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時間:2024-11-14 22:21:37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試卷,在各領域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卷,試卷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你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算得上好試卷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1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 32 分)

      1、下列注音正確的一組詞語是( A )

      A.眇眇(miǎo ) 裊裊( niǎo) 修葺(qì) 潺湲(chányuán) 薜荔(bìlì)

      B.滿襟(jīn)樓觀亭榭(guān)會稽(kuàijī)鷓鴣(zhègū)凝睇(tì)

      C.回眸(móu)膚如凝脂(shī) 玉扃(jiōng) 水裔 (yī) 葭葦(jiā )

      D.鼙鼓(pí) 躑躅(chíchú)棲鶻(qī hú) 縈紆(yū) 迤邐(yǐlǐ)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A. 其中綽約多仙子 (美麗輕盈的樣子 ) 青冥浩蕩不見底 (天空)

      含情凝睇謝君王 (眼睛)

      B .吞聲躑躅不敢言 (徘徊不前)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夜晚)

      栗深林兮驚層巔 (使……戰栗) (使……震驚)

      C. 憑軒涕泗流 (眼淚和鼻涕) 吳楚東南坼 (分裂 劃分)

      兩朝開濟老臣心 (開創扶助)

      D. 月照花林皆似霰 (雪珠) 錦官城外柏森森 (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艷艷隨波千萬里 (波光蕩漾的樣子)

      3.下列有關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

      A.《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

      B.杜甫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C.歐陽修是我國唐代繼杜甫之后又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D.我國文學史上向來“風騷”并稱,“風”指以“國風”為代表的《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騷”指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它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

      4.《蜀相》和《書憤》都有對諸葛亮的追懷,也都有作者因難以實現理想抱負的感慨,比較閱讀,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D )

      A.《蜀相》前四句寫景,由遠而近,不寫建筑而著眼草木,透落出詩人面對青草啼鶯時感受到的寂寞和蒼涼,從而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蜀相》中的諸葛亮不僅是作者的游祠時的瞻拜對象,更是他心儀已久的名臣楷模,遙想諸葛亮的偉業和早逝,同所有英難一樣,杜甫早已涕淚似橫。

      C.《書憤》的題義是書寫憤懣,詩中雖無“憤”字卻以憤貫穿始終,從早年的壯志難酬到暮年的報國無門,都表現了理想與現實沖突在詩人心中造成的創痛。

      D.與杜甫詩借景仰諸葛亮之情不同,陸游在《書憤》中以諸葛亮自況,意在借《出師表》之名發出師之吶喊,要求朝廷盡快整軍北伐。

      5.《春江花月夜》中貫穿全詩的中心景物是( D )

      A.春

      B.江

      C.花

      D.月

      6.下列對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的形象的分析中,不當的一項是(D )

      A.主體部分描繪的是夢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詩人運用想象夸張的手法,描繪夢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詩人描繪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與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

      D.詩人描繪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經歷的曲折反映,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D )

      例句:項伯殺人,臣活之。

      A.乃引兵解而東歸。

      B.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C.馬童面之。

      D.令諸君知天亡我。

      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B )

      ①項王軍壁垓下 ②良庖歲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禮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9、下列各項解釋有誤的一項( A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販貨的行商。

      D、渺彌:形容水勢浩淼,廣闊無邊。

      10.下列帶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C )

      A.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把

      B.復以小艇游廟中 用

      C.若稍飾以樓觀亭榭 把

      D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并且

      11、與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項( B )

      A、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

      B、若稍飾以樓觀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也。

      D、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

      12.以下各句中詞類活用與其他句不同的是( B )

      A.岸土赤而壁立

      B.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掠江東南去

      D.上干云霄

      13.下列加點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C )

      A.六王畢,四海一 B.人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C.奈何取之盡錙、銖 D.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4.下列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 )

      A.盤盤焉,囷囷焉 B.驪山北構而西折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誰得而族滅也

      C.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5.下列加點詞語含義與現在相同的一組是( C )

      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②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③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④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⑤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語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16.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 )

      ①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二、默寫:(8分)

      17.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

      2、 ,羨長江之無窮。《赤壁賦》

      3、信誓旦旦, 。《氓》

      4、 ,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5、 ,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

      6、 ,雄飛從雌繞林間。《蜀道難》

      7、 ,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8、別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三、名著閱讀:(10分)

