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的實驗報告

    時間:2023-11-01 15:35:18 登綺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加熱的實驗報告10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加熱的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加熱的實驗報告10篇

      加熱的實驗報告 1

      【課題】探究水沸騰前后的特征

      【器材】鐵架臺、酒精燈、大試管(或燒杯、石棉網)、水、火柴

      【步驟】

      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

      2.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水加熱至沸騰。觀察水沸騰過程中的`實驗現象。

      沸騰前的特征

      對比觀察

      沸騰時的特征

      【現象】

      【課題】使用溫度計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規律

      【器材】鐵架臺、酒精燈、大試管(或燒杯、石棉網)、溫度計、水、火柴

      【步驟】

      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

      2.用橫軸表示時間,用縱軸表示溫度,在下圖中作出水沸騰時的溫度 — 時間關系圖像。

      【結論】水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_;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_。

      加熱的實驗報告 2

      實驗目的:

      觀察水沸騰時的特點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紙板、溫度計、水、秒表

      實驗步驟:

      1、向燒杯中注入溫水,用酒精燈加熱。

      2、觀察沸騰前后水的溫度變化和氣泡上升過程中大小變化的情況。

      3、當水溫升到90℃時,每隔30秒記錄溫度計的示數。

      4、沸騰后,拿走酒精燈停止加熱,觀察水的.沸騰情況。

      以時間為橫坐標,溫度為縱坐標,根據記錄用描點法作出水的沸騰圖像。

      實驗結論:

      (1)氣泡: _________(選填“由大變小”或“由小變大”)。

      沸騰后::氣泡在水中上升過程中, _________(選填“由大變小”或“由小變大”)

      (2)溫度: 。

      沸騰后:繼續對水加熱,水的溫度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保持不變”)。

      (3)吸放熱情況:水沸騰需要_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總結:

      水沸騰的條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兩個條件必須 滿足才能沸騰)。

      根據實驗得出水沸騰的特點:

      (1)溫度條件: 沸騰時在(選填“一定”或“任何”)溫度下發生的;

      (2)發生的部位:在液體的 和 同時發生;

      (3)劇烈程度: 沸騰是一種 的汽化現象。

      加熱的實驗報告 3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 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后用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并使濾紙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 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加熱的實驗報告 4

      實驗題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加熱的實驗報告 5

      一、實驗題目:

      固態酒精的制取

      二、實驗目的:

      通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于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

      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

      250ml燒杯三個 1000ml燒杯一個 蒸餾水 熱水 硬脂酸 氫氧化鈉 乙醇 模版

      五、實驗操作:

      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后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制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后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性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制備工藝并不復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性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后兩次加熱溶解,較為復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周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后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

      3 、溫度的影響: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 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 度時,兩液混合后并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后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制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 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 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隨著NaOH 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對酒精凝固性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 以上時,就可以使制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添加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加熱的實驗報告 6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 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后用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并使濾紙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 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加熱的實驗報告 7

      一、實驗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備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氣蒸餾的原理、用處和操作;

      3.學習并掌握固體有機化合物的提純方法:脫色、重結晶。

      二、實驗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發生Perkin反應。

      2.反應機理如下:乙酸肝在弱堿作用下打掉一個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主要藥品:無水碳酸鉀、苯甲醛、乙酸酐、氫氧化鈉水溶液、1:1鹽酸、活性炭

      2.物理性質

      主要試劑的物理性質

      名稱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點/℃-26沸點/℃179外觀與性狀純品為無色液體;工業品為無色至淡黃色液體;有苦杏仁氣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氣味;其蒸氣為催淚毒氣白色至淡黃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氣

      四、試劑用量規格

      試劑用量

      試劑理論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無水碳酸鉀7.00g10%NaOH40.0ml鹽酸40.0ml

      五、儀器裝置

      儀器:150ml三口燒瓶、500ml燒杯、玻璃棒、量筒、200℃溫度計、直形冷凝管、電磁爐、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濾紙、布氏漏斗、吸濾瓶、錐形瓶

      2.裝置:

