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5篇(精)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保證幼兒游戲的權利,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讓幼兒自由選擇游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和發展。那么怎么樣的游戲區域才能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呢?
根據我們活動室空間小的實際問題,不可能設立大多的區角,滿足不了幼兒的所有愿望。所以經過反復思索,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在班中開設一個自由活動區。自由活動區是以角色游戲為主.是幼兒按意愿創設的活動區,它與其他角色游戲所不同的是沒有固定的主題內容,而是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意愿,自主確定主題內容。
自由活動區在自主活動時間段開設,由幼兒自由選擇主題、自由結伴。自由活動,還能更好地培養自主能力,發揮小主人的作用。在確定活動內容之前,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動室內的游戲材料,來設置相關的場景。如,幼兒想開個小超市,就由幼兒自己動手收集游戲所需的材料共同擺放小超市的`場景;想玩小醫院的游戲,就找來醫生經常用的用具等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不僅要學會合理擺放,而且還要學會合理收拾。教師不過多干預幼兒,只給幼兒提供固定的擺放場地,讓幼兒盡情地做游戲的小主人。
由于在自由活動區中可以不斷變換各種游戲。幼兒不受局限,更有利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如,在玩小醫院時,幼兒想到病人需要吃飯,于是又增設了一個小餐廳,為病人提供送飯服務。又如,在玩影樓游戲中,幼兒發現來照相的顧客,如要進行一番梳裝打扮,照出相來會更漂亮,于是又增設了美容美發的項目。在一個區域中進行多種角色游戲的結合,不但進一步提高了幼兒活動的興趣,而且也為幼兒更好地發揮主體性創造了便利條件。
開設自由活動區,我們老師盡可能地解放思想,允許幼兒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多提供半成品材料,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餐廳組的孩子發現只有一張桌子,客人多了坐不下了,孩子們就自己動手再去搬個紙箱來當桌子。當我們放開手讓孩子們自由了,他們就會尋找著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在老師準備的材料中去挖掘滿足自己游戲的需要。
自由活動區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幼兒在其中嘗試著多種交往方式,通過分享、協商、謙讓、互助進行交流與合作。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都促使幼兒去調節自我,理解他人,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系。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2
早操活動結束了,小伙伴象平常一樣照舊很興奮的說著話,在等著我叫“請坐好,老師要點名了”。這天我不想叫,用眼看看他們,孩子們讓我看的莫名其妙,一個個寧靜下來望著我。我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換種方法來點名呢,于是摸索著說:“這天老師不用嘴巴來點名,而要用眼睛來點名”,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表情懷疑又奇怪,仿佛在問眼睛怎樣會點名呀?我笑著對他們說:“老師用眼睛看著你,對你咪咪笑,就是在點你的名了,那你也對我笑一笑。就是在說到,這樣好嗎?”大家都興奮地回答“好”。
我看著晨曦微笑,他對我笑笑;我看著雨萌笑笑,她也甜甜地笑笑;我看著興宇笑笑,他咧著嘴對我笑笑……我說小伙伴笑起來真好看,老師最喜愛愛笑的小伙伴了,他們聽了笑的.更快樂。沒想到就這么一句簡潔的語言讓孩子轉變不小,以后每一天早上來孩子們都會笑盈盈地對大家打招呼,小臉常常掛著微笑。
點名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例行環節,若加以細心組織,可發揮不小的教育作用,傳統的點名方式往往只起到統計幼兒人數的作用,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老師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時應立足于幼兒的角度動身,擅長變化形式,抓住教育時機,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進展。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3
如今的孩子由于受家庭的溺愛,經常會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為:“我想怎樣就得怎樣。”“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更不利于他們健康的成長。
戶外活動時我發現晨晨總是不讓別的小朋友拉我的手,好像這是他晨晨的專利。就算別人已經拉好我的手了,他硬是要把別人的手扯掉,讓他自己拉,這時他的臉上才會露出滿意的笑容。我還發現江豐宇小朋友玩桌面游戲時玩耍時,經常和大家鬧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到我身邊來告狀,我開始以為是別的小朋友欺負他呢。問了和他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他們告訴我說:“江豐宇搶玩具,他不給我們玩,東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們大家都玩不到了。”淇淇還說:“老師,我都說要告訴老師了,他還是不給我玩。”聽了孩子這么一說,我明白了,原來是他把玩具都攬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分享積木。