      18. 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A )(C )(4分)

      A.葛朗臺平生有一次買賣,與他交易的那位猶太人老把兩手捧著耳朵,假裝聽不清,同時結巴的厲害。葛朗臺看透那位猶太人的詭計,并從中獲利。 《歐也妮﹒葛朗臺》

      B.為了款待侄子,拿儂要去買肉,葛朗臺說做烏鴉湯就好,拿儂不想拿吃死人肉的烏鴉來煮湯,葛朗臺說:“咱們就不吃死人嗎?什么叫遺產?” 《歐也妮﹒葛朗臺》

      C.時值天氣炎熱,蜀軍七百里連營屯于赤火之中。劉備聽馬良的諫言,命各營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澗。 《三國演義》

      徐庶離開劉備來到曹營。徐母因兒子棄明投暗而自縊。徐庶心向劉備、諸葛亮,雖在曹營,終身不為之設一謀。 《三國演義》

      D.當流浪漢們攻打圣母院時,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奮勇抵抗。克洛德趁亂騙出愛斯梅拉達。國王下令鎮壓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前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巴黎圣母院》

      19. 簡答題:(二選一)(6分)

      1、“我愛過的人”指的是誰?伽西莫多為什么愛他們?最后是如何對待他們的?請簡述。他(伽西莫多)從心底里發出了一聲嗚咽:“啊!都是我愛過的人呀!”(第十一卷)

      2、請簡述“失街亭”這一情節,并指出“大事去矣”中的“大事”指什么?

      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第95回)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4分)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廓。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20)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答:

      (21)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22).《春江花月夜》詩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識”與唐代詩人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異曲同工之妙。問:二者情感內涵有何不同?(3分)

      (23).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與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描寫海上月出時都用“生”而不用“升”。為什么?請分析。(5分)

      五、文言文閱讀。(26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題。(10分)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節選自《莊子·養生主》)

      2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

      ①視為止,行為遲 ②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2分)( B )

      A.依乎天理 B.而刀刃者無厚

      C.雖然,每至于族 D.視為止,行為遲

      26.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27.庖丁解牛技藝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請根據原文加以概括。(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8—34題。(16分)

      登泰山記 (節選) 姚 鼐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①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皆不及往。

      注:①古代博戲名,后為擲骰的泛稱。這里解釋為骰子。

      (28)對下列句子中劃橫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

      A.戊申晦 晦:農歷每月的十五日。 B.極天云一線異色 極:盡。

      C.絳皓駁色 絳:大紅。 D.正赤如丹 丹:朱砂。

      (29)下列句子中劃橫線詞的意思與例句中劃橫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例: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B.或曰:此東海也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30)比較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B )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極天云一線異色。

      其遠古刻盡漫失。 世皆謂之天門云。

      A.兩個“漫”字相同,兩個“云”字也相同。 B.兩個“漫”字不同,兩個“云”字也不同

      C.兩個“漫”字相同,兩個“云”字不同。 D.兩個“漫”字不同,兩個“云”字相同

      (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C )

      A.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B.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C.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 D.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32)下列句子與“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

      A.若稍飾以樓觀亭榭 B.信造化之尤物也者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B )

      ①須臾成五采 ②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①一下子變成了五種顏色。 ②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照著。

      B.①一會兒變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照著。

      C.①一下子變成了五種色彩。 ②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時被太陽照著,有時沒有照著。

      D.①一下子變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時被太陽照著,有時沒有照著。

      (3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35)作文。(60分)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狂歡過后總是落寞和悲傷。請以《我的快樂》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鮮明,思想真實;立意新穎,語言有力。不要套作,不要抄襲。不少于850字。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A

      3.C

      4.D

      5.D

      6.D

      7.D

      8.B (①壁:名詞作動詞,設營駐守;②歲:名詞作狀語,每年;③禮:名詞作動詞,禮待;④義:名詞作動詞,堅守道義;⑤日:名詞作狀語,一天一天地;⑥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

      9.A

      10.C

      11.B

      12.B

      13.C A項“一”:統一;數詞 。B項“愛”:喜歡;吝嗇,吝惜。C項“取”:動詞,拿。D項“族”:名詞,家族;動詞,滅族。

      14.D A 項“焉”:形容詞詞尾;代詞,代宮女。B項“而”:前一個“而”連接兩個動作行為;后一個“而”表修飾。C項“夫”:前一個“夫”名詞,……的人;后一個發語詞。D項的“于”都為“比”。