      六、實驗步驟及現象

      實驗步驟及現象時間步驟將7.00g無水碳酸鉀、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燒瓶中搖勻現象燒瓶底部有白色顆粒狀固體,上部液體無色透明加熱后有氣泡產生,白色顆粒狀固體13:33加熱至微沸后調解電爐高度使近距離加熱回流30~45min逐漸溶解,由奶黃色逐漸變為淡黃色,并出現一定的`淺黃色泡沫,隨著加熱泡沫逐漸變為紅棕色液體,表面有一層油狀物冷卻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攪拌、輕壓底部固體14:15搭好水蒸氣蒸餾裝置,對蒸氣發隨著冷卻溫度的降低,燒瓶底部逐漸產生越來越多的固體;隨著玻璃棒的攪拌,固體顆粒減小,液體變黏稠燒瓶底部物質開始逐漸溶解,表面的'生器進行加熱,待蒸氣穩定后在通入燒瓶中液面下開始蒸氣蒸餾;待檢測餾出物中無油滴后停止蒸餾將燒瓶冷卻,再把其中的物質移至500ml燒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燒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燒杯中,攪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熱至沸騰趁熱過濾,移至500ml燒杯冷卻至室溫后,邊攪拌邊加入1:1鹽酸調節溶液至酸性量油層逐漸融化;溶液由橘紅色變為淺黃色加入活性炭后液體變為黑色抽濾后濾液是透明的,加入鹽酸后變為乳白色液體冷水冷卻結晶完全后過濾,再稱燒杯中有白色顆粒出現,抽濾后為白色固體;稱重得m=6.56g實驗數據記錄

      七、實驗結果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5ml無水碳酸鉀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鹽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試劑實際用量成品6.56g理論產量:0.05*148.17=7.41g實際產量:6.56g。產率:6.56/7.4xx100%=88.53%。

      八、實驗討論

      1.產率較高的原因:

      1)抽濾后沒有干燥,成品中還含有一些水分,使產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脫色時間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項

      1)加熱時最好用油浴,控制溫度在160-180℃,若用電爐加熱,必須使燒瓶底離電爐遠一點,電爐開小一點;若果溫度太高,反應會很激烈,結果形成大量樹脂狀物質,減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熱回流,控制反應呈微沸狀態,如果反應液激烈沸騰易對乙酸酐蒸氣冷凝產生影響,影響產率。

      加熱的實驗報告 8

      化學振蕩操作說明

      1.根據需處理工件選用合適的磨料,投入研磨機,視工件的實際情況大小 配好藥劑PM600,并對工件進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為止。

      2. 當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細時,即關閉排水閥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調高研磨頻率進行研磨。

      3. 當工件變灰白色時,對工件進行檢測。如工件表面情況不甚理想(紋路過 深)對工件進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澤一至,無白霧霧及麻點黑斑的感覺。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對工件進行徹底清洗。投入拋光劑及防銹劑進行拋光處理30min,拋光速度視工件大小及機臺大小而定。

      備注:

      1.選用磨料之原則:不堵塞工件及不擴孔為原則。

      2.工件端面刀痕過深時,退至車床組做端面研磨處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時間后,若發現石頭翻轉過慢時或是石頭過黏時,對研磨機內加入適量的水潤滑 。

      4.大鍋處理量為200~250kg,小鍋處理量為50~80kg。工件越長處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黃油一次,設備間隔使用每72hr打黃油一次。

      化學振蕩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業安全守則

      (一)噪音作業勞工必需戴用聽力防護具。

      (二)過量噪音曝露會造成重聽,聽力損失永遠無法治療。

      (三)聽力防護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達鼓膜前予以減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區內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聽到警報信號為原則。

      (五)戴用聽力防護具建議

      1.公司醫務人員將指導如何戴用聽力防護具。

      2.適應戴用聽力防護具,由短時間戴用而至整個工作日戴用,建議戴用時間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聽力防護具仍覺得不舒服,找公司醫務人員協助。

      4.聽力防護具若有損壞、變形、硬化時送安全衛生單位更換。

      5.聽力防護具若遺失時,應即至安全衛生單位領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潔一次。 (附)記住下列事項:

      (一)最佳聽力防護具系適合您戴用它。

      (二)正確的戴用聽力防護具可達良好保護的目的,小的漏泄將破壞防護具保護其有效性。

      (三)說話咀嚼東西等會使耳塞松動,必須隨時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潔,不會發生皮膚刺激或其它反應。

      二、化學作業安全守則: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項:

      1.工作人員必須依照指示及標準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變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員必須戴防護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圍兜等防護器具。

      3. 各種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學品,必須分別擺放,加以明顯標示防止誤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須為標準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裝化學品的容器,如有破裂應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點,妥善處理。

      5. 防護手套使用前,必須檢查,檢查方法如下:將手套內充氣,捏緊入口,往前壓使膨脹若膨脹后又萎縮或有漏氣現象,即表示該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蝕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護具,使用后必須用清水沖洗。

      8. 不得將酸類與易燃物互混或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戲,更不得以化學品做與工作無關的`試驗或其它使用。

      10.廢酸、廢棄易燃物應予適當的處理,不得隨意排棄,以免危險。

      11.化學品應貯放于規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貯放化學品。

      12.工作場所,應設緊急淋浴器,并應能隨時提供大量的水,以應付緊急情況的沖洗。

      13.隨時注意安全設施及保護衣物的安全程度須要時,應更新防護具物、設施,不得誤。

      14.工作間不可將工作物投擲于槽內,以免酸堿潑濺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應置于完全不與其它物沖擊處。

