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晚渡黃河》原文賞析及作者簡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晚渡黃河》原文賞析及作者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晚渡黃河
唐·駱賓王
千里尋歸路,一葦亂平原。通波連馬頰,迸水急龍門。
照日榮光凈,驚風(fēng)瑞浪翻。棹唱臨風(fēng)斷,樵謳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霧繁。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千里”二句:描繪詩人回家途中渡河的情況。一葦,典出《詩經(jīng)·河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亂,橫渡。平源,詩中指黃河。
②馬頰:馬頰河,上寬下窄,形如馬頰,是唐代為分泄黃河洪水而開挖的,流經(jīng)河南、河北,在山東入渤海。
③龍門:即禹門口,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為黃河晉陜峽谷的南端出口。
④“照日”二句:描繪黃河波浪翻涌之狀。榮光,五彩云氣,古人認(rèn)為是吉祥之兆。
⑤“棹(zhào)唱”二句:描寫詩人聽到的船中棹歌與林中樵歌。棹唱,即棹歌,行船之人所唱的歌。樵謳,樵歌,砍柴之人唱的歌。
⑥迥(jiǒng):遠。
⑦逝川:流逝的河水,常用來比喻時間、生命等。典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⑧不歸魂:即客魂,此處是詩人自指。
白話譯文
從千里之外尋找回家的路途,多希望踩著一根蘆葦就能橫渡黃河。
波濤連通馬頰河,急流通到禹門口。
水面上五彩云氣耀眼,吉祥的浪花隨風(fēng)翻涌。
晚風(fēng)夾雜著船中棹歌,耳邊回蕩著林中樵歌。
岸邊遼闊夜空上的晚霞逐漸消散,深潭水面上的積霧愈加濃厚。
誰能忍受在流逝的河水之上漂泊?客魂在日暮依然不能歸家。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不詳,當(dāng)是詩人一次奉差外出于歸程中晚渡黃河時即景所作。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晚渡黃河》原文賞析及作者簡介】相關(guān)文章:
渡黃河原文及賞析02-26
《渡黃河》原文翻譯及賞析11-19
渡黃河原文翻譯及賞析09-24
渡漢江原文及賞析07-24
渡漢江原文賞析12-17
黃河原文賞析03-16
黃河原文及賞析04-29
《晚晴》原文及賞析07-26
晚桃花原文及賞析07-14
晚桃花原文及賞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