一步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熱情,要求幼兒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詩歌。
6、邊表演邊朗誦,老師一旁幫助,提示。
7、激發幼兒愛勞動的情感,讓幼兒知道勞動最光榮,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
活動反思:
在此活動中注重的是幼兒在真實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解決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讓幼兒從發現問題、學習思考,到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中幼兒能體會到勞動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8
活動目的
1. 喜歡“子字歌”的傳統歌謠,感受作品的幽默感。
2.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3.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引導語:今天除了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還有4位小朋友也來我們班做客了,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2.引導語:小胖子、小柱子、小妮子、小豆子這4位小朋友可不一般哦,他們可能干了,到底有多能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結合課件,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兒歌一遍,讓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兒歌中有幾位好孩子?他們分別是誰?兒歌里的“好孩子”們都做了什么好事?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分段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跟隨教師完整朗讀兒歌。
引導語:好孩子們會做的事你們大家都說出來了,現在我們看著這些圖試著把它讀一讀好吧?
三、引導幼兒發現“子字歌”的特點,認識“子字歌”
1.引導語:老師發現你們也很能干,念得真棒,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兒歌聽起來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教師小結:這首兒歌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子”字,我們叫它“子字歌”, “子字歌”是一種很古老的歌謠形式,念起來很有趣也很好聽。
3. 給兒歌取名,并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朗讀兒歌,感受作品的幽默感。
四、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并且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1.組織幼兒討論:“好孩子”們做了這么多好事,你們會做哪些事情呢?
2.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引導語:剛剛你們說了這么多會做的事情,今天,張老師也請你們把自己會做的事用兒歌來說一說,編成一首的“子字歌”,好嗎?
3. 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教師小結:我們要向好孩子學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家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做一個愛勞動、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五、活動反思
《指南》中指出:“成人應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交往環境!痹诨顒又校乙哉J識四位好孩子引入,接著,讓幼兒完整欣賞兒歌,然后讓幼兒大膽、充分說之后再結合課件驗證,幫助幼兒記憶兒歌人物及內容,這樣無形當中既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又學習了各段的句子。然后讓幼兒在欣賞和朗誦活動中感受“子字歌”的特點,最后一個環節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和兒歌結構進行初步仿編。在整個語言教育活動中,我注重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幼兒對本次活動也是很感興趣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高,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
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本次活動由于是借班上課,我對班級常規及每個幼兒發展水平不熟悉,未能很好地做到個別教育。
2.活動中,讓幼兒配上兒歌名字,完整朗誦時,我應該把課件畫面切換掉,讓孩子大膽朗讀,這樣對于孩子才會有新的挑戰,新的提高。因我課堂觀察能力不足,此環節我讓孩子繼續根據畫面內容完整朗誦對于孩子來說是沒有新的挑戰的。所以,這點值得我思考,并且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9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詩歌中的孩子在學校和家里表現不一樣,懂得無論在哪里都表現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懂得做人要誠實、善良、謙虛、謹慎。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在思品課上,我們懂得了從小要愛勞動,有許多小朋友在學校里積極要求勞動,表現特別好,老師一直表揚你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那你們在家里是不是一個好孩子呢?
2、是呀,我們在家也該是個好孩子。
3、出示課題。(讀)
4、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讀通課文,想想詞義。
2、檢查自學情況:
說說讀準字音、記住字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的交流。
老師重點指導:“刷、置”是翹舌音,“扶、搞”都是提手旁。
積累詞語:粉刷鼻涕叩門布置抽屜地覆天翻
接龍讀課文
3、質疑
4、合作小組討論解決
5、交流討論結果
三、深入理解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思考:
哪些句子是描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哪些句子是描寫孩子在家里的表現?
2、交流
3、男女生對比讀。
4、想想說說他在學校和家里分別怎樣的孩子?