      16.傾倒酸液時,須將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墜入酸液中時,須用掛鉤取出。

      (二)搬運:

      1.為防止搬運時化學物質的泄露,搬運前應先將盛裝容器的旋蓋擰緊,并穿著不浸透性防護圍巾或圍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膠鞋。

      2.在搬運化學物質地區 ,應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凈,注意防止滑溜。

      3.搬運化學物質應嚴防容器的碰撞、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4.使用手推車搬運化學物質時,先檢查車輛狀況,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傷要迅速以大量清水沖洗,并作緊急救護,必要時應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檢查。

      (三)異常事故的處理:

      停止作業,立即通知作業主管。

      2. 確認異常事故的原因及種類。

      3. 決定處理因素:依異常事故的大小、作業主管及人員采取的措施。

      ①修護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檢修工作。

      ②由作業主管及人員自行調整異常狀況。

      ③在有發生災害的可能時,應即疏散作業人員。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應迅速洗除化學物,并迅速的將傷者移離污染場所。

      2. 與皮膚接觸迅速以大量的水沖去。與皮膚的觸面積太廣時應脫去衣服,并維持至少十五分鐘以上的沖洗。

      3. 與眼睛接觸,即使少量進入眼睛也應以大量水沖洗十五分鐘以上。可使用洗眼器,從水管流出的溫和水流,或清潔容器倒出均可。在沖洗十五分鐘后疼痛仍存在,沖洗仍應再延長十五分鐘。傷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加熱的實驗報告 9

      [實驗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滌、使用及加熱、溶解等操作。

      2、掌握臺秤、煤氣燈、酒精噴燈的使用。

      3、學會液體劑、固體試劑的取用。

      [實驗用品]

      儀器:儀器、燒杯、量筒、酒精燈、玻璃棒、膠頭滴管、表面皿、蒸發皿、試管刷、

      試管夾、藥匙、石棉網、托盤天平、酒精噴燈、煤氣燈。

      藥品:硫酸銅晶體。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實驗步驟]

      (一)玻璃儀器的洗滌和干燥

      1、洗滌方法一般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試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凈,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凈可用重絡酸加洗液浸泡處理(浸泡后將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復使用),然后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凈后不急用的玻璃儀器倒置在實驗柜內或儀器架上晾干。急用儀器,可放在電烘箱內烘干,放進去之前應盡量把水倒盡。燒杯和蒸發皿可放在石棉網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時,試管口向下,來回移動,烤到不見水珠時,使管口向上,以便趕盡水氣。也可用電吹風把儀器吹干。帶有刻度的計量儀器不能用加熱的方法進行干燥,以免影響儀器的精密度。

      (二)試劑的取用

      1、液體試劑的取用

      (1)取少量液體時,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可用量筒(或量杯)。讀取量筒液體體積數據時,量筒必須放在平穩,且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應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來水、蒸餾水洗滌至內壁不掛水珠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體洗滌2-3次。

      2、固體試劑的'取用

      (1)取粉末狀或小顆粒的藥品,要用潔凈的藥匙。往試管里粉末狀藥品時,為了避免藥粉沾到試管口和試管壁上,可將裝有試劑的藥匙或紙槽平放入試管底部,然后豎直,取出藥匙或紙槽。

      (2)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要用潔凈的鑷子夾取。裝入試管時,應先把試管平放,把顆粒放進試管口內后,再把試管慢慢豎立,使顆粒緩慢地滑到試管底部。

      (三)物質的稱量

      托盤天平常用精確度不高的稱量,一般能稱準到0.1g。

      1、 調零點 稱量前,先將游碼潑到游碼標尺的“0”處,檢查天平的指針是否停在標尺的中間位置,若不到中間位置,可調節托盤下側的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到零點。

      2、 稱量 稱量完畢,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游碼移至刻度“0”處,天平的兩個托盤重疊后,放在天平的一側,以免天平擺動磨損刀口。

      [思考題]

      1、 如何洗滌玻璃儀器?怎樣判斷已洗滌干凈?

      答:一般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試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凈,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凈可用重絡酸加洗液浸泡處理,然后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淋洗。

      2、 取用固體和液體藥品時應注意什么?