      15.C

      16.B兩個“之”前一個為代詞,一為結構助詞;兩個“而”都是連詞,前一個表轉折,后一個承接。

      17.默寫: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哀吾生之須臾

      不思其反

      仰觀宇宙之大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但見悲鳥號古木

      煢煢孑立

      8、此時無聲勝有聲

      18. A.C

      19.(略)

      20.前兩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兩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擬人。

      21.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

      22.“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識”雖對人生有感傷,但是短暫的。并不頹廢和絕望。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追求和熱愛。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表達的是風物依舊、人生易老的感慨、悲傷、無奈。傷感之情濃厚。

      23.第一,“海上生明月”一句,歷代論家認為是“意境雄渾闊大”的千古佳句。人們吟誦著它,就仿佛看到了一輪明月正從無垠的大海中騰涌而出,粼粼的波光閃爍通明,把天地之間映照成一片銀色的世界。這里,“生”字堪稱是全篇的詩眼,‘生’給人無限的遐思,“生”蘊含著無限情感。第二,擬人手法將月的情態完全描繪出來,點明了大海與明月的關系,好像大海孕育了明月。在詩中,大海、明月本是自然界兩種自然現象,而作者卻以一個“生”字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力——明月不是從海上升起,而是明月由大海中出生。與下句中的“天涯共此時”遙相呼應,作者明是寫景,實則抒情,把那種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發揮到了極致。第三,“海上升明月”呢?雖然和“海上生明月”僅一字之差,而且“升”“生”二字讀音完全相同,但給人的感覺卻大不一樣。它只是就景寫景,大海成了一個地點,一個背景,和月亮的關系顯得模糊。原詩中的那種壯闊、雄奇、靈動的氣象因此大為減弱以至完全消失。第四,同樣道理,在唐代另外一位詩人張若虛那首著名的長詩《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樣的描寫: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生”而不用“升”,實乃為出神入化的點睛之筆。

      24.A(為:介詞,因為。于:介詞,與、同;介詞,對于)

      25.B(刀刃:刀口。A.天理:文中: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今:天然的道理。C.雖然:文中:即使這樣;今:轉折連詞。D.行為:文中:行動、因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面的活動。)

      26.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么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27.(1)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

      (2)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3)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28.A

      29.D

      30.B

      31.C

      32.C

      33. 這天看見途中路兩旁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滅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邊的石碑,都沒來得及去看。

      34.B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 2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其后問題。(6分)

      詠赤壁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詩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①。

      【注】銅雀:銅雀臺,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國都城。二喬:喬公之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1)下面對兩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3分)

      A.這兩首七絕都是懷古詩,詠嘆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實。

      B.李詩宏觀地描寫了周瑜火攻的氣勢及曹軍戰船灰飛煙滅的結果。

      C.杜詩從細節入手,將操軍劍斷戟折的苦戰場面展現在讀者面前。

      D.李詩客觀地述說了瑜勝操敗的歷史,沒有明顯的褒貶傾向性。

      E.杜詩則暗含對操軍兵敗的'惋惜,慨嘆偶然因素對歷史的影響。

      (2)就杜詩的后兩句,寫一段鑒賞性文字。(3分)

      答:

      (1)C E (C杜詩中未表明劍斷戟折的是操軍,且沒有“苦戰場面”的“展現”。E 杜詩沒有“對曹軍兵敗的惋惜“)(3分,對一項得1分,兩項全對得3分)

      (2)示例①從假設角度反思歷史,指出如果沒有東風的幫助,歷史可能改寫。見解雖不一定正確,卻表現了詩人的智慧與才情,使全詩深沉而有韻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將沒有偶然因素、歷史可能改寫的抽象思考表現得形象生動。(3分,抓準角度1分,結合詩句1分,效果分析1分)

    【高二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期考試卷】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06-24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07-07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10-04

    學期總結例文欣賞07-22

    學期總結范文欣賞05-02

    燕子的語文教案欣賞05-07

    高二上學期語文教學總結范文09-10

    高二語文備課組的學期工作總結09-15

    興寧一中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06-23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48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 先锋全部色资源在线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好看的AV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