5、交流
6、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只有在學校和家里表現一樣出色的學生,才是真正的好學生!(讀)
四、鞏固所學
1、齊讀課文
2、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3、指導書寫:置、屜
五、擴展
請小朋友和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交流,能仿照課文再寫幾句詩嗎?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結合4月7日世界衛生日,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健康知識。
2.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梳子、牙刷、牙膏、肥皂、洗發劑、洗手液、沐浴露。
2.彩筆、畫紙、紙板制成的大牙刷、大梳子。
3.畫有幼兒刷牙、洗頭、洗澡圖案的墻飾。
活動過程
(一)語言領域的活動
1.了解名稱
教師分別呈現毛巾、梳子、牙刷,提問幼兒:這是什么?告訴幼兒:這些都是衛生用具,毛巾的英語名字是towel,梳子的英語名字是hairbrush,牙刷的英語名字是toothbrush。
教師分別呈現牙膏、肥皂、洗發劑,提問幼兒:這是什么?告訴幼兒:這些都是衛生用品,牙膏的英語名字是toothpaste,肥皂的英語名字是soap,洗發劑的'英語名字是shampoo。
2.學習詩歌
教師通過教幼兒學習“刷牙”的詩歌(小牙刷手中拿,潔白的牙膏擠一下,上面刷刷,下面刷刷,左面刷刷,右面刷刷,里面刷刷,外面刷刷,老師、爸媽都夸我是愛護牙齒的好娃娃),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習慣。
3.學說英語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墻飾,提示幼兒:brushing teeth的意思是刷牙,washing hair的意思是洗發,taking bath的意思是洗澡。
(二)健康領域的活動
1.自理生活
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教師和家長都要提醒幼兒刷牙;每次飯前便后,教師和家長都要提醒幼兒洗手。
2.做值日生
教師和家長鼓勵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做值日生,整理物品,清潔環境。
(三)科學領域的活動
教師把肥皂、洗手液、沐浴露、洗發膏、牙膏、梳子放在一個托盤里,讓幼兒觀看,并記住有哪些物品;教師用布把盤子蓋上,要求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從盤里拿出一樣物品,收藏起來;教師允許幼兒睜開眼睛,看看“什么東西不見了”。
(四)藝術領域的活動
1.音樂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邊唱英語歌曲“my toothbrush”,一邊用動作表現歌詞的內容:i have a little toothbrush. i hold it very tightly. ibrush my teeth each morning, and then again at night.
2.美術活動
幼兒在紙上畫出各種各樣的牙刷,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表演游戲
教師唱歌“brushes”(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brush our teeth, brush our teeth. 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hair,brush our hair,brus hour hair);幼兒手拿大牙刷、大梳子的道具,表演刷牙、梳頭的過程。
(五)社會領域的活動
1.請進來
教師請醫護人員、衛生保健人員來園,給幼兒講講保護牙齒和眼睛的知識。
2.走出去
教師、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兒保所、醫院的五官科,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活動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衛生”,據調查,牙病是我國發病率最高、患病人數最多的疾病之一,在上海,5歲兒童齲齒的發病率竟高達78%,可見,從幼年期開始就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教育,幫助幼兒養成愛牙護牙的習慣,豐富幼兒的衛生保健知識,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1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想認識他們嗎?(出示圖片)看看他們都在做什么?(學生回答)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你們真是個好孩子,我要向你們學習)
,你們做過這些事嗎?那你們也是好孩子。板書(好孩子)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問題呢?
一、想讀讀好孩子的故事嗎?
你想怎么讀?好,現在就請同學邊讀邊完成自己做的事。學生讀課文,畫生字,標自然段,想問題)
二、1有幾個自然段?(7)
2讀生字,(要想課文讀得好-------生字寶寶離不了)美麗的眼睛-------向前看!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剛才你們想知道的問題,你們讀懂了嗎?真了不起,讀了一遍課文,就知道了這么多,你們一定是用心讀了?墒抢蠋熯想讓你們更用心的'來讀,用你的體會,讀出感情來,行嗎?做到做不到------一看就知道!