我讓孩子們收好玩具,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利用晨晨和江豐宇的這件事,把他們倆請到我的故事中,我利用故事把這件事說給大家聽,讓孩子知道會分享的'孩子,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會得到大家的排斥。還運用了《找朋友》這首歌,讓小朋友知道周圍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愛心。當你孤獨的時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時主動去鼓勵孩子,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他們主動地交換玩具玩,這樣對培養他們分享玩具時,有很大的好處。從那以后,晨晨和江豐宇都不再霸道,學會了與別人分享。
現在,孩子們搶玩具、搶拉手等等的行為已經很少見了,小朋友能夠知道謙讓,能夠學會說“對不起!”也學會了大度地說“沒關系!” 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師要做幼兒心理保健的有心人,抓住一切盡可能的機會,促進和維護孩子的健康和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4
觀察對象王超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小四班活動室
這天,我們吃的是面條。王超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但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
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這天觀察的狀況看來,王超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喂養有必須關系。但是在這天老師的喂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并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當老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用心配合老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5
觀察資料:上午吃點心的時候,發現星期天過來的寶寶們有點亂哄哄的,不怎樣安靜了。
我正準備教育他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個寶寶坐的很神氣,安靜地在等待,于是我大聲地表揚了他一下。就是那么一下表揚,班里開始有一些寶寶也跟著坐好了,我就繼續表揚那些寶寶。這個時候又有一批孩子坐好了,我又表揚了他們,就是這樣的'表揚下去,不一會兒啊,班里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坐好了,就連班里平時幾個最調皮的寶寶也坐的很好。
觀察反思:贊揚是照在孩子心靈的陽光,沒有這種陽光,他們就無法發育成長,一次鼓勵和表揚,勝過一百次的批評和指責。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只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就得立刻表揚!我們只是多費一下口舌而已,卻肯定了孩子的價值!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6
每次幼兒用餐前,我總是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重持續桌面、地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殘渣等放在桌子的邊上。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我等所有幼兒用完餐后,將桌子上的殘渣弄掉,把桌子擦干凈。雖然其間我多次提醒幼兒要注意持續桌面整潔,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無濟于事,總有幾組桌面上有那么點飯粒、菜湯、吃完的骨頭。
使我頭疼的還是第四組,每次午餐后總是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籍。我多次詢問為啥這樣,其他小朋友都說是豪豪小朋友把自己撒下來的飯粒、骨頭扔到別的小朋友面前,以證明自己吃的干干凈凈,桌上什么也沒有。盡管我不時提醒,可這種現象仍時有發生。
這天,午餐的主菜是炸雞腿,小朋友挺喜歡吃的。我在巡視孩子們的就餐狀況時意外發現有一張餐桌十分干凈,所有的雞骨頭都吐在了桌子中間的那張餐巾紙上。圍著這張桌子的六個小朋友吃得格外開心,連吐雞骨頭這一動作都因那張公共餐巾紙而變得頗有情趣。六個孩子此時此刻如同一家人,圍坐一起共進午餐,那親樂的氣氛,讓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受到個性的溫馨。
我問:“這個辦法真好!是誰想出來的?”豪豪小朋友笑著說:“老師,是我想出來的,這辦法好嗎?”我說:“好,你們看桌子上干干凈凈,殘渣都在餐巾紙上了。”這一說,豪豪小朋友的.“專利”立即引起了全班孩子的興趣,并很快得到了推廣:其他小餐桌也紛紛仿效。
一張小小的餐巾紙,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又營造了一種溫馨的就餐氛圍。豪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紙供大家吐雞骨頭,這是個偶發性的行為,我抓住時機加以引導,使之得到鞏固和延伸,從而變成了孩子們有意識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7
戶外活動時,幾個男孩正在攀登架前躍躍欲試,但試了幾次都未成功。我正想著是否給予幫助,高高的攀登架上忽然出現了一個靈巧的身影,我本能地大叫起來:“樂樂,小心點!”樂樂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停在那里無所適從。而后他緩緩地垂下頭,身體慢慢地往下挪,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恐慌:“老師,我錯了。” 樂樂的聲音怯怯的。“你哪兒錯了?” 博文的緊張讓我有點莫名其妙。樂樂不敢直視我:“我不該上攀登架,我不該,我……” 樂樂受驚的樣子讓我回想起一幕又一幕的情境:當偉偉興高采烈地嘗試新發明的游戲時,我總是替他捏一把汗:“偉偉別玩危險游戲!”當楓楓登梯爬高時,我總是一臉的緊張:“楓楓,不許!”當浩浩在水池里探索物體的沉浮時,我總是對他說:“小心,休息一會兒。”……為了孩子的安全.我總是“好意”地限制他們做一些他們喜歡做的動作。今天,我的“好意”顯然阻礙了樂樂的嘗試,使他失去了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
我的“好意”是在保護孩子的'安全,還是在限制孩子的發展?