      答:取粉末狀或小顆粒的藥品,要用潔凈的藥匙,將裝有試劑的藥匙或紙槽平放入試管底部,然后豎直,取出藥匙或紙槽;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要用潔凈的鑷子夾取,裝入試管時,應先把試管平放,把顆粒放進試管口內后,再把試管慢慢豎立,使顆粒緩慢地滑到試管底部。

      加熱的實驗報告 10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本章的重點。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和鞏固上一節的知識,并為下一節堿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鈉的化合物中,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學好本節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指導應用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學情,本節課共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過氧化鈉的性質;

      第二課時: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鑒別方法。

      以下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過氧化鈉的性質并能夠熟練的運用。通過對過氧化鈉用途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Na2O2與H2O、CO2的反應作為引領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通過教學設計,授以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比法、實驗探究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在較自由的互動式、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過程培養學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質疑的精神以及科學求真的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

      (2)教學難點: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

      二、說學情

      1、知識儲備: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學過燃燒的三要素,通過上節對金屬鈉的學習,學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熱情。

      2、學生特點:

      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有限,雖對探究性實驗感興趣,但卻不一定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和探索本質。故:本節課中,我將多設疑、多激疑引導,讓學生都能動起手來,把實驗作為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三、說教法

      我的理念:建構主義理論鋪開課堂,由舊知引入新知,認知沖突或疑惑激發興趣。

      1、本節采用:“互動式”、“啟發—探討式”的實驗引導分析的方法。

      2、實驗方面: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學生兩人分組實驗。

      3、多媒體輔助教學、學案導學。

      宗旨:將課堂還給學生。

      四、說學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現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質→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2、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由Na2O2的性質,分析用途。

      五、說教學過程

      一共分為四個階段,引入探究階段、總結歸納階段、練習強化階段及課后鞏固階段。

      【引入階段】

      創設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據情景設疑:“為什么能夠著火?”喚醒學生舊知識中關于燃燒三要素的認識,并以此展開后續教學。

      情景化設疑:如果我們有了燃燒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該怎樣去生火呢?學生發展思維。從而引出吹氣是否能夠生火?

      對比實驗驗證猜想:未經處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著火,加點固體物質,再吹,通過現象“生火”,從而引出吹氣能讓棉花著火的神奇物質:過氧化鈉及其物理性質。

      【探究階段】

      新疑問:有了過氧化鈉,吹氣是否就能夠生火呢?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引出必定為人呼出的氣體與Na2O2作用生火。

      新疑問:人呼出的氣體有CO2、H2O、O2、N2,到底是誰的作用呢?

      學生討論引出:空氣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氣中,不能生火,從而引出生火的原因應是CO2、H2O與Na2O2作用生火。

      過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見的滅火材料嗎?又如何去生火呢?

      實驗驗證解決懸疑1:

      探究CO2與Na2O2作用是否能夠生火。

      學生演示實驗一:

      向集滿CO2的集氣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結論:CO2與Na2O2作用能夠生火,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有O2,繼而分析得出產物Na2CO3;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推出這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過渡:CO2能夠生火,水不是能滅火嗎?它在中間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從而引入到對水的探討。

      實驗驗證解決懸疑2:

      探究H2O與Na2O2作用是否能夠生火。

      學生演示實驗二:

      滴水生火

      結論:H2O與Na2O2作用能夠生火,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對燃燒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與H2O反應的可能產物有O2,繼而分析得可能產物NaOH;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推出這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過渡:是否真是這樣呢?

      學生分組實驗:

      探究Na2O2與H2O的反應

      學生根據現有儀器設計實驗方案,師生互動討論出方案后,進行實驗探究驗證猜想。同時,以實驗報告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并由觀察到的現象去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能夠將實驗與理論相結合。

      本節課中,我是一步一個臺階的'由舊知:燃燒的三要素、CO2、H2O能滅火引出新知Na2O2與H2O、CO2的反應,從而達到攻克難點。

      【總結歸納】

      學生自主總結完成對Na2O2知識的整理。

      以一首小詩來完成對Na2O2知識的高度概括,并激發學生研究化學的興趣。

      小詩

      過氧化鈉色淡黃,與水反應可生氧;

      強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紅后退場;

      二氧化碳也反應,密封保存記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潛水受贊揚!

      【練習強化】

      設置了不同難度的習題,以基礎的實驗現象,提升至雙線橋法表示電子的轉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過氧化鈉粉末,振蕩,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A、溶液仍為無色

      B、溶液最終為紅色

      C、有氣泡產生,溶液最終為紅色

      D、有氣泡產生,溶液先變紅色最終為無色

      2、用雙線橋法表示Na2O2與CO2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求出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原子個數之比。

      【課后鞏固】

      1、查閱資料完成科普小論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設置課后習題鞏固知識。

      課本:P31頁一、填空題:1二、選擇題:1、2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見證過神奇的吹氣能讓棉花著火,必然對Na2O2有著濃厚的興趣,順勢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完成科普小論文,比拼“誰的Na2O2更精彩”。

      在這里,將學習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生產與生活。

    【加熱的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7

    示波器的使用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測量血壓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大學化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6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6

    加熱設備租賃合同01-12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6

    鉗工實訓鉗工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6

    紙杯旋轉燈實驗報告范文-實驗報告01-26

    中學物理力學的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女同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