三、理解課文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這次又能聽懂些什么?奶奶為什么這樣著急呢?他的感情用的好嗎?(好)你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他是個會聽講的好孩子,我們都來向他們學習,一起來讀這一段。
2奶奶還在擔心著,你看誰回來了?(出示圖片)誰回來了?小玲有沒有被雨淋濕呢?你看奶奶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想想,奶奶為什么會覺得奇怪呢?誰來讀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奶奶奇怪的語氣。是啊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聽聽小玲的回答吧!誰來讀?奶奶聽了以后是怎么說的呢?她是個好孩子,是指誰?為什么說小梅是個好孩子,奶奶是在夸小梅啊,那怎么來讀奶奶贊揚的語氣呢?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梅,齊讀__
3小玲沒有傘也能安全回家,那京京有傘當然就沒事啦!我們來接著往下讀。這么多同學想讀,那就站起來一起讀吧!(出示圖片)看看京京現在是什么樣子?要是你被雨淋成這樣,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怎么樣,怎么說呢?京京的奶奶是怎么說的?(他把傘借給路遠的朋友了)自已有傘不用,瞧把他淋成這樣!真傻!他是怎么想的呢?要是你,你能嗎?都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兩個小朋友,小京京他寧可自己被雨淋,把傘讓給了同樣需要雨傘的人。小梅為了不讓同學淋雨生病,主動護送同學回家,也許不只送小玲一個,也許會把每個沒帶傘的同學,風雨中的小梅這時可能身上早已被雨打濕了。此時,你最想對他們說的是什么?你們真是-------(好孩子)
四、同學們你們說說除了你京京和小梅這樣幫助人,關心人是好孩子嗎?
還有怎么做,也是好孩子呢?比如上課時,和爸爸去公園,中午吃完飯,和同學們發生爭吵時,是啊,好孩子,就在我們身邊,快快城夸夸我們班里的好孩子。其實好孩子就是你,好孩子就是我,只要我們都有一份愛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都是好孩子!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2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小孩,由于大部分的家長們的嬌生慣養,從小就養成了吃零食的習慣。因此大部分的孩子到了吃飯的時候就不愿意吃,這給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活動目標
1. 知道各種食物對身體都有好處,吃飯時應該什么都吃,不挑食,不吃零食等。
2.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3. 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 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有的.孩子只吃菜,有的孩子只吃飯,還有的只喜歡吃零食,父母們拿他們沒辦法。
2. 針對他們以上的缺點,鼓勵他們吃飯時飯和菜都要吃,同時要求他們盡量不吃零食等。
活動準備
白色小豬兩只(一胖一瘦),花的胖小豬一只(可為絨布教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瘦白小豬和胖小花豬,請幼兒猜猜它們倆為什么一個胖應該瘦,引出故事,《小花和小白》。
。ǘ┲v故事,并隨情節將瘦小白豬換成胖小白豬。
小花和小白
有兩只小豬,一只叫小花,一只叫小白。吃食的時候,小白一會兒不吃蘿卜,白菜,一會兒不吃土豆,玉米糊糊,小白長得又瘦又小。小花呢,它什么菜都吃,大口大口吃得真香,小花長得胖乎乎的。大公雞看見它們,吃驚的說“哎呀!小白怎么這么瘦。小花長得多壯呀!”小白學小花,什么菜,飯都吃,小白和小花長得一樣壯了,大公雞高興地笑了。
。ㄈ┯懻摚
1.吃飯到時候小白是怎么做的?小花是怎么做的?
2.小白長成什么樣子?小花長成什么樣子?
3.小白改掉挑食的毛病后變成什么樣子?