帶著反省和內疚。我緊緊地抱住了樂樂:“你是個勇敢的孩子,老師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膽大還要心細,不要緊張,去玩吧!”輕柔的話語消去了樂樂僵硬的表情,緊緊的擁抱消除了他的膽怯與戒心。“加油!加油!”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為博文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勵聲中,樂樂十分敏捷,穩穩當當地到達攀登架頂部,他自豪地向我們揮手,臉上洋溢著自信。
樂樂快樂的神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不能簡單地以“小心點”“別這樣”去表達自己的“好意”,否則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和壓力,影響孩子的自主發展。比較合適的做法是教師既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又暗中關注,適時支持,讓孩子體會到自主探索、成長的快樂。認可。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8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頭已經開頭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潔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態正確,書寫也挺好的。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會握筆,書寫不成行。這部分孩子的爸爸、媽媽紛紛找到老師,問是不是孩子沒有仔細學,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對各位家長說,你們別焦急!孩子的本領進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剛剛開頭書寫,怎樣能夠一下子就給孩子下定論呢?
這樣,無疑回給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響他的'進展,給他以后的學習造成必需的障礙。
孩子的年齡僅有四、五歲,很多微小的動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書寫的動作就是微小的動作,剛剛開頭拿筆時,多少孩子不會啊!此刻看看不是都會了嗎。
各位爸爸媽媽,你們能夠試著回憶一下:孩子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僅有兩、三年的時間,孩子不是什么都會說了嗎?并且說得非常好!就用等待孩子開口說話的急躁等待孩子能夠正確握筆,并且寫出美麗的字吧!
爸爸、媽媽,請別急,您的孩子必需會很精彩的!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9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像張心瑜、王子嘉、劉晨嘯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貌。為什么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從而使得思緒游離與活動之外;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光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格格、寧寧等孩子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個孩子,像張心瑜、王子嘉、劉晨嘯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貌。為什么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從而使得思緒游離與活動之外;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光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格格、寧寧等孩子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翔翔、一為這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忙他們將注意力及時引回來。對于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盡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忙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獎以社會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發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愿望。 經過了一段時光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班級里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期望和感動。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0
每次帶孩子到樓下做早操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走樓梯時推來推去。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光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剛開始時是采用批評那些老是插隊的幾個比較調皮的孩子,表揚幾個比較乖巧的,還讓這幾個乖巧的孩子排前面,剛開始幾天孩子很配合隊伍排的還能夠,但是沒幾天有恢復了搶占頭排的狀況,搞的'我不的不想其他方法,后我通過查看網上的一些同行的推薦,采取一種方法就是滿足孩子們的心愿,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握一下他們的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凈”。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后臉上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聲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對,沒有搶排頭的了。先搶一陣,再站隊的現象徹底地消失了。
“一個好的教育家,就應是半個心理學家。”此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滿足他們愿望的好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1
分解組合是大班數學課程學習重點之一,基本框架應是,孩子獨立操作(將一定數量的實物分成兩部分),并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然后教師和孩子一起總結操作結果,并引導孩子根據整理好的結果動手分一分、試一試,最后完整寫出這個數的所有分解組合式。
考慮到我班孩子年齡偏小,我就自以為是的認為,記錄操作結果這一項肯定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完成,所以我自作主張的從來不給孩子動手記錄的.機會,這就導致我班孩子學的很吃力,我教的很費力。直到有一天主任來聽我的課,我剛好上8的分解組合,課后主任和我交談說:“為什么不讓孩子動手記錄一下呢,這樣你提問的時候,孩子就可以看著自己的記錄結果,很快的回答出來了,就不會站在那支吾半天不知所云了。”我辯解道:“我班孩子年齡太小,我害怕他們不會記錄。”“你們班孩子年齡是偏小了點,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就把標準降低啊,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大的,只要你去引導了,孩子就一定能做到。”
第二天上課,我有意的先給孩子講解了記錄方法,確定孩子都聽明白后,給孩子發放了操作物品及紙和筆,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不停地提醒他們怎樣做好記錄,結果,在我環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孩子記錄的都很好,寫的很清晰,還很有序,真的讓我有些意外,接下來我再提問問題時,孩子們看著自己的記錄單回答的又快又正確,整個一節課都上的很輕松,孩子們學的也很開心。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真的小瞧了這幫孩子,他們以前是多么的受壓制啊。
