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時間:2025-05-10 09:44:49 稿件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優秀的評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1

      尹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于是尹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講幾點我的想法。

      優點:

      1、教師先出示一張學生圖片,讓學生從“前、后,側”觀察,然后又以盲人摸象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要全方位。

      2、利用學具(兔子模型),讓學生分小組,輪流交換位置進行觀察,并將觀察到得圖形,放到相應位置。

      3、環節清晰,環環相扣,語言親切,過渡自然流暢。

      4、重點突出,訓練充分,讓學生體驗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讓學生交換位置,并說出自己的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缺點:

      教師在前面的探究環節,未能將“左右”觀察的方法將透徹,導致后面學生做類似題型時出現疑惑。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2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關系的知識后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于是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兩點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么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選擇了自己的一段錄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看看桌子上又有一個紅布蓋著的物體,更加刺激了學生。揭開一看原來是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玩具—威尼熊。這時候學生的眼球還會不盯著老師嗎?

      不光是創設的情境抓住了孩子們好奇、好強、愛動手等心理特點,而且張老師在語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桌上是什么東西的時候,老師是這樣問的“猜猜我們桌上的小客人是誰呢?”再后來在你坐的位置上觀察小熊,然后“悄悄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個位置?”里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講故事、玩游戲一樣。可以說老師很善于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更加注意了語言等方面一些細微的地方。而且這些情境也確實有效、可行的。

      二、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動。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這節課最主要就是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威尼小熊這個形象。一開始讓孩子們充分地觀察后,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為了引導不同方向看到的也不一樣,老師進行了“換位置”游戲,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甚至到最后,老師讓學生動手用照相機拍攝他們所看到的威尼小熊。當展示到電腦上,孩子們不得不承認四個方向的小朋友看到的小熊確實是不一樣。

      通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終于獲得了關于“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這節課中老師有一題是四個小朋友從四個方向觀察一個水壺,然后把壺的照片和四個小朋友連一連。張老師讓學生觀察以后說一說就過去了。我覺得壺的前后面很容易,但要弄清壺的左右面卻是比較難的。所以這里我覺得換一種形式更好。可以讓孩子用肢體動作來演示給自己組的其他小朋友看,然后再用電腦顯示旋轉的茶壺,校對。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加入了游戲,還有孩子們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學生通過肢體的表現,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解決了問題,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3

      其實倪老師的這節課確切的說我是聽了3次,從第一次的準備到第二次的改進再到這次課的形成,我們也一起討論修改好多具體細節。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于是倪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整節課他講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分別坐在四個不同的位置,以活動課的形式將課堂教學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想法,有些不足之處或者不到位的見解望諒解。

      一、以活動形式開展教學,實物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倪老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在課堂一開始,倪老師就安排各個學生的座位,不同于常規的教學模式,小朋友們很有興趣,一個個熱情高漲,老師順勢提上課的要求。倪老師將自己在家里的儲蓄罐從各個不同角度拍了幾張照片,讓學生猜猜是什么物體,學生各抒己見,一步步接近實物,老師及時總結觀察物體要全面。同時倪老師給每個小組分發了一只不同顏色的小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開始仔細觀察小象,這節有趣的數學課拉開了序幕。

      二、教學環節生動有趣,步步緊扣。

      分發小象完畢后,倪老師以一句“你愿意跟小象做朋友嗎?”拉近了學生與小象的距離,也更加激發學生想要了解小象。“說說你在小象的什么位置”很自然的引出下一個知識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倪老師多次安排小組討論匯報,小組各個學生交換位置觀察等活動,這樣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才是全面的、有序的。

      但整節課下來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板書的安排還可以再設計簡潔明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量還不是很大,我們對板書的要求自然會更高。其次新課標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淡化方位點,避免出現前、后、左、右,以免引起歧義。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05-08

    《觀察物體》評課稿08-31

    《觀察物體》評課稿07-02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精選9篇)07-25

    《觀察物體》評課稿(11篇)10-16

    《觀察物體》的評課稿(精選11篇)12-24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通用8篇)06-16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03-09

    《觀察物體》評課稿(通用27篇)11-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第一情网站久久网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