4.你們應該向誰學,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教學反思
1.將兩只胖小豬放在班上,幫助幼兒堅持做到吃飯不挑食,可建立“不挑食的好孩子”專欄,為幼兒貼水果或紅花作為獎勵。
2.在進餐時,向孩子介紹飯菜的名字,向他們簡介一下其營養價值,鼓勵幼兒做個不挑食的好孩子。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3
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第二冊第6課《好孩子要誠實》。
教學目的
通過學唱歌曲《好孩子要誠實》,教育學生說話要誠實,有錯就改。指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歌唱。
教材分析
《好孩子要誠實》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兒童情趣,第一段結束用小花貓的叫聲“喵、喵、喵”表示“怎么辦?怎么辦?”,第二段結束的“妙”字是“喵”的同音字,但卻表示“對!對!”,是贊美孩子的誠實態度。這里沒有說教、沒有責備,使兒童易于接受,而且全在兒童的心靈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教學設計
一、 組織教學 初感音樂
1、 聽音樂進教室。
。牎逗煤⒆右\實》的伴奏音樂,輕松愉快的拍手走進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
2、 師生問好(表演唱)。
X X | X X | 3 4 5 6 | 5— | 3 4 5 6 | 5— |
X X X X 頭兒點點,(點頭) 手兒擺擺,(招手)
1 2 3 4 | 5 6 5 | 5 4 3 2 | 1— ||
我們對您 說一聲 :“老師您好!”(鞠躬)
二、 故事導入 創設情境
師:(課件出示組圖)看看上面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1.玩耍2.闖禍3.逃罪4.認錯),你看懂了哪一幅?給大家說說!
學生分別講解每一幅圖,互相補充、各抒已見。教師順勢點撥,學生很容易發現,四幅圖其實有一定的聯系,讓學生互相討論,加以想象,組織一段語言。
你能利用這4幅圖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嗎?
請同學到臺前講故事,并獎勵小貼飾。
師: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啊?
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要抓住時機很自然的和學生對話,教育學生做事要誠實。(體現師生間的平等關系,)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教給同學們一首新歌,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誠實》。(板書課題)
三、 喚起共鳴 自由感覺
1、 感受音樂。
(放音樂)聽一聽,歌曲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讓
學生感受整體的音樂,并試著領悟歌詞大意。
2、 視覺感受。
(出示畫面)學生憑著歌詞大意講解畫面,教師復述
畫面小故事并與學生用神態和語言互相交流,字里行間要滲透做人要誠實,犯錯就要敢于承認的道理。
3、 學習歌詞。
。ù虺鲎帜唬╇S老師有節奏的讀歌詞;拍手齊讀歌詞;
分組、分角色朗讀歌詞。在學的過程中多變化形式,語言中加點花樣,把學歌詞當成一種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會枯燥,而且很愿意學,很有興趣。
4、 學習歌曲。
、 隨琴哼唱歌曲。
② 聽錄音范唱。
③ 師生同唱。
讓學生感受到歌曲語氣、情緒、角色的變化。教師巧妙的運用表情、力度、語調來演唱,把握歌曲的故事性,就能帶動學生也激情的演繹,把故事情節通過歌聲逼真的表現出來。師生共同(分組)演唱既鍛煉了學生模仿能力、合作能力,也協調了整節課中師生關系,體現了教學中師生共學、平等民主的學習形式。
④ 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生間簡單的談談對誠實的看法,讓學生對歌曲中小主人公的做法有個評價,介于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和對歌曲的喜愛,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W生之間互相鼓勵,自編拍手歌謠。)
四、 藝術提高 自由創作
讓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能夠通過自己對歌詞的理解、
對歌曲的認識,把故事情節、思想感情、歌曲旋律等用聲音、身體、樂器等方式演繹出來。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及表現的欲望,讓他們從創作過程和自由表現中體會自身價值和成就感。
1、 表演唱(自由設計演唱形式。)
① 對唱。
包括:分句、分段、男女、小組等形式。
、 一領眾和。
獨唱到臺前演唱,其他同學來小合唱;
獨唱頭飾表演唱,其他同學表演舞蹈(分組)。
2、 打擊樂器伴奏。(任意挑選樂器)
、 小組表演。3~4人伴奏,1~2人演唱。
② 整體表演。5~8人伴奏,其他同學演唱。
3、 集體表演。(師生共同參與)
學生自分三組,合唱、舞蹈、器樂。
教師加盟其中,利用頭飾、綢帶、打擊樂器、錄音機等充分準備后,進行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特長,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和學生一起唱,一起跳,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就像朋友一樣親切、近人,能夠讓他們放松的發揮,盡情的表演,同時教師又能利用肢體、音樂、表演近距離的達到育人的目的。
五、 輕松小結
。ㄝp音樂)結束了本節課的高潮部分,在學生余興未盡的情緒中讓學生帶著“誠實”走到課下,咀嚼一節課的余味。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懂得長大了要多做積極有益的事情。
2、感受“子”字兒個富有韻律的特點,學習平、翹舌音。
活動難點:
學習平、翹舌音。
難點剖析:
作為大班幼兒,語言的發展能力大大提升,除了能完整的朗誦兒歌外,還加入了平、翹舌音的學習。在這首兒歌中,“子”字的平舌音與其他平、翹舌音的區別和發聲方法,能準確到位的念準字音。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錄音機、字卡等等。
活動過程:
教學策略創意說明
一、使用幼兒用書,幼兒觀察圖畫,講述畫面內容,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句進行描述。
二、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邊提問邊理解。
2、教師配上快板念兒歌。
3、幼兒跟著教師念兒歌,重點練習平、翹舌音。
三、教師續編兒歌,激發幼兒爭做好孩子的積極性。