有了這次教訓,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都會試著放開手,讓孩子大膽地去做,現在我班孩子不論是自理能力還是學習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讓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是一副潔白的畫,我們給予的太多,畫兒就越單調,所以,請放開孩子的手,讓他們自己去繪制五彩的明天吧!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2
近一段時光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痛,這群調皮的孩子們嘻嘻哈哈、說說笑笑,一進午睡室從東跑到西,在床上打滾等。不一會兒告狀聲連綿不斷,誰在推人,誰又在講話了。老師大聲喊也不起效果,幫這個蓋被,又幫那個,邊勸說著,想讓大家安靜下來開始睡覺。可那幾個調皮的孩子還磨磨蹭曾的。但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氧和能量的消耗少,利于恢復疲勞,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長發育、身體健康、學習狀況。
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們統一的活動,可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束縛了講話、活動的自由。因此,他們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說完想說的話,趁老師沒看見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當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太煩、太鬧、太吵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著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光與空間給孩子們,孩子們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必須有好的收獲。
而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教會他們學會知識,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觀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明白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話告訴你,愿意和你做各種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3
個案分析:他不哭了觀察對象:小班潘郅陽
觀察記錄:20xx年4月2日早晨,我正忙著接待來園的孩子,潘郅陽來了。他哭著對爺爺說:“爺爺,吃中飯來啊!”爺爺說:“好的,爺爺來。”我拉著他的手,摸摸他的頭,對他說:“潘郅陽,你這幾天沒來幼兒園,老師可想你了。你看,小朋友都在叫你呢!”他看了看,情緒慢慢穩定了,在我的引導下參加到活動區了。分析狀況:潘郅陽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十分他,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會滿足他,而在幼兒園里,他在與同伴、老師的共同生活中,有時會與同伴發生矛盾,有時午睡睡不著被老師提醒不要動來動去幼兒園的生活讓他不能象在家里那樣呼風喚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滿足。因此,他來園的'情緒就比較不穩定。
采取措施:1、得家長配合,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做到嚴愛結合。2、堅持每一天讓孩子來園,把孩子送到老師手里后,立刻離開。3、創設安全、愉快的氛圍,引導同伴們和他做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4
有一個女孩叫寧寧,長著圓圓的娃娃臉,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兩個小酒窩,個性可愛,平常一聽見音樂渾身都能動起來,樂感特強,是他們班的舞蹈主力。
這孩子中午在幼兒園就餐,吃飯、站路隊、玩耍都個性好,讓老師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師講故事,她也不聽,就是自己在鬧,一會兒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會兒又把被子疊起來再伸開,一會又把小腳丫翹起來數數,一部分孩子睡著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著了,她還不睡,自己玩呀鬧呀,值班老師沒辦法,抱著她,哄著她,她后睡著了,值班老師也松了一口氣,輕輕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個香甜啊,小臉紅撲撲的,小嘴嘟嘟著,有時睡夢中還咯咯笑起來,大概是做了什么好夢。但是,起床時光到了,老師把她叫醒,讓她起床時,她可就耍起來賴來了,哭著鬧著不起,老師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腳踹,說不定在踹的`同時,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褲子里面了,然后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家長匆忙來送衣服,老師又急忙給她換衣服……幾次三番,老師疲憊,家長也有意見了。漸漸地值班老師得出了經驗:把她叫醒后,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廁所里面抱(我們的活動室、洗手間是一體的),先把她撒尿,這樣就不至于把尿撒在褲子里,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寧寧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還能去幫忙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個小大人。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5
教學機動靈活,才有必須的啟迪好處
幼兒園的日常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例,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并領悟控制自我,處變不驚,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及時地引導幼兒聯想,巧妙地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如教師正在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練習聽信號走”,天上南飛的大雁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興奮地議論著,對老師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教師可暫時中止活動,加入到幼兒行列中,同幼兒一起觀察南飛的雁群,并引導幼兒說出雁群的隊形,同時告訴幼兒雁群為什么要排成隊飛,并告訴幼兒大雁紀律性很強。不能掉隊等,還能夠教給幼兒“候鳥啊、”南遷“等詞匯,讓幼兒了解大雁為什么要南遷等搞笑的現象。待雁群飛過,再靈活地組織幼兒活動,如向大雁領悟,遵守紀律,聽老師的信號走成雁群的隊形或其它隊形,這樣必須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相關文章:
大班教養筆記06-28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0-09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隨筆11-26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短篇12-31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隨筆11-27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隨筆集錦01-31
(合集)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15篇08-25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隨筆5篇(精)01-31
幼兒園大班教養筆記隨筆4篇(精)01-31