說說自己做過那些積極有益的事情,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內容巧妙的續編“子”字兒歌。
在此次活動中我加入了快板的形式,將快板和兒歌相結合。獨特的形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活動的時間還有多的話,我們還可以加入快板欣賞,讓幼兒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精華。
后續反思與調整策略:
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兒歌,在幼兒欣賞兒歌的同時,教師著重將韻腳的'自發音加重,讓幼兒自己發現了兒歌的特點。兩遍欣賞后,不少幼兒都發現了押韻的特點,而且對“子”字的韻腳非常感興趣,就是因為有了韻律,幼兒學起來就十分容易了,興趣也很足。教師在以后的幾遍加入了快板的“伴奏”,幼兒這首兒歌時有節奏的,加入快板后,節奏感更強,幼兒的興趣更強了,也讓幼兒自己打快板自己念兒歌,氣氛很活躍,學習效果也很理想。
但在學習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幼兒對“子”的韻腳感興趣,念起來也很有勁,其他的句子學習就不如這個了,導致在朗誦的時候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在今后類似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在安排學習過程中除了重點學習外,對其他的部分也不能忽視,也要考慮到教學的方式方法。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 15
設計意圖:
因為小孩子是不允許玩火的,所以小孩子對火還沒有很好的認識,不能對火控制好,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認識玩火的危險,火災會使人民的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初步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從而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當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2、使幼兒認識“嚴禁煙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等標志,知道它們的含義,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有關滅火的錄像,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濕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著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安全標志:“嚴禁煙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游戲:
滅蠟燭教師出示蠟燭,點燃。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
幼兒想出辦法后,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二、討論:
“出現了火情,該怎么辦?”“現在天氣干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滅火的辦法。認識安全標志:“嚴禁煙火”、“安全出口”、“火警119”。
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濕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三、請幼兒看錄像:
“前幾天,有個地方著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
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著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開窗,用水、沙子、濕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四、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著火的時候采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為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號。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著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五、火的小實驗:
1、燃燒蠟燭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并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著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里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么危害?(如燙傷皮膚、燒毀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六、延伸游戲活動:戶外游戲“勇敢的消防隊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實際生活中有過多次體驗的事情——著火為主題,對幼兒進行滅火、防火教育,帶有普遍性與典型性。讓幼兒帶著問題“著火了,怎么辦”,邊思邊做,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到“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教師的目標意識強,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緊扣“著火了怎么辦”這一中心。一開始,教師在做完“滅蠟燭”游戲后,馬上轉入引導幼兒討論“出現了火情怎么辦?”充分激發幼兒想出各種滅火的辦法。當幼兒看完錄像后,發現自己想出的辦法還有不足后,從而為“怎樣避免火災”問題的深入進行埋下了伏筆,使幼兒知道火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增強了防火、滅火的意識。
【班級交流會《我要做好孩子》教案】相關文章:
我要做好孩子作文07-29
《我要做好孩子》的句子06-23
我要做好孩子作文09-06
我也要做好孩子作文08-13
我要做好孩子作文(精品)08-11
我要做好孩子小學作文08-30
《我要做好孩子》讀書感03-02
我也要做個好孩子作文09-11
我也要做好孩子作文11-24
我要做個好孩子作文(